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故宫博物院隆重举行《明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2-04-25 10:43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04-25

    3月14日,由中国紫禁城学会编纂的《明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发布会在我院举行,院长单霁翔、紫禁城学会会长郑欣淼及周干峙、傅熹年、谢辰生、罗哲文、张忠培、孔繁峙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明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的编纂是故宫博物院委托中国紫禁城学会进行的一项规模宏大的基础性学术工程。该书收录内容非常丰富,就建筑的类型而言,包括:宫殿、苑囿、行宫、都城、天地宗庙社稷及一应神祇坛场、山陵;国家和皇家衙署、学校;王府、公主府、王坟、公主坟;敕建和使用国家钱粮及内帑营造的寺观及其他建筑;酌情收录明代修缮过的历代名胜古迹。就建筑历史而言,收录上述建筑的地理区位、规制以及兴建、修缮、改建、存废等沿革过程。就建筑的指导思想而言,收录明代君臣关于上述建筑兴作及其制度损益的谕旨奏疏。就建筑活动及其管理而言,收录工部及内廷工程管理机构的官制、督造官员、著名匠师;工匠起取放免;工程材料烧造采运;工程钱粮运筹。就建筑规则而言,收录工程管理制度与建筑法式。该书以“全”、“真”、“准”、“新”为编纂特点,是一部有助于明清建筑历史研究和查询的大型工具书。会上,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介绍了《明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的编纂历程。本世纪初,国务院决定对故宫古建筑群进行整体维修。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具体而深入地研究故宫古建筑的历史是维修工程前期调研工作的重要步骤。明清两代紫禁城内外古建筑群的兴废沿革十分复杂,每调研一院一殿历史,均需遍查明清两朝有关文献、档案。因此迫切需要一部有助于明清建筑历史研究的工具书。于是故宫博物院决定编纂这样一部著作,将编著任务委托于中国紫禁城学会。编纂工作经筹备于2004年8月正式启动。学会首先选择清代雍正朝作为试点,组织专家会议对试点成果进行评估。

    在试点工作得到肯定之后,学会制订了档案文献著录规则和编纂史料的方案,组织展开大规模的文献史料的查录工作,将搜集到的史料进行著录,并扫描为数字化图形文件存入计算机。明清档案文献,卷帙浩瀚,种类繁多,查阅数量巨大,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学会先后聘请30多位兼任专业人员,分别从事档案、图书的查录工作。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总共查阅明清档案5个全宗、24种各类文书档册88280件(卷、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支持配合下,查阅明清各官修政书、史书、诸家著述、地方志等图书660多种计10万多册。从档案、文献中著录宫廷建筑史料明代1万4千余条,清代2万5千余条,总计约计两千万字。 2008年5月,故宫博物院有关领导和学会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集中力量,首先将已经搜集的史料编纂为长编,分为《明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和《清代宫廷建筑大事史料长编》两部分别编纂,每部大体按照朝代分卷出版。到2011年底,明清文献的点校工作全部完成。明代长编的编纂工作则完成了第一卷。

    会上,与会专家就《长编》的内容和编纂工作发表了各自的评论和建议。纷纷对《长编》的出版予以充分肯定,对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故宫博物院所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郑欣淼对《长编》的出版,以及带动社会对明清整体皇家建筑价值的认识和保护的重大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感谢众多专家、学者对紫禁城学会的支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讲话中说到,《长编》所收集的史料范围大大超过了故宫的范畴,对明清历史、宫廷建筑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学术界具有普遍价值的工具书。同时,《长编》也是故宫整体维修的科研成果集,对后人的工作和全国皇家古建的维护、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谈到紫禁城学会时单院长说,学会是一个云集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平台,在成立的10多年时间里为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具书的编辑就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学会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为《长编》的出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践证明,由郑院长开创的这种模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今后还有很多工作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目前,该书已由我院科研处纳入“故宫学资料丛编(宫廷建筑类)”系列,成为该丛编的第一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