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微博以其独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一股特殊而又重要的党建力量。微博党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突出体现,更是党全面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本文将从微博的特点、微博党建的现状、优势、问题和发展等角度出发,全面剖析微博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微博;微博党建;优势;挑战
1 微博的内涵与特点
1.1 微博的内涵
微博作为一个分享资源与开展社交的新兴平台,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更是逐渐演化成为了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2012年底,我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其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成熟[1]。微博不仅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观点、互动讨论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更是以其独有的分享机制,在文化构建和社会发展变迁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
目前,关于什么是微博,国内外学者还存在意见上的分歧[3]。但总结国内“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热门微博平台的功能与实践可以看出,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基于用户网络虚拟关系、集信息获取、分享、传播、回复等为一体的互动平台。它允许用户分享140字左右的文字信息(与传统的手机短信类似),并以插入图片、视频、网址的方式分享多媒体信息。随着微博平台的发展,一条微博可以传播的信息已远远超出早期“140字”的限制。另外,国内的微博服务提供商大多都在微博平台集成了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功能,使微博成为了集手机短信、博客、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等功效为一体的独树一帜的信息分享平台。
微博传播的基础是“人际圈”,即生活圈、工作圈、好友圈、粉丝圈等。圈中好友们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历与生活方式,这种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传播,比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更为有效[4],这正是微博传播的力量所在。
1.2 微博的特点
第一,接入微博的方式多种多样,微博内容简洁明了。目前,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都支持通过电脑网页、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以及关联微博网页等方式访问微博。许多网站设置的“一键转帖”功能均支持将内容转发到微博。微博多样的接入方式对设备硬件的要求也不高,甚至无需电脑,仅用能访问GPRS网络的手机,即可访问微博页面。
同时,微博内容,尤其是纯文字内容十分简洁,呈现“个人化、私语化”的特征[5]。一条微博不能超过140字,具有相当的随意性。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发布一条微博;评论、转发他人微博更是极其便捷。这是微博区别于博客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博客往往需要深思熟虑,更注重思考的深度。
第二,微博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即时传播、方便快捷、时效性强,尤其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上。近年来,国内许多突发性事件的第一“爆料人”均是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如2009年11月5日,西安发生4.4级地震,新浪微博在07:32即有用户发布地震信息[6]。此外,用户还可对自己参与的事情进行“微博直播”,实时更新事件动态。
除普通用户对身边事物的即时报道以外,传统媒体也纷纷开通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快讯,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实时更新,这是传统的传媒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第三,微博互动性极强,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用户平等交流。关注、评论、回复、转发等功能使得微博成为一个活跃的互动平台,用户除了可以评论和转发关注者的微博以外,还可以通过搜索话题的方式参与到感兴趣的主题中。
正是因为微博具有以上特点,才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以新浪微博为例,目前国内微博的使用者可以分为三类:普通人、名人明星(经过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名中加有“黄V”的用户),以及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用户名中加有“蓝V”的用户)等[7]。
第一类用户是新浪微博的绝对主力军,其中不乏一些人气很高的“草根微博”,这些高人气的草根微博或者发布实用信息,或者针砭时弊,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犀利的语言获得了大批关注者。第二类用户一般都是各行业比较有名的代表性人物,如影视体坛明星、企业家、著名学者、律师等。第三类分为营利性机构用户与非营利性机构用户,前者包括以宣传自身为目的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发布新闻评论为主业的各大媒体,后者注重公布与大众利益相关的民生信息、调查报告或统计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类用户中包括了一类特殊的机构,即党政机关。根据《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3月20日,全国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涉及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8]。而这些官方政务机构活跃于微博的主要目的,大多是传达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党建的最新动态。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微博生态结构复杂,普通民众、公众人物、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微博中的积极性都很高,微博已然成为网民发声的主要场所,是了解我国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重要窗口。这也就向我党提出了一项新的任务,即在新时期,利用微博这一有力工具,将党建工作深入到更广泛的群众中去,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2 微博党建的优势
微博有着不可小觑的传播性,在党建工作中必然能够发挥出以往传统党建工作所不具有的优势,这给我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微博党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微博有利于党建信息的传播
微博党建是对传统党建的扩展和延伸,也是对网络党建的创新与丰富,通过微博这个开放的平台,大量信息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传播,不仅节约了运作成本,更是拓宽了宣传覆盖面。现如今,各类党建微博日趋成熟,在微博上搜索“党建”的相关用户,可以发现很多加有“蓝V”的党建官方微博。由此可见,许多部门、机构已经将党建工作逐步延伸到了微博这个新兴平台,并将其作为了党建的重要媒介与有效途径。各个党建微博普遍具有专题突出、层级分明、实时性强、特色鲜明的特点,而作为一种便捷而高效的宣传媒介,当前的微博党建已然十分成熟。这得益于在网络化时代,为拓展信息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中央到地方各层级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充分重视通过微博的途径来开展党建工作。便捷、高效地宣传党的理论思想,同样也是党紧密联系群众的有力武器。
