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明,1947年10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邦加岛,1960年回国,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组部在册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文物研究所文物古文献研究部主任,应聘为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多次赴日本、韩国、英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2008年1月退休。2008年7月应聘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
一、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李均明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作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注意在政治、思想和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国几十年来,以自己的行为和业绩彰显了一个归侨热爱祖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崇高情怀和品质,向海外宣传了党和国家的侨务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在海外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长期从事古文献研究,成绩卓著。李均明同志于197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默默耕耘,坚持不懈,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有的学术成果填补了学术和历史的空白,受到海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他曾参与全国大部分简牍的整理和研究,参与了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大通上孙家寨汉简、连云港尹湾汉墓简牍、张家山汉简、额济纳汉简、走马楼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的整理与研究及敦煌汉简、悬泉汉简、全国散件简牍释文的审定,又岳麓书院秦简的鉴定。参与香港中文大学简帛电脑资料库的建设。熟悉和了解全国出土文献的情况及学术动态,是我国古文献领域的著名专家。已发表《初学录》、《简牍文书学》、《孙膑兵法译注》、《汉代屯戍遗兼法律志》、《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等专著三十余部(含合著),所参与集体及个人项目曾获全国古籍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国家图书提名奖等各档几十个奖项。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简牍符号考述》、《简牍分类浅论》、《汉简“遣书”考述》、《武威旱滩坡出土汉简考述-兼论“挈令”》、《汉简薄籍与经济管理述要》、《关于<驻军图>军事要素的比较研究》、《汉简“会计”考》上、下,《汉代统计中的指标与数列》、《张家山汉简所见制约行政权的法律》、《张家山汉简“行书律”考》、《额济纳汉简政务文书述略》、《张家山汉简所反映的包庇犯罪》、《走马楼“地僦钱”考》、《简牍法制史料概述》、《饶宗颐与简帛学》等论文130余篇。其中《简牍文书学》、《秦汉简牍文书分类编辑》二书是在前任零散研究的基础上力创的新体系,有较多建树。论文涉及文献学、文书学、档案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理论,战线较多新视角。近期又开始对清华大学入藏战国简进行深入的研究。多年来,不断地应海外学术界的邀请赴日本、韩国、美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为中外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也对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热心侨务事业,积极做好侨联工作。李均明同志长期关心和热爱侨联工作,自1985年起即任文化部侨联委员,后续任秘书长、副主席多年。还曾任北京市侨联委员、常委。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出色、积极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受到一致的好评。四、作风严谨,平易近人。李均明同志谦虚好学,平易近人,能团结同志,群众关系好。工作中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事与大家商量,态度平和,能认真听取不同意见,有很强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