近年来,我厅党组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先导和牵动,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做到在改革上有新突破、在事业发展上有新局面、在产业发展上有新进展、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上有新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环境。围绕双创建,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我厅党组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即“双创建”有机结合,作为建设一支坚强的领导班子和过硬的干部队伍,适应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的思想政治基础;作为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并且通过做到“六个下功夫”,使“双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
(一)责任到位,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党组书记、厅长白亚光同志亲自挂帅,作为创建活动第一责任人,狠抓落实。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始终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紧密地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推进机关和直属文化系统党员领导干部崇尚学习,争创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白亚光厅长亲自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确定学习内容并主持会议,在活动中带头发言,带头做专题辅导、带头撰写体会文章。他领导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文化自觉应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的文章及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章在中国文化报和黑龙江日报刊登。在白亚光厅长的带动下,党组中心组一班人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习的自觉性,做到真做、真学、真用。
(二)完善制度,在强化提高上下功夫。一是建立完善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重视制度建设,从长远出发,着重建立确保党组中心组坚持学习的长效制度和机制,其中包括《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组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及《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等。二是配齐配强基层组织。坚持常年不懈地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将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列入机关党委工作计划中,及时调整配齐基层组织,今年有7个直属党组织进行了调整补充,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强化制度落实。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及“三会一课”等活动过程中,坚持“六有”,即有规章制度、有计划部署、有学习笔记、有专题辅导、有体会文章、有研讨交流。白亚光厅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记学习笔记、撰写体会文章10万字以上,其他党组成员记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3—5万字。中心组坚持议中心、谋实策,集思广益,缜密研讨,实行“学习-调研-决策-落实”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从而增强了中心组成员学习的系统性,使学习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进一步提升了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
(三)坚持标准,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党组中心组在活动中,始终坚持高标准,力戒形式主义,注重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上下功夫。尤其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查找班子和自身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途径、发展体制和发展动力五个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和办法,明确了推进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对全省文化战线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强有力地理论指导作用。
(四)联系实际,在深化内容上下功夫。党组中心组在确立创建活动内容上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紧扣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紧扣我省文化发展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深化文化体制各项重点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于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为主要内容。
(五)务求实效,在丰富形式上下功夫。一是对规定的书籍,组织集中学习,围绕研讨题目认真思考。我厅机关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读本》等重要文献。进一步领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建要求,为争先创优活动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二是主要领导有针对性地做专题辅导,同时,请理论专家、教授作报告。白亚光厅长先后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专题辅导,并且多次邀请省委党校副校长祝福恩来我厅做专题报告,使广大干部认识到了党的理论知识指导我省文化事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统一了思想,起到了较好学习效果。三是党组分成6个组,带着问题分别深入到全省60多个市(地)县和省直文化系统基层单位进行调研,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来认真研究,需要向上级反映的,形成调研报告。经调研上报的《关于全省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被省委评为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被中国文化报全文刊登。四是经常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用鲜活的反面实例来对照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使广大党员干部学的深刻,记的牢靠,从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党纪国法和思想道德防线。