2.2 微博能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微博的发展,尤其是微博问政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网络的发展,并推动着政治民主的进步[9]。微博党建促进党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博有利于监督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从上文微博用户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微博实际上已经成为网络民意的汇集地。不管是“民意领袖”还是普通群众,他们都能够,也乐于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无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强有力的监督。政府通过微博来收集民意,能更好地了解民情。同时,从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方面来看,一方面政府通过微博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另一方面,民众通过微博监督问询政府决策过程,强化了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通过微博,政府可以加强应对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上文已经提到,微博时效性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党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微博这一特性,在发生重大紧急公共事件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发布官方信息,并时刻跟进事件进展,政府微博即可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消除民众对于事件真相的各种猜疑。如果每个人都能得知真相,那么谣言也就无法传播。
2.3 微博能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我党能够引领时代、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建设繁荣昌盛新中国的法宝之一。在当今网络时代,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在网络世界加强党的领导,无疑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课题。在这方面,微博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善用微博可以有效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增强党员之间的互动。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流动性明显增强。传统的党组织在管理流动党员时有诸多不便,而微博则可以将流动党员联系起来,通过“网上党支部”的方式,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凝聚党员的力量。
同时,党员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因微博而逐步增强。微博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各级党组织都可以通过微博来组织自己的党员干部与全国各地的党组织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党建工作的经验。
其次,微博有利于党在信息化时代宣传思想和理念。善用微博、用好微博,能够使党在新时期的宣传工作更加深入群众,有利于扩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网上舆论,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展现党在新时期所具有的先进性。
2.4 微博是反腐倡廉的利器
微博反腐已成为反腐工作的新方式,网民群众通过微博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爆料”等,是微博反腐最主要的形式。近年来,影响力巨大的微博反腐案例,大多都遵循“当事人微博爆料干部腐败问题——微博用户大量转发——党纪检部门、公检法机关展开调查”的规律。例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一案,早在五个月之前,就有《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微博实名举报刘铁男涉嫌伪造学历、与商人结成官商同盟等问题,引起了极大轰动[10]。可见,微博反腐的力量是巨大的。
3 微博党建的不足与挑战
尽管微博运作成本低、互动程度高、信息传播快、影响范围大,可以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注入更多的活力,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微博党建在为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微博党建的优势与微博的简洁性、时效性和交互性特点密不可分;同样,微博这些特点也造成了微博党建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困难。
3.1 微博环境下,维护和谐网络环境的难度增大
微博信息量巨大,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同时,微博的开放性极强,信息发布和留言回复的门槛较低,这些漏洞为一些虚假信息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并会对舆论导向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微博的随意性加剧了不负责言论的传播,有人甚至故意散播谣言,含沙射影地攻击党和政府,其他用户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大量转发,短时间之内便可造成爆炸式传播的局面。特别是热点新闻发生以后,微博上必然会出现与之相关的谣言,用户们的肆意转发无疑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网络社会秩序,危害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微博有发布消息的字数限制,即一条微博只能输入140字,这可能会有碍讯息本意的充分表达,而回复通常也仅限于简单的阐述态度,从而缺乏对事件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3.2 微博参政没有制度化的保障
微博参政尚未形成机制化、常态化的渠道。当前网民通过微博参政议政的常态化渠道尚未建立,更多的是在热点时事进行期间,比如两会期间,通过媒体和部分党政机关临时建立的微博参与到全民讨论中来。微博反腐更是仅限于娱乐八卦式的“爆料”,几乎没有合法合理的机构性设置来受理群众的举报,这同时也威胁到了举报群众的人身安全。
3.3 微博党建的受众面存在局限性
微博的使用群体以年轻人居多,这使得微博党建会失去一些潜在的其他年龄层的关注者。而青年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以及个人兴趣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关注点通常局限于朋友动态、身边事件、热点资讯等方面,以娱乐、放松为主,主动关注并关心党建工作的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会成为一个“空头粉丝”,而不去真正地了解党建动态、提出自身的合理化建议。
3.4 微博党建对于信息交流反馈重视不足
尽管党建工作现在已经日益重视对各种媒体、各类平台的使用,但是“微博党建”不能等同于“网页党建”,后者具有互动性弱、内容单一等不足之处,微博党建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避免此类问题。然而,现在很多加“蓝V”的党建微博过于重视信息输出的功效,发布和转发党建新闻的比例过大,以至于忽略了与广大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虽然将微博主页建设进行得有条不紊,却没能充分利用好交互式的平台,从而失去了对普通民众的长期吸引力。例如,一些党建微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留言板,也没有起用相关的反馈功能;而设置了留言功能的微博,通常缺乏具备相关素质的专业人士及时对留言进行答复,这不仅导致了双方交流缺乏畅通性和时效性,直接影响到了微博的利用效果,还会为恶意留言“刷屏”者提供滋生的温床,不利于微博党建的长远、健康发展。
3.5 党建微博内容单一,缺乏丰富性与人文性
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纷纷响应中央“党建工作信息网络化”的号召,开设了官方党建微博。但是,这些微博的官方气息过于浓厚,缺乏对普通百姓生活与诉求的关注,各类信息的比例极为不对称。例如,党建活动的新闻很多,却少有背景报道与深度剖析;通知与公告很多,却少有征求民众意见的微博;理论与建设很多,却少有关于民生的信息。这种信息比例失调使得微博党建与群众生活有些脱节,很难真正成为广大党员群众的生活空间。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和人民的实际思想、生活相结合才能取得实效,真正意义上的微博党建也只有通过人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互动模式才能与网民达成共同的心理基础、价值取向和共享机制,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4 对有效开展微博党建工作的建议
