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2-10-09 09:16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10-0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配强班子,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加强党的基础组织建设,首先要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因为基层党组织是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基层党组织工作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带头人。没有一个高素质、高水平、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一把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也不可能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跟党走的政治核心力量。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选配好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 要选配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思想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干部担任基础党的领导。第一,要建立竞争机制,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党章的有关规定,选拔党的干部,在一定范围内竞争上岗,把最优秀的人选出来担任基层党组织领导,避免个别人说了算或者为了解决干部级别待遇随意选配。第二,要建立培训机制,有针对性的做好上岗培训和届中培训,以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培养他们善于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境界。第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人给予奖励 ,调动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充满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活力。第四,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敢负责、不愿负责、失职凟职的人要严格追究责任,对不胜任工作的人及时调离。实践证明:凡是工作做得好的基层党组织,都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有一个认真履行职责的“一把手”有关。总之,只有让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群众拥护的人担任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才能履行好职责,才能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管理队伍,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员是党的基本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我们省文化厅系统有77基层党组织,1236名党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带好这支队伍,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党员的权力和义务得到保障,使其做到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用党章及党的各项纪律严格规范、约束党员的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中华优秀儿女为之奋斗,我们的党员就应该做这样的人,在党组织的率领下做表率、当先锋,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起带头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党员形象,感染、影响、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跟党走。第一,要把好入口关,要在组织认真考察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严格按照程序把那些忠诚于党的事业、群众认可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组织增添新的血液。第二,要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作风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注重学习各种新知识,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学习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讲求实效。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道德品德高尚的、自觉遵党的纪律的、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人。第三,要结合工作实际把对党员的标准具体化,如开展“党员示范岗”、“工作承诺制”等活动,用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来体现党的优良作风,以影响带动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第四,要增强党内民主意识,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党员权力,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第五,要拓展服务党员工作领域,关心党员成长进步,解决党员实际困难,使党员时刻感受党组织的温暖。第六,要加强党员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党员评议活动,对那些工作中表现突出、模范作用发挥好的党员要进行大力表彰,对那些不能发挥党员作用要及时清退,对那些违法乱纪的党员要严肃处理,以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完善制度,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具有很强的执行力。这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做保证。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甚至走向反面。”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因此,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制度体系,做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第一,要明确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议事规则。当前文化系统一些企事业单位存在党、政两个“一把手”的情况下,党的“一把手”应当担负怎样的责任、具有哪些权力、怎样与行政“一把手”合作共事、要有怎样的议事规则,都需要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便于操作,才能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好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近些年,河南省文化厅在厅直单位实行了党的书记兼任行政副职,行政“一把手”兼任党组织副职的做法,使党、政领导更好地沟通、配合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要建立党组织内部的分工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坚持好党的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务公开制等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又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探索制度的创新,使制定切实管用。第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使之规范运行。特别要加大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的监督力度,加大对人、财、物的监督力度,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形成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把上级的要求结合单位工作具体化,重点放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上。近些年,河南省文化厅加强源头治理的力度,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厅机关财务管理的意见》等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不仅防止了腐败现象和不廉洁行为的发生,还进一步杜绝了国家财产的浪费,保护了干部,保证了工作的健康开展。第五,要完善党内考评考核制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巩固成果把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就需要有一个严格科学的考评办法。要坚持每年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评议和考核,党组织和党员的考评工作要与年中业务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的标准要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要广泛征求上、下级和党内、外意见,要建立考评档案,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把考评结果作为评先、奖惩、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考评,督促党的基层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党员起到模范作用,从而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提高党建水平。

    四、创新思路,开拓工作新局面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党的历史的深刻昭示和呼唤,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和凝聚力。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我们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确立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提高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要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蓬蓬勃勃开展起来,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第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组织工作的价值所在、生命所系,“围绕中心抓党建,各项工作创一流”,彰显着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的追求。要始终把基层党的工作放到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起到协调、服务、保障、推进的作用。要主动贴近中心,找准结合点,使党组织的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这样才可以取得成效。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民生、关心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所做工作要顺民心、合民意,代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第三,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方向,确定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取得好的效果。第四,要找准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如我们在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中,借鉴文化部的做法,从2009年以来开展了“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廉政文化”读书活动,要求厅机关干部职工读好书、写心得、谈体会,每季度定期组织读书报告会,厅长、处长带头发言,干部职工积极发言,然后从中选出优秀文章,编辑成册每年一本,目前已出版《学习.思考》四本。读书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爱读书、读好书在厅机关蔚然成风,省文化厅被评为省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第五,要理顺党建工作和行政业务工作的关系。确保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加强党建工作促进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提高党的执政力,关系到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按照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201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