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宣部和文化部的委派,在院长周予援、副院长李小刚带领下,3月3日开始,我院艺术家们分两部分人马踏上了奔赴贵州遵义的“学雷锋?践行动”送戏进西部的慰问之旅。3月5日至9日,剧院的演职人员,就开始了“走进西部”慰问公益演出行程,将演出送到学校、福利院。5天时间里,我们共奉献演出20场,遵义10余所学校的师生代表,1所福利院的儿童代表以及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市民等观看了演出,共惠及观众达2万人次。参观遵义会议旧址重温党史,全体党员郑重宣誓倍受鼓舞演出走进了遵义市及其下辖的遵义县、桐梓县、新蒲新区的剧院、学校、儿童福利院等,老区之行让参加演出的演职员们心灵受到了洗礼。在革命圣地遵义,剧院还特地安排剧组到遵义会议旧址参观,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长征历程、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剧组全体党员举行了庄严的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重温誓词活动。面对鲜艳的党旗,新老党员们,在领誓人李小刚副院长带领下,郑重地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铮铮誓言,刻骨铭心,宣誓的那一刻每个人都热血沸腾。宣誓结束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亲眼看到了那些珍贵的历史图片、激扬的文字纪实、真实的先烈遗物;生动的音像画面深深触动了大家对当年那段历史的回忆。触景生情,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仿佛见到众多革命前辈出生入死,用高超的智慧和胆识英勇斗争,力挽狂澜。中国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到遵义,中国革命就此走向辉煌!出了纪念馆,我们又来到了红军街,至今那里仍有还有一些人穿着红军的衣服,在长廊里练习着《东方红》等革命歌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那激昂悠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的心里燃烧起浓浓的爱国爱党之情。
这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活动。参观结束,每个人的心里都很不平静:我们在遵义,看到的是遗址,领略到的是历史,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全体人员都倍受鼓舞,决心一定发扬革命前辈的精神,为老区的观众们献上最精彩的演出,让老区的孩子们尽享戏剧的快乐。《特殊作业》回娘家,精彩演出感动大小观众沿着遵义会议会址边的步行街走不远,就是遵义红花岗剧院,当年红军有一场保卫战就在这个地方打响。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我们送戏到遵义的首场慰问演出就在这里进行,能容纳10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断传来。首场演出的是剧院的又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特殊作业》,这是剧院用时两年从社会征集来的作品,《特殊作业》由70多岁的贵州知名编剧犹学忠创作。此次演出是这部表现爱和亲情剧作的“回家之旅”。《特殊作业》的故事讲诉了学生们接到老师布置的一份特殊家庭作业——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五个家庭不同的“洗脚”表现了五个不同的家庭形态,却表达了同一个情感:爱父母,会感恩,这是中国儿艺近年来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贵阳籍优秀青年演员蒋一萌在剧中饰演一位母亲,和前夫离异后,给孩子找了一个残疾后爸,从孩子不愿接受残疾后爸到最后与他相处其乐融融,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被蒋一萌精湛的演技刻画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此次回到贵州家乡演出,蒋一萌更加投入到所饰演的角色中,“这个母亲的角色我已经演了很多次,但是站在家乡的舞台有种不一样的感觉,似乎我和该角色已经融合了,我希望带给家乡人最优秀的表演,希望感动在场的观众。”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儿童剧。这部戏很感人,它让我更加懂得和珍惜父母的爱。刚才我和旁边的同学都被感动得哭了。”演出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说。现场一位老师激动地对蒋一萌说:“很喜欢你的演出,让学生们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受到教育。这是一出大人和孩子都喜爱的剧,希望以后能更多地看到这样的演出。” 第一天《特殊作业》就演出了三场,晚上一场作为遵义市的“百姓舞台”项目免费向遵义市民开放,领票入场。在剧场旁边的商业街上商户们都相互转告,“国家级的艺术院团来了,快带孩子去吧。” 