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的一些腐败现象,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够将腐败这个顽疾根治掉。【提要】腐败 反腐败 对策 监督 制度当前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中国也毫不例外,这已经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破坏社会和谐的罪魁祸首。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积极构建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是政府紧迫而又意义深远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关系着能否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历史经验表明,处于这个时期的国家和政府是腐败的高发阶段。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透明国际(TI)是国际上研究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比较知名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通过腐败印象指数(CPI)评价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状况:2003年,中国内地廉洁指数为314,世界排名第66位;2004年,中国内地腐败指数为314,世界排名第71位;2005年,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9个,中国内地腐败指数为312,排名第78位;2006年,共有16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调查,中国内地为313,排名第70为;2007年,179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排名第72位。这说明,中国的腐败问题处于比较严重的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关于反腐败形势的判断来自各个方面,有官方的、非政府的和学者的,但判断基本一致。大家都普遍认为中国的腐败问题还比较严重,反腐败的任务还很艰巨。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领导班子制度存在弊端,以及一些具体的反腐败策略缺失。因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腐败的严重性和反腐败任务的艰巨性,也要客观的对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不能因为现状而丧失了战胜腐败的信心。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占主导地位的,我们应该相信通过各种机制调整一定能够抑制、控制,并最终解决腐败问题。解决腐败现象的几点建议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每个党员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问题。通过对其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能够让自己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反腐倡廉的强大精神支柱。
从以往的腐败案例来看,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最初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忘记了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最终成为了金钱和权力的俘虏。因此,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随时紧绷共产主义理想这根弦,是铲除产生腐败思想根源的迫切需要。每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就是要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解决好行动上入党的问题。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包含着更多具体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提出,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这不只是停留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行动上。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一直以来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正是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因此,解决腐败问题必须不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其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将这一优良传统带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不要只留于表面。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制订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程序、规则,明确行政自由裁量的范围、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重大行政裁量行为必须经过咨询、听证、决定、审议、复核和监察等环节。同时,必须增加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和规则、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公开办事程序和方式、公开办事结果和依据。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设定审批权的事项,必须设定严格的审批条件、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完善和强化党内纪律监督。党内纪律监督是在党的上下级之间、党员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纪律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纪律部门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内民主,强化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制止生活公开化、透明化。进行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创新腐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
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这是各国应对腐败现象解决腐败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当前,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应该在于改革和完善各级干部的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腐败现象应该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使腐败由“低风险、高回报”转变为“高风险、低回报”。首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建议做好以下工作: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其次,从党的内部建设看,我们的党需要进行“自我改革、自我创新、自我转型、自我建设”;从党面对的外部挑战来看,党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主动转型、从严建设”。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出台与实施,就是党为遏制腐败而构建的一种预防机制。因此,我们要完善党内外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党的举报和申诉制度等。最后,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换言之,就是要建立、完善与创新制度,逐步实现政府由“越位”、“缺位”、“错位”到“定位”、“到位”、“正位”的转变,从计划手段、行政手段调节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这样就在源头上铲除了滋生腐败的源头。制定完备的法则随着法制社会的进程,解决腐败问题应该具备完善的法律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就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这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法制建设跟不上反腐败实践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零散在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没有形成完备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立法建设,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坚持依法严肃惩治腐败行为。要想从根本解决腐败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创新,还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依法严惩各级腐败分子;处处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好不姑息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依法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发挥案件查处在预防和遏制腐败中的警示作用。还社会以公平公正,让人民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相信我们的党一定会带给大家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
http://www.gov.cn/test/2008-08/11/content_1069273.htm 杜治州,任建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http://jianshen.cashq.ac.cn/yjbg/200810/t20081008_61278.html 杜治州.当前中国反腐败形势及政策建议[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22卷,第4期. http://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