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加强党员干部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2-10-09 09:38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10-09

    前言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兴亡盛衰的记录,是前人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历史的教育意义,注意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早在先秦时代,《诗经》中就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世”的警句。到了唐代,太宗李世民则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到了清末,诗人龚自珍看到国势衰微,发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感慨。而著名学者章太炎则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由此可见,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号召,强调要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强调“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进入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更加注重用历史文化知识来教育党员干部。他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2011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时,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加强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就加强党员干部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谈谈个人粗浅的一些认识:

    一.党员干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现实意义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前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智慧;记述了前人的历史经验与成败得失。历史是前人实践的智慧之书。党员干部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文化内涵和政治素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人文素质。因此,党员干部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意义重大。一.以史为鉴,方可固信仰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进一步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反思“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才能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增强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坚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二.以史为鉴,方可辨荣辱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首次提出了“八荣八耻” 的观念,为党员干部明确是非、辨别善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为我们树立楷模。有慷慨赴死,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还有为各族人民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留下“苟利国家身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沉淀、凝聚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粹。通过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从前贤的嘉言懿行中获取精神财富,不断地升华思想境界,磨砺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精神财富,确立正确的荣辱观,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做到日日自省、时时自警,认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经受住各类诱惑和考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现在是过去的延续,一个人,一个民族不懂得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就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的发展必然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悲剧至今仍历历在目,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刻反思。苏联及东欧国家长期以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能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和本国国情的需要,导致生产力极其落后,体制严重僵化。虽然也曾有过短时期的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但往往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苏东剧变的事实清晰地表明:苏联模式并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够带领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鉴往知来。因此,领导干部学习历史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解决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四.以史为鉴,方可明方向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华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并称世界四大文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多元一体的格局,有着整个民族共同认可和崇尚的优良传统。早在几千年前,古代先贤就有着“协和万邦”和“天下大同”的理念。在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在冲突和融合中逐渐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远古时代到秦汉之交,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从两宋到元明清,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血脉相连、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共同的心声。大量的事实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已经成为各族人民自觉行动,共同维护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追求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信念。通过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党员干部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起到模范作用,在关键时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同各种分裂活动作斗争,坚决捍卫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无论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加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不断深化对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认识更加开阔,工作和业务更加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断曾强。

    二.如何加强党员干部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党员干部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应该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态度,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和政治工作,提高党员干部们的政治思想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加强党员干部历史文化知识教育的建议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党员干部要多读好的历史文化类书籍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水平,最重要、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史。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不仅可以使党员干部学习历史智慧,总结历史教训,还可以是党员干部把历史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学习历史,对于党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当今,历史出版物十分畅销。历史类图书的畅销,既反映了全民对于历史知识的需求,也反映了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但也有一些历史类图书,以商业利益为目的,哗众取宠、断章取义,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向读者传播错误的信息,或是颠倒是非,一派胡言,既缺乏驾驭史料的能力,又缺乏推理论断的严谨,从而将偏颇、错误的史学观点传播给读者。因此,党员干部在读史的过程中,要提高品位,选择好的历史类著作和正规出版物,读名家的经典之作,识好书,读好书,才能从中获益,开拓眼界。

    二.积极开展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公共活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的党员干部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和技术骨干。由于工作的繁忙和业务的需要,许多同志都没有时间加强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各单位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该多开展历史文化类的学术讲座,多请一些历史文化领域的教授学者就有关新疆历史和文化的内容进行讲座。2011年12月10日,由自治区文化厅和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的“新疆文化文物公开课”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热烈好评,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像这样的活动今后应该不断开展。另外,公开课的内容应该结合当前的热点内容和宣传,例如近期新疆各地都在开展“三史”教育工作。通过专家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和各民族的发展史,以及宗教的演变史,进一步澄清事实,统一思想,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在配合公开课的同时,各单位还可以组织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但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水平,还可以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寓教于娱,一举多得。三.组织党员干部多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是收集、保存、展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工业、自然科学等实物或材料, 并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博物馆被划分为历史、艺术、科学与技术、综合四大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博物馆正在逐渐成为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它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党员干部在加强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利用博物馆这个文化平台和信息平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文物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它们见证了新疆历史几千年的沧桑巨变。用文物来说明史实、见证历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任何煽动分裂的谣言在事实面前都将不攻自破。历史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发展的历史。家和万事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新疆的社会发展才能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历史上新疆经济文化的大发展,都是在和平稳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没有稳定,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而博物馆所陈展的文物和史实,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一道理。因此,党员干部不但要多去博物馆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还要带着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为她们讲解新疆的历史文化知识,充当起讲解员的作用。让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将三史教育落到实处。结语党员干部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但要对新疆“三史” 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只有掌握了充足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认清当今世界的规律性趋势,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保驾护航。党员干部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大决策,在深入分析当前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进行仔细的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敏锐性,审时度势,锐意进取,为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再立新功。各族党员干部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