(六)活化载体,在开展活动上下功夫。一是在机关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相结合,在玉树地震,西南旱灾时,我厅积极号召厅机关全体干部及直属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献爱心,同时,组织了多场赈灾义演活动,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精神。二是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近年来,我厅与省关工委组织开展了“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工作,为了弘扬“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员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精神,省文化厅、省关工委组织、召开了表彰全省“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员大会,对45个先进集体、88个先进小组和179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充分调动“五老”参加义务网吧监督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赞誉;省图书馆通过图书流动车、图书漂流等活动,更好地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关心职工生活,营造和谐机关氛围。厅党组高度重视和谐机关建设,时刻将职工冷暖挂在心上,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每两年为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一次较全面的体检;为机关干部职工办好食堂,调配膳食结构,完善职工浴池内部设备;修扩建健身房,购置健身器材和改善休息条件,同时,也为离退休老干部建立了活动室。为离退休老干部过老年节,组织适合他们的有益活动,并及时慰问有困难的离退休老干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我厅每位干部职工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组的温暖,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厅党组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四是增强工会、共青团组织活力,积极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组织了“第三届省直文化系统运动会”、“省直文化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省直文化系统青年“庆五四”活动和“省直文化系统乒乓球赛”等大型活动。认真组织积极参加了“黑龙江省直属机关第三届职工田径运动会”和首届省直机关乒乓球、羽毛球赛,并获得六项奖项。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凝聚了省直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激发了工作热情,营造了团结向上、务实奋进的和谐氛围。创学并举,实现文化发展新突破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以来,重点文化工程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51个,覆盖面达94.6%。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128个,村级服务点6,680个,已建成社区服务点186个,全省实现县、区、村的100%覆盖。省图书馆作为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第一个地方分馆举行揭牌仪式,大大提高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启动实施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设备配送工作,高标准武装社区文化中心4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41个。
(二)公益性服务成效显著。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已有57家。全省博物馆年接待观众726万人次。省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205万人次,“龙江讲坛”全年举办讲座67期。全省建立起图书馆分馆站达800余个,流动分馆年流通图书110多万册次,服务读者33.8万人次。共享工程年服务受众达600多万人次。继续组织 “送欢笑下基层”演出活动,全省48个专业院团完成送戏下乡演出2446场,直接观众443万人次。
(三)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在全国评比中获得较好成绩。话剧《风刮卜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演获白玉兰奖、梅花奖,编剧获曹禺戏剧文学奖。2010年,原创歌舞《中华吟》和话剧《风刮卜奎》双双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大型舞蹈诗剧《鹤鸣湖》在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比中,获编导金奖、剧目和表演铜奖,是东三省唯一的获奖作品。龙江剧《鲜儿》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成功入围文化部、财政部举办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扶持剧目。相声《今天是个好日子》获东北三省曲艺大赛一等奖,相声演员宗成滨获第六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表演奖”。龙江剧表演艺术家白淑贤主演的《木兰传奇》被列入首批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实施的电影版戏剧拍摄工程。大型歌舞晚会《中华吟》、《龙江风采》参加上海世博会“黑龙江活动周”演出,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世博会专门向黑龙江发来感谢信。
(四)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隆重举办全省“城市之光”和“金色田野”大型主题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全年全省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万余场,参加活动的群众近千万人次。打造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对全省130个农村文化活动品牌和群体进行奖励,有效推动了基层活动的开展。组织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评奖活动,共有3类8个项目获得“群星奖”。
(五)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出成绩。渤海等大遗址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黑土英魂——东北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和大庆铁人纪念馆的“石油魂——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陈列”双双荣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精品奖。我省参赛队在“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上取得骄人成绩。林口县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完成首次全省普查并通过国家验收,评定公布了全省第二批省级名录86项,省、市、县三级名录基本建立。
(六)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文化产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冰雕艺术展又新开辟了美国华盛顿和泰国市场。冰上杂技赴欧洲三个国家20多个城市商演70余场。这两个项目,刘云山同志来我省视察时,赞为“龙江名片”、“中华品牌”。冰雕艺术展、冰上杂技入选国家首批15个贴息贷款重点扶持项目,省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冰灯冰雕艺术展”、省杂技团的大型冰上杂技主题晚会《北极光》和齐齐哈尔马戏团的杂技《空中浪桥》,分别被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评定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省杂技团冰上杂技舞蹈秀《幻境极光》签订了入驻北京龙潭公园中心岛剧场演出10年的合同,同时冰上杂技主题晚会《北极光》迎来在台湾驻场演出8年的开门红。
(七)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更具规模。成功举办首届“黑龙江省黑河中俄文化大集”。共举办文化交流展览展销等活动38项,吸引10余万国内外游客前往赶集,初步搭建起对俄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得到文化部和省领导充分肯定。坚持与俄阿穆尔州的定期互访文化交流活动,组织《颐园街一号建设史话展》赴阿州展出,在我省举办第四届“阿穆尔之秋电影节”。组派艺术团赴韩国、泰国、古巴、墨西哥、沙特及香港地区参加文化部“欢乐春节”演出、元宵彩灯会、“中国文化周”演出等活动,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中共黑龙江省文化厅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