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中央芭蕾舞团“纪念《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军训纪实
发布时间:2014-05-08 06:00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4-05-08



  

  

“银枪红尘弄烟波,汗水流新河。沧海荐浴,沧桑酿酒,挥手词唱和。好道青春好时节,十分苦、一分歌。军号悠悠,军旗猎猎,无悔曾度过。”曾有人说,青春是用意志的鲜血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又是用永不凋谢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而军队,则是专为青春开辟的生命化教育的全息现场。

为了强化《红色娘子军》的军人形象和气质,更好地呈现《红色娘子军》这部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保留剧目,2014年5月2日至4日,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来到某部训练大队,零距离体验部队生活。

第一日  出 征

5月2日清晨,明媚的阳光伴着习习凉风沐浴着北京的南城,往日里拥堵不堪的道路明显地顺畅了许多,平常忙碌的人们大都宅在家里,尽情地享受着五一小长假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然而,在中央芭蕾舞团的小院里,中芭年轻的演职人员们正整理戎装,背起行囊,在团长冯英和党委书记王才军的带领下,奔赴某部训练大队,进行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军事化训练。

军训服穿在身上,激动藏在心底,整齐划一地着装也难以遮住参训人员的满心期待与兴奋。一到部队,大家就迅速在操场集合。按事先的安排,所有参训人员被分为9个班,除8名行政人员组成一班以外,演员队按男、女各分4班。大家以班为单位,排好队列,带着行李向宿舍楼进发。略带慌忙的脚步在不在平整的路面紧凑地踏过,道路两旁的绿树与行进的队列合涌出的几道碧波,在稍显清幽的小路间荡漾。跟随着教官的口令,大家来到整洁的宿舍楼前,有序进入宿舍,将行李放下后,开始了来到军营的第一课——整理内务。

军训在开营仪式中拉开序幕。上午11时,全体参训人员,带着对新环境的新奇和对新任务的期待,齐聚在部队学术报告厅。在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营仪式开始。部队领导铿锵有力的欢迎词,冯英团长殷切的期望,回荡在每名参训人员的耳边。

“‘红色娘子军’的‘战士’们”,冯团亲切而又满怀激情地说,“今年是我们的《红色娘子军》首演50周年。今天,我们再一次到这支部队来体验生活,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应塑造的《红色娘子军》的军队气质和革命精神。我相信,在第五代‘常青’、‘琼花’代表的带领之下,在新一次的军训任务面前,你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开训后,军营操场的气氛变得火热起来。在内务的进一步整理后,下午2点30分,操场上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训练口令声,中芭人迈开了军训的第一步。此时,对于不常在户外工作的演职人员来说,天公开始还算是作美的。大块的白云飘着,太阳自然不大,微凉的小风吹过,耳边可以清晰地听到它的声音,真是个户外训练的好天气。

训练从练军姿开始。随着教官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刻挺直腰板、双手紧贴裤缝、目光直视正前方,与训练场边上高大的白杨一样挺立。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齐步、跑步……在教官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下,参训人员认真地学习各项军事动作。分解动作,连贯动作,一步步地做,一遍遍地练,参训人员热情高涨起来。原本清爽的操场开始腾起热气,参训人员的衣背开始渗出汗水。

雄鹰在天空翱翔,骏马在原野驰骋,梦想在操场绽放。在严谨的训练中,中芭人用辛劳的汗水洗涤心灵,磨练意志,锻造品格,升华精神。

然而,天说变就变,或许它真的要考验这些年轻人。在即将结束单兵动作训练,要进入军体拳科目学习的时候,老天爷一下子翻了脸,大风顷刻四起,参训人员的军帽数次被风掀起落地,只能让身手敏捷的教官帮着追回,再将其使劲地扣在头上,努力地不让它再次被吹掉。

这并没有算完。本来还想顶风坚持训练,但紧随大风这个预备拍之后,老天爷的指挥棒下出现了大豆般的雨点。参训人员的脸上、身上立刻都满是从天上砸下来的雨珠。芭蕾舞演员们修长的身体在风雨中坚持挺立。微微的晃动让风雨中的身躯显得更加单薄纤细。见状,教官们将训练科目做了临时调整,全体人员进部队活动室学唱军歌,军体拳科目择时再学。

虽然,暂停军体拳的学习带来一点小遗憾,但学唱革命歌曲却也带来了不小的收获。教唱军歌的教官是个清瘦的小个子,操着略带四川口音的普通话,有些腼腆,但很有一股硬气。也许是在部队长期进行户外训练的缘故,他的皮肤显得黝黑。在反复教唱《团结就是力量》和《练精兵》两首军歌的过程中,这位小教官不仅让中芭的参训人员收获了欢乐,提振了士气,也深深感受到了其对待新学员的满腔真诚和面对挑战时不服输、不回头的坚韧。

军体拳科目的学习被迫改在晚上8点在训练场四周的道路上进行。虽然时间有点晚,但大家却兴致勃勃。在不大明亮的路灯下,参训人员操练的威武英姿、干脆口号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打着背包绕操场跑步锻炼的战士、路过的官兵都不由得投来些许赞赏、惊奇的目光,有的放慢脚步,有的驻足观望。

军体拳,这个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利器”,对常人来说,想在短时间内里全面掌握是非常不易的。然而,参训人员的表现却让教官们吃惊不小:不到1个小时,一套军体拳,16个动作,全部拿下,而且不走样。这让人不由感叹:中芭演员,既能舞,又能武!

