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典藏阅览部党支部张云双《感动中国》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2-02-28 17:10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02-28

    电视机前,很不平静地看完《感动中国》这个节目,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叩问自我,什么样的情结令我动容:是感动中国人物浩瀚宏阔的精神境界,久久回旋萦绕在心头,让我在感动中找寻生命的本真。 张平宜是台湾人,她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上了凉山,把美好和希望送到麻风村,送给麻风村无助孤单的孩子们。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的张平宜,2000年来到大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目睹了要采访的麻风康复村现状,她震动了决议以自己的行动为康复村建设出力。于2002年,出资为村庄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2003年起,她辞去了能够给自己带来百万年薪的工作,毅然而然地在海峡那一边开办了一所“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全身心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子女的教育工作。为了筹建建校的资金,她在台湾写文章募捐,到处演讲、卖书,带着医生丈夫每月给的1万元新台币零花钱打出租车,去说服潜在的资助者。当筹集到手的善款有了一定积蓄,便带回大营盘村,“监工”新教学楼的建设。11年来,张平宜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建成了完善正规的学校。从2005年至今这所学校已培养百余毕业生。为了给这些麻风病人的孩子找出路,她召唤在青岛开办工厂的弟弟,让他为想要外出打工的学生们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让孩子们学有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像张平宜这样在大陆做慈善和公益的台湾人还有很多,他们不辞辛苦,默默行善,用自己的善良的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努力。

    他们曾经遇到过阻力,也曾失意过,但他们选择了坚持。他们播下了善良的种子,相信他们的乐善好施行为会感动更多人,让更多人理解慈善和公益,以自己的力量参与进来。我想,真正的感动,是可以化作克服困难,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的。因为感动有的时候,总是触碰的是人们内心深处,而让人奋进,让人无比的坚强起来…… 巴郎阿里木以卖烤羊肉串为生,8年资助了上百名贫困生。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业。阿里木看到有不少孩子上不起学,感到很心痛,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自己烤羊肉串赚来的钱,攒下的也有10多万元了,他把它全部捐献出来,去资助上百名的贫困学生。这种最朴素的真挚,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苦难寒冷不了巴郎阿里木的热心,名誉也动摇不了他的信念。却能在街市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阿里木的行动照亮了人的内心世界。我想,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的发展,正是有这样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的存在。 一个平凡的人,也许无力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我们国家做些什么,多做那些有益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祖国也就越来越好。相信每个看过《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灵深处的触动,这正是《感动中国》的一种力量。 典藏阅览部党支部 张云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