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贯彻落实八项新规 反对奢靡之风
发布时间:2013-12-27 02:31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3-12-27

奢靡之风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尤其是部分党员干部的奢靡行为,有着极为恶劣的示范效应,同时造成巨大的浪费,阻碍现代化建设步伐,严重危害着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而奢侈浪费之风,就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对于个别党员干部的奢侈浪费行为,人民群众更是反映强烈。回顾历史,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有好的作风来保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代表了未来的施政方向,也将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强大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即作出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致力于“实、真、勤、廉”,下决心“减、简、戒、控”,一股强劲的执政为民的清新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八项规定”执行半年有余,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初步得到有效遏制,受到了党内外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一、“八项规定”彰显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信心决心

“八项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新时期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了新部署,直面时弊、掷地有声,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执政新风,彰显了从严治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鲜明态度,引起了极大反响,国内外好评如潮。

满足群众期盼。作风问题是老问题,联系群众是老传统。全党上下为了促进作风好转,出台了不少文件,也开了不少会,但这一“老大难”始终未能有效根除。特别是一些老问题屡经整治,屡有反复,犹如顽疾,令老百姓非常厌恶,严重损害了我们党的形象。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我们党继续弘扬过去的优良作风,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成为群众永远信得过的贴心人。“八项规定”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从群众最不满意、最不高兴的地方入手,坚决解决作风老问题,抓到问题关键处,改到群众心坎上,项项顺应民心,条条反映民意,引起社会关注,备受各界赞扬。“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要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就一定能增加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取得信任,赢得民心,成为永远带领群众不断前进的主心骨。

抓住问题要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抓住要害无法根本解决。随着经济发展、观念变化、条件改善,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甚至发展到了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程度。事实证明,对这些沉痼顽疾,不对准要害、猛击穴位,不下大功夫、痛下猛药,无法根本改变。故而“八项规定”是“规定”,而非过去的“文件”或“要求”,体现从严的思想,是动真格的,就如同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是铁的纪律,必须做到、必须执行。同时,“八项规定”是中央政治局对自身作出的约束,中央政治局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特别是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行动影响全党,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形成了正面示范效应,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只要各级各部门做到领导带头,自上而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级带动一级,就一定能标本兼治、防微杜渐,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贵在长期坚持。“八项规定”是改进工作作风的真招、实招、硬招,必须长期坚持,务求实效,取信于民。特别是现在我们党决心很大,群众期望也很高,如果不能坚持,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势必更加伤害党群关系,损害党的形象。故而决不能搞“走过场”、刮“一阵风”,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彰显我们党的决心和信心,让群众真正为此竖起大拇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八项规定”是特别的制度,涵盖改进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改进新闻工作、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篇幅不长、内容实在,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完全可以做到,完全可以长期坚持下去。只要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不走样,不变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制度安排对作风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密切联系群众取得更大成效。

二、贯彻落实好“八项规定”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要做到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

一是必须提高认识、把握关键、抓住要点,采取有力措施,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确保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解决根本的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不到位,就难以自觉执行。我们在公务接待、精简“文山会海”等方面都出台过一些制度,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没有坚持下去,最终不了了之。究其根源,就是相当一部分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比如,有的认为,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多吃点喝点不算啥大问题;上级领导来调研考察,安排接待规格高一点也是出于热情和尊重;办会议、搞活动场面布置大一些,是营造氛围,等等。殊不知,正是这些“小问题”拉大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如果对这些所谓“小问题”听之任之,发展下去,就会慢慢疏远群众。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等感觉到危险来临,悔之已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不良作风的危险性,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强化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意识,使规定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

二是从资金源头上遏制住奢靡之风,加强外部监督,让政府预算更加公开、透明。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财政信息的公开,要公开到细致的程度,并且能让每个公众看明白。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向公众报告包括“三公” 经费在内的财政信息,以便捷的方式,及时完整准确地披露政府财政信息。治理公务招待中的浪费现象,需要有制度规定作为依托,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杜绝变相的腐败行为。因此,应严格控制各项行政经费。还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标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经办人一定要进行问责与处罚。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套明确的规定,关键问题是规定没有得到执行,因此对不执行规定者进行问责与严惩是主要的落实途径。

三是必须加快我国行政体制改革,逐步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尽快建立起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的分权体制,通过相互监督制衡,增加公务消费的难度,建立严格的行政责任体系,逐步减少公务消费开支。同时,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并且把项目预算细化到具体的公务消费环节。还有一个途径是,在财政预算授权明晰的基础之上,探索以刑罚的方式,追究奢侈浪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制定专门的反腐败法,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公款浪费现象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抵制享乐主义,杜绝奢靡之风,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将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之中。

四是必须强化严格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保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没有严格的督促检查,再好的制度也很难落到实处、长期坚持,成为连麻雀也吓不住的“稻草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既需要各级各部门脚踏实地的自觉行动,也需要来自上级及社会各方面的必要“压力”,才能做到行必责实、章必严循、事必明责。否则,可能又会出现“前紧后松”、“抓而不力”、“反弹复辟”等现象。必须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严、从细、从紧开展督查,对违反规定的敢于“亮剑”、及时问责,做不到的要承担责任、付出代价。要特别注重加大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监督力度,敢于向社会曝光,及时公布对违反规定的处置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干部群众直接感受、直观看到中央改进工作作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赢得干部群众广泛支持,增强干部群众信心,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治理奢靡之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八项规定”只是开端、只是破题。要通过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形成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只要我们党继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