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1日,文化部人事司和机关党委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一期文化部系统司局级干部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班,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行了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文化部机关和直属单位55名司局级干部参加了学习研讨。文化部办公厅副巡视员陈向红说,文化部围绕文化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新闻发布会,充分展示了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文化工作成就。十八大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单位加大对文化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说,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方面的创新点很多,令人振奋。一是提出文化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这方面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文艺创作活力不够。二是提出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在院团改革过程中普遍受关注,转制后,院团的演出场次压力比较大,我认为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些艺术品种未必是演出场次越多越好。三是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院团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化管理方面需进一步探索。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案件检查室主任李秀珍说,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报告是党建理论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是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重要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我们要特别关注,作为一名纪检战线的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文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洪涛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信息中心主要职责就是调研、编制文化行业信息化规划等,文化行业信息化的起点低、底子薄,可以说任重道远。信息化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一个切入点,目前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规划,下一步将进一步了解各单位的需求,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说,党的十八大召开表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党将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是务实的、目标性很强的报告,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自身的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也正是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造就出了莫言、范增、刘梦溪等大师,我们一定要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说,报告提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认为改革要有好的顶层设计,改革的定位一定要搞清楚,院团转企改制后,与现有保留事业单位性质院团的关系和责任有什么不同值得探讨。国家院团需要一定国际水平,因此要提高整体的艺术水准,现在国家整体投入偏低,如完全追逐经济效益,在艺术方面会丢的更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我非常关心中央在文化方面的部署和要求,十六大以来,中央把文化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文化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表述、一种提倡,而是要把发展成果融入到民生,在落实上得到体现。我们要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美术馆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党委书记韩子勇说,报告对过去10年的总结很好,我们就是要坚守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要放到大的时代去考虑。关于文化方面,报告有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提到了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到了引导群众加强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文化惠民工程的内容表述也比过去实了。
文化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副书记禹兰琴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振奋人心。中心现有离退休人员1800多人,原来的主要问题是待遇不平衡,近年来加大投入力度,待遇得到了一定提高。十八大报告重点阐述了民生问题,我们希望老同志能够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各院团在提高收入的同时,适当提高离退休老同志的待遇。离退休人员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大,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报告会等形式组织老干部进行学习。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任胡克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过去十年的总结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作为文化战线中的一员感触很深。近年来,中央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艺术服务中心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由五年前的不到100万,现在达到了2400多万。作为文化工作者,应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思考,拿出具体方案,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所长白国庆说,过去是在党的报告中找“文化”,现在十八大报告中“文化”是单独作为一部分,说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全面掌握。我们正在做一个课题,对中国人民文化需求进行调查,最终形成调研报告,这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目标、制度设计将有一定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