4.1 转换观念,增强微博党建意识,与党员群众进行良好互动
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为党员干部学习、使用微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微博有利于权威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党的宣传教育,有利于实施服务人民的各项工作。我们要通过多样的培训方式,如党校开设相关课程、党组织进行微博知识讲座等,让党员干部接触微博、善用微博,并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动性与时效性等优势,来改变目前过于偏重“单向输出”的运作模式,实时跟进热点问题,与用户展开良好的互动。例如,可设置专人对微博上的留言进行回复,和粉丝们保持畅通的交流渠道,还可以充分利用微博的“私信”功能,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就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工作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更能聆听到大家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更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4.2 力求宣传方式多样化、生动化
传统的网络党建工作以网页建设为主,宣传手段比较单一,而微博党建可以利用微博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使得党建工作手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例如,微薄的“插入话题”功能,可以使用户迅速地抓住消息要点,提高筛选信息的效率;“插入图片”功能可以随文字一起发送多张相关图片,使用户更为直观而感性地认识到党建活动的进展;“添加视频”功能可以让单纯的文字信息变得更为立体,及时报道党建相关活动的实况。多种多样的信息发布方式可以将党建信息和相关活动全方位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度。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其中,“线上宣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利用微博平台发布有关党建活动的预告消息,使关注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实时信息,从而根据活动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加入到活动中来。二是指活动结束之后,利用微博进行相关总结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活动内容,扩大其影响范围。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是一种新颖的模式,它有效避免了传统党建工作中宣传与活动脱节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党建工作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得大众能够全面地了解活动过程。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广大党员和群众也能切实加入到党建工作当中,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感性而深入地了解党建,从而促进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3 健全微博问政规范制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网络世界也是如此。当前微博问政、微博党建工作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机制,急需从法律制度上给与外在的保障,从而推动微博党建、微博问政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微博问政,首先应该保障微博信息安全,保护微博用户的隐私。但同时应明确微博运营商、微博用户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加大对传播不实信息、恶意攻击党和国家的言论的查处力度。目前,国内已经有依法针对传播不实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微博用户刑事拘留的案例,这无疑是微博建设法制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还应建立微博问政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从群众微博问政的方式方法、问政渠道、党和政府相关人员和机构的受理与反馈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做出规定。一方面,可以总结目前微博问政的特点,并借鉴以往“网络问政”、“博客问政”的实践经验,作为微博问政立法的指导;另一方面,还可以参考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民众通过“推特”参与政治讨论的经验。
微博问政的立法建设应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过程化。可将微博问政和网络公众参与引入政府绩效评价模式中,突破单一的GDP数字游戏,以公共产品“消费者”——公众的意见作为衡量标准,一方面能够清楚行政行为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扩大政府对民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加强政府活动的合法性基础[11]。
5 结语
微博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与发展平台,是党宣传思想理论、紧密联系群众、推进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先进性、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但同时,微博党建和微博问政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机制,广大党员对于微博党建的重要性还没有达成共识,微博党建还存在流于形式、交互性不强、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然而,随着微博传播的扩大、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建工作关注度的提升,微博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规范、成熟,微博定会发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和舆论力量,为党建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推动我国党建工作持续、高效、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党支部 王一楠 杨恩毅)
[1] 腾讯网, 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用户量达3.27亿[OL], http://114.255.59.53/whbdjzx/dykt/201312/http://news.qq.com/a/20120924/000706.htm。
[2] 肖芃, 蔡骐, 文化与社会视域中的微博传播[J], 湖南社会科学, 2012, 4, p. 224-227。
[3] 汪春艳, 微博与党的建设[D], 中共中央党校, 2012。
[4] 刘新荣, 论微博传播与微博参政[J], 当代传播, 2011, 5, p. 65-67。
[5] 吴敏, 基于微博的媒体营销研究[D], 暨南大学, 2010。
[6] 同上。
[7] 见汪春艳, 微博与党的建设[D], 中共中央党校, 2012, p.11; 原文将微博用户分为四类,即名人明星、草根用户、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官方机构和个人。但我们认为,第四类可以合并到第三类与第二类当中。
[8] 上海市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 中国舆情网,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R], 新闻记者, 2012, 6, p. 34-39。
[9] 汪春艳, 微博与党的建设[D], 中共中央党校, 2012。
[10] 人民网, 刘铁男或成微博"拉下马"最高官,网络反腐进入深水区[OL], http://114.255.59.53/whbdjzx/dykt/201312/http://media.people.com.cn/n/2013/0514/c120837-21475275.html。
[11] 李少文, 钱秦红, 论微博问政的规范化[J], 河南社会科学, 2011, vol. 19, no.4, p.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