副院长李小刚表示:“将优秀的儿童剧送到离西部小朋友最近的舞台,为他们送去欢乐和笑声,是中国儿艺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的责任。而且,《特殊作业》这部现实题材的作品剧本来自基层,整个排演过程也是紧紧围绕基层少年儿童的需要进行的。”剧中扮演赵一的80后演员毛尔南说:“在台上看到一些观众先是站着看,被剧情吸引了就坐下了,到最后,很多观众都在不停地擦眼泪。连演三场很累,但是很值得。” 一台戏献给20个观众,戏剧慰藉孩子心灵 我们的另一支小分队带着《小卡车?变变变》“开”进了遵义市汇川区航天小学、遵义市南白镇影剧院、桐梓县和新蒲新区,一共演出了10场。但最令我们难忘的当属为遵义儿童福利院的演出。初春,正是贵州的雨季,细雨绵绵无休无止,气温较往年偏低。连续下了近十天的雨到5日下午终于停了,但气温只有摄氏五六度。晚上六点多,我们的道具车停在了遵义市郊桃溪寺的遵义儿童福利院门前。四十分钟之后,一个像模像样的舞台在福利院门前搭好了,观众席也摆好了——三十几把小凳子。福利院没有室内演出场地,演员们只穿一件单衣在室外演出。由于特殊情况,福利院身心有残障的孩子们不能集中观看演出,实际观看的只有20多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儿童剧的表演,加上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这些孩子不像学校里、剧场里的孩子们那样大声地回答演员们提出的问题;遇到滑稽的情节时,也听不到清脆的笑声,只有他们脸上微微的笑容。 这些不但没有影响演员们,他们反而表演得更卖力了。孩子们不敢回答问题,演员们就给出更多提示,帮孩子们回答,或者大加赞赏他们的表现。卡通造型的小卡车、逗趣的表演、变化无穷的道具……现场终于慢慢热闹了起来。演员郭斌说:“当我想到坐在下面的孩子没有父母、亲人,他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们所需要的爱也比我们任何人要多,我们3个在台上的演员就想通过这个力所能及的演出给他们更多的快乐。真希望能多给他们演出,多来这样的地方。
” 福利院院长在看完演出后分外激动地说:“孩子们没有看过这么可爱的小卡车,没有看过这么亲切的演员,没看过这么有趣、变化多端的道具。我相信,今天是他们生命中难忘的一天。” 艺术点亮童心 文化走遍西部《小卡车》剧组有时一天要演出3场,早晨天不亮演职员就要装台、演出、拆台,赶赴下一个演出地点,再装台、演出、拆台……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演员们为了保证演出效果,长时间穿着薄薄的演出服;他们克服路途的疲惫、天气的寒冷,每次都用最好的状态送上完美的演出。演出期间,院长周予援在百忙之中特地从北京亲临遵义,一下飞机就马不停蹄地驱车200多公里赶往《小卡车》剧组演出现场,和那里的孩子们一同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周予援院长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戏剧演出,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启迪孩子们的心灵,点燃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共享健康、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遵义县文化局局长魏明伟说。“南白镇影剧院能容纳780人,今天3场《小卡车?变变变》都是满座的。我不敢说780个孩子都被演出感染,但每场至少200个孩子是被感动的。善良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他们背后的200多个家庭也会多一份安宁祥和。” 演员郭斌说:“来到老区,不管多晚多冷,我们心里都是热的。”李园园说:“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再苦再累再冷,心都被暖了。”郑睿说:“这是我第一次到老区演出,以后有多少我都参加。”听了几位演员的话,魏局长突然起身,潸然泪下,他哽咽地说:“在文艺界充满了铜臭味的今天,我看到了你们眼里的纯净,我心里都是敬意。你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你们会永远像现在这样年轻。”伴着魏局长的这句话,在场的遵义人和儿艺人都湿了眼眶,空气被久久地凝固了。遵义市副市长敖红说。 “中国儿艺此次慰问演出,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基层,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使遵义市的少年儿童有幸体验到高层次艺术。” 近5年多以来,通过“经典儿童剧走进西部”“文化下乡”等活动,中国儿艺已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12个省区市的学校、福利院、社区公益演出407场,45万边远地区的孩子因此第一次接触到了舞台艺术。 为了让更多的作品能够走进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剧院今年将对大多数剧目“轻便化”,即在保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精简人员、道具等,以适应远途演出的需要。以后我们将带着更多的艺术家走到贫困地区,让心灵的饥渴变成心灵的感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