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故宫-WMF家具与内檐装修保护培训中心”完成第三学期培训
发布时间:2012-04-25 10:48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04-25

    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故宫-WMF家具与内檐装修保护培训中心”开展了对学员的第三学期培训课程。至此,第一学年培训学习任务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文保专业理论学习,由基金会聘请两位外国文保专家Christine和Arlen集中讲授。他们系统分析了我院文物漆底嵌百宝迎风板涉及的不同材料,就如何清洗介绍了近几年国外文保科技中使用较多的几种化学清洗剂的化学原理、使用性能和配比方法,使学员很快掌握木质、骨质、石质、天然树脂等不同材料的清洗原理和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乾隆花园符望阁6块“漆底百宝嵌迎风板”和1块“铜鎏金迎风板”,以及3块“珐琅炕沿板”的清洗任务。经红外图谱分析检验,所用化学清洗剂对文物本体没有损害,同时也无化学残留物质,效果良好。 此外,培训中心还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及本院聘请学者专家进行授课。北大教授张晓梅讲授清洗剂和粘接剂的化学原理和用途,针对我院需要做了相关试验和检测,为我们进行文物清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科学依据。文保科技部雷勇博士对项目保护工作中涉及的不同颜料向学员们介绍了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指导学员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种类的颜料,并逐个制作颜料样品,进行显微分析。

    古器物部王光尧研究馆员就“中国古陶瓷发展史”做一系列讲座,并针对延趣楼的瓷片镶嵌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当时陶瓷的制作特点、烧制原理、鉴别方法,为以后延趣楼此类陶瓷镶嵌的保护与复制提供资料和依据。为强化实际操作能力,根据中心主任王时伟安排,学员在完成一系列清洗任务的同时,必须制作清式斗拱一攒,仿制符望阁紫檀六方凳一只。虽然有3位学员已从事木工工作多年,但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对他们来说挑战也很大。尤其是六方凳的仿制过程,由于原物是紫檀材质,在乾隆时期也非常珍贵,匠师制作时既要节约原料,又要符合皇宫家具特点,一定经过了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巧妙取材后才得以完成,在当时的制作条件下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设计和下料成为学员们仿制过程中的关键。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比照,最终探索出古代匠师的下料方法,做出了与原物完全相同的楸木六方凳,我们也为学员的辛勤努力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为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培训中心邀请到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秦国经讲授“明清档案的内容及价值”,古建部张淑娴博士讲授“乾隆花园历史资料研究”。在此基础上学员们针对不同课题开展研究,由王文涛和赵丛山执笔,先后就《竹香馆的内装修特点》、《符望阁紫檀四方墩的修复保护》进行了研究并完成论文。 2011年10月,“乾隆花园保护项目”美方主要捐资人Johnson先生一行来院考察了项目进展,对培训中心的工作和学员的努力进步非常满意。 2012年度,培训中心将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培训与相关课题研究,同时还要在实际操作,尤其是内檐装修和家具的制作工艺与保护技术方面更上一层楼,年末将要求每位学员完成毕业论文和一件文保作品,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打下坚实基础。相信经过两年的系统培训后,他们一定会成为既熟悉现代保护知识,又掌握传统技艺的新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