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点灯工程: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10-09 11:41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10-09

    摘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本文以学院文管系党支部“点灯工程”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点灯工程”的组织保障、实施主体和工作成效,对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模式进行了经验总结与有效探讨。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 创新 点灯工程 中共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这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主要是指院系党总支和党支部,它们处在学校教与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学校党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才能实现。近几年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基层党的组织数和党员数迅速扩大,但组织体系构建和功能发挥还存在缺陷,在强化基层组织接受、贯彻和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忽视基层组织自身的独立性与创造性;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种种复杂情况,党员思想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内容、传统方式无法满足需要,一些人“形式上入党,思想没有真正入党”。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新情况,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面对新情况。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是应对时代变革,提高组织战斗力,完善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和方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党支部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着力寻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的紧密楔合点,有效地将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工作,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长远目标之内,纳入引领学风校风的总体要求之中,成为高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支部经过多年的学生党建工作积淀推出的“点灯工程”,紧紧围绕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党建育人这一独特功能的具体举措,取得较好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点灯工程”的组织保障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来自党支部。党支部有把握师生舆论动向、直接面向师生的政治优势,有最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学生的组织优势,抓好党支部建设是党委(党总支)的基础工作。创新基层党建模式,需要切实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文管系党支部牢牢遵循“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作为系部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努力打造创新型基层党组织,非常重视团队的自身建设。党支部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和学院党委的部署,注重制度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完善学习制度、培养对象联系人制度、培养对象公开考察制度、培养对象自我成长记录制度、学生入党分阶段推荐等一系列的制度,为切实开展好党支部的日常活动提供制度保障。随着系部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相继毕业,党支部及时调整学生党小组的设置,由最初的一个学生党小组,已发展为现在的五个学生党小组,毕业的学生流动党员建成一个小组,大三已在校外实习的以班为单位成立三个党小组,大一大二的在校学生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十分注重党员意识的培养,策划和组织“从南湖启航”的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开展“唱响红歌,祝福祖国”主题活动、“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党员”演讲比赛、“在国旗下宣誓”、红色海报展览、红色电影观摩等活动。党支部还注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设置和培养学生党务干部,选拔在学生党员中有较高威望并对党务工作有热情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小组长和党务助理,学生党小组长和党务助理上任前由支部负责人进行专题任前谈话和专门的党务工作培训。党支部的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团队在系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有效地起到了“党建带团建”、“党建带教风”和“党建带学风建设”的引领作用,为“点灯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点灯工程”的实施主体支部的党建创新模式“点灯工程”,分别从为学生党员终身发展服务(包括学生党员自我服务)和学生党员为广大学生服务纵横两个视角,开展了富有新意的党建育人的实践。(一)培养一年,点亮一生 “点灯工程”之一,就是点亮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心中的那盏信仰和理想之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切实践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庄严承诺,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努力方向。按照党员发展的基本规定,大学生自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培养考察时间为一年及以上。党支部开展“党员和培养对象集体约谈”活动,并给每位培养对象安排一位教师党员和一位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二”的联系和教育,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 展为目标。教师党员针对培养对象的思想状况而进行形式多样的个别辅导和谈心,他们及时了解培养培养对象的思想变化,解决他们的思想道德困惑,帮助他们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注重细节上的把握,提点他们某篇思想汇报的错别字、某次课堂中的松懈、与某位同学相处中的自我放纵等,也会积极鼓励和疏导他们面对新任务的胆怯、面对挑战的迷茫、面对困难的畏惧、面对同伴误解的委屈。党支部还特别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认为入党首先应该是培养对象的自我锤炼,专门开展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活动,设计《培养对象成长记录本》,让大学生在记录自我行动和感悟的点滴中,学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长和成熟;党支部还实行了培养对象自我剖析制度,要求培养对象在考察到期时,对照党员标准撰写《自我剖析》材料先行自我评估,而后接受支部党员的逐一点评。培养一年,点亮一生,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培养对象深刻认识到入党不是一时一事的追求,而是一辈子的选择,入党的过程,是大学生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从普通学生成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不是一年的努力过程,而是人生路上一个新的起点,一年的考察期必将对今后一生的事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发展一个,点燃一片 “点灯工程”之二,就是要学生党员在入党的过程后,不仅要点亮自己,更要照亮别人、点燃别人,要成为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系核心,成为大学生们全面发展的先锋模范,成为值得大家看齐的“星火”之人。党支部领导下的常设机构系党章学习班,由全体学生党员并吸收培养考察对象和学生干部组成,是大学生党员的成长摇篮和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基地。党支部指导和支持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主动接受锻炼和挑战来获得群众的认可。历届团组织和学生会,积极参加竞选、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团员学生代表大会的挑选并成功当选的学生干部中,占大多数的学生是党员或培养对象,他们顾全大局、开拓创新,设计每月一到两次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全系同学提升素质发挥潜能创设平台。在招生、迎接新生、为一年级学生早晚自修值班和大学生艺术节等许多志愿者活动中,在校园各种文化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在班主任助理和校园勤工助学岗位上,参与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在学院运动会和各项体育活动中,顽强拼搏、为文管系加油鼓舞并取优良成绩的主力还是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在各班的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中,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毫不含糊地走在了前列。发展一个,点燃一片,一个人的入党过程,产生的是对整个群体的引领;一个学生的成长的过程,成为带动一个班一个系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学生党员和培养对象在服务广大群众中实践着宗旨、提升着自己;他们在班系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群体中的“星火”效应,成为班系的核心力量,成为班系团结向上、健康发展的领跑者。

    三、“点灯工程”的工作成效文管系党支部的“点灯工程”的适时推出,受到同行的高度关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文化管理系的学生党员,心中怀揣着这盏点亮的信仰之灯,他们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团结同学、勇于担当,不怕挑战、不断超越,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履行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使命,自觉地在学习上、生活上和各种社团活动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班系中树立了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他们有学院唯一的特等奖学金获奖者,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有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有省级优秀毕业生的获得者。全系院级奖学金、三好生、优秀毕业生的获奖主体,全系各班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居前十位的学生中的极大多数均是学生党员或培养对象。他们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和学院运动会骄人成绩的主体力量,是班系和社团的骨干核心力量,大多在班系院担任了重要的学生干部岗位。即使是已走出校门的学生流动党员,依然本着“传承文管优良学风,助推母校长远发展”的热切心愿、履行着为全系学弟学妹服务的义务。 “点灯工程”在大学生心中点燃了一大片理想之灯,产生了成燎原之势的“星火效应”。文化管理系全系学风持续在全院处于领先地位。文管系党校学员培训班连续被评为“优秀班级”,近几届新生班获得“军训先进集体”称号数量位居全校前列。2011年文管系被评为学院“校园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并创造了年度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双百”的历史纪录。系党支部多次被学院评为“先进党支部”。 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点灯工程,是系党支部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工作,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长远目标之内,纳入引领学风校风的总体要求之中,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点灯工程”,点亮学生党员的一生,让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成为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点灯工程”,点燃学生党员周围的一片人群,让学生党员的成长过程,成为带动一个班一个系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几年来,文管系的学生党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奋发有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而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们依然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甘愿做着“燃烧自己,点亮学生”的默默无闻的“点灯人”。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7(1). 2、蔡晓平 陈茵茵 许拥旺.高校二级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1(2). 3、余淑均.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