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的烦恼是,一只手长,一只手短,我希望左手快点好,因为我跳舞虽然好,但是我的左手仍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崔宋村,永飞小学四年级里,11岁的赵慧永在纸上写下了自己成长的烦恼。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堂特别的课,文化青年走基层支教小分队的成员、文化部非遗司的张晓莉用这种方式与孩子们沟通,倾诉他们心声。下课后,慧永告诉老师自己另外一个烦恼,那就是如今学校里已经没有舞蹈老师了。学校曾经来过一位长得“很可爱”的舞蹈老师,后来被调皮的男孩子“气走了”,而后又来了一个脾气暴躁的舞蹈老师,最终也走了。慧永一直以为是捣蛋的男同学把老师气走的,孩子们还不知道在这样一所民办小学里,想留住一位好老师,谈何容易。崔宋村位于河南东北,是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地,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由于近些年农村实行合并办校,崔宋村的小学被撤销,孩子们要走一个小时到邻村去上学。崔宋村村长崔付印从小没上过学,饱受知识欠缺之苦,2005年他将自己家中的全部积蓄拿出又贷款盖了永飞小学,此后又增设了幼儿园。如今,永飞小学有450多名学生,教师25名。这些老师中有其他学校退休的老教师,也有年轻的大专毕业生。
很多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有的还兼任体育、品德课。教室原本只有一层,后来学生多了就又加盖了一层,由于加盖的房屋是塑钢材料的,所以冬冷夏热。文化部机关党委的张呈鼎带去的一堂课是雷锋精神,他通过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讲述“螺丝钉的故事”“钉子精神”和“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些生动的文字,来鼓励孩子们多做好事。第二天的课是回访,每位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做了哪些好事,感受如何。轮到慧永时,她羞涩地说,偷偷地帮妈妈刷了一次碗。课后,记者跟着慧永来到了她的家。爸爸去北京打工了,家里只有妈妈在。趁慧永不在屋里的时候,我问起了她的手,她妈妈说在慧永刚刚出生的时候,左臂被医生重重地捏了一下,神经受到伤害,导致发育缓慢。在慧永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去医院做针灸,花了不少钱,也受了不少罪,但最终医生还是宣判治疗无效。慧永的家境不好,一家人挤在一个20平米的屋子里,夏天慧永在外面写作业冬天就爬到被窝里写,尽管如此,她的成绩在班里还是数一数二的。像很多农村一样,崔宋村的留守儿童也很多,全村5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40人,初中以下的青少年有300余人,除去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中年人只共有250人。很多父母都去大城市打工,孩子们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有电话的,可以通过声音与父母沟通,家庭条件差些的,孩子想妈妈了只能看看照片。
来自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的黄思思和苗宏燕,用专业艺术的方式教学生唱歌和画画,这是孩子们之前没有体验过的。慧永很高兴,她不仅学会了《歌声与微笑》,还认识了简谱。她说自己非常喜欢唱歌,平时都是从电视上学唱电视剧插曲,她很流畅地唱了一首前段时间流行的电视剧《宫》的主题曲《素颜》,她还说很多女同学都是杨冥的粉丝。永飞小学有一个图书馆,也是村里的农村书屋,但因为适合孩子们看的书籍很少,所以学生很少进去。走基层小分队给永飞小学捐赠了700本科普、文学等适合学生看的读物,孩子们高兴地抱着书,不肯放下来。 “在学校支教的时间毕竟有限,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温暖和启迪,或者在他们稚嫩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待日后生根发芽。”文化部团委书记白海天说。 (作者:中国文化报 屈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