第一天的艰苦、充实的训练在教官的积极肯定中结束。新时代“红色娘子军”的战士们披着星辉,迈着略带疲惫的步伐走向营房。洪亮的口号将夜的长空刺破,明天,这支队伍还要走更长的路。

第二日  战斗

5月3日,晨曦微露,响亮的起床号就将沉睡中的参训人员唤醒。对平日里不常起早的人来说,在这个点儿起床还真有点不大适应。但穿上军装来到军营,一切行动听指挥。大家都把“赖床”这个往常的习惯、今日的奢望抛在脑后,打起精神,麻利儿地坐起身。

一坐起,浑身的不得劲儿就迅速袭来,腰酸背痛腿抽筋,全身都不听使唤。这才感到,昨天练得有点狠,还真有点吃不消。但,一定要振作精神。今天可要面临的,是体力消耗颇重的早操、列队、军体拳和刺杀等训练项目。

远征高山磨意志。第一次早操就安排了登山。6点整,所有参训人员整齐列队,向营区外的大山进发。步出营区便是蜿蜒山路,虽然还算平整但很有坡度。沿路绿草茵茵,有朝阳为伴;凉风阵阵,与笑语相连。数公里山路的徒步前进,几十分钟的快速行军。很快,大家就望见一片高大雄伟的建筑,这里是拥有一块无名英雄纪念碑的所在。这是一块为纪念那些为国家统一、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大批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而建的巨型石碑。

“风萧水寒,荆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役,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默念着石碑上镌刻着的一段段意气飞扬、壮怀激烈的碑铭,触摸着嵌在花岗岩中一个个若隐若现的名字,凝望着石碑前矗立的四座无名英雄大义凛然的雕像,“红色娘子军”的“战士”们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敬意,一股巨大的力量从他们的心底升起。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在镌刻有毛泽东主席题诗的景观墙前,参训人员请摄影师留下珍贵的集体影像。一张张朝气的面庞在这里定格,他们要记住这些“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的无名英雄,记住他们不可磨灭的功绩和不被一切磨难屈服的信念。

早操的内容,已不纯粹是登山锻炼身体了,更难能可贵地是将无私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底。下山的路上,参训人员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有力。

早餐后,大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训练。上午的天气晴好,艳阳高照。今天的训练科目是单兵动作、军体拳和刺杀操。训练场上,参训人员热情高涨,响亮的口号,有力的步伐,整齐的队列,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一声声口令下,所有人员都认真地完成规定的动作。虽然,太阳极晒,天气炎热,脸上、背上都是汗水,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知道,只有经过苦练,才能铸就钢铁般的意志。

11时许,军体拳科目开始训练。年过五旬的王才军书记也亲自上阵,站到队列里,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训练,一招一式,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在书记的带领下,大家忘掉炎热,忘掉疲惫,练得更加带劲儿。烈日下的“娘子军战士”一同奋战,高效地完成了训练任务。

下午的学习科目是刺杀操。天气又如昨日,忽而转阴忽而转冷。霎时间,又狂风大作,寒气袭来,参训人员的军帽一次次被风吹跑,骤冷的天气让衣着单薄的“娘子军战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大家都没有放下手中的“钢枪”,训练场上散发着自信与拼搏的气息。随着教官的口令,“战士”们手握“钢枪”虎虎生风地演练军队刺杀操,每一招每一式都透出腾腾杀气。“杀!”整齐的口号和刺杀动作让人望而生畏。有位军人曾说:“练刺杀实际上是练血性和魄力,是提升战士在战场上和敌人对抗时必胜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军、学练刺杀操也同样提升了参训人员在艺术工作上和困难对抗时必胜的信念!

“这不就是《红色娘子军》里的动作吗?”“你看这个可不就是‘娘子军’中的《操练舞》吗?”闲歇时,演员们小声议论着。的确,这些军事动作正是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原型。这些“发现”让年轻舞蹈家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部经典艺术作品在编创手法上的高妙。

艺术来源于生活。50年前,为实现周总理对创排芭蕾舞剧提出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指导性要求,中央芭蕾舞团的第一代娘子军们,本着这种精神,走进部队,走到士兵当中,同他们一起生活,同他们一起战斗,真正向战士学习,所以才创作出了《红色娘子军》这样代代相传的中国芭蕾艺术精品。而今天,《红色娘子军》的承继者们再次走进军营,来体验这一特殊的战斗生活如何转化成艺术实践。深入基层,走进生活、走进实际,这条道路也必定是文艺院团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似火的骄阳伴随着青春的脚步,年轻的脸庞编织绚丽的梦想。一天的军训生活是非常辛苦,但它并不单一,不缺乏欢声笑语。上午训练间歇时,大家一齐喊着要负责训练的教官唱军歌。热情的掌声和再三地邀请弄得教官有点不好意思但又不好推辞,最后,他以军人特有的宏亮嗓音为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军营歌曲——《有我在》。“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战士生来就为上战场!励励英雄胆,磨磨意志钢,一切只为明天打胜仗!”合着大家给出的整齐节拍,教官的歌声变得更加铿锵有力,激情洋溢。

除了简单的学唱军歌活动,军训生活中也有意安排了一次“大型”的文艺演出。中芭年轻的艺术家给平时肃静的军营带来难忘今宵。晚上7点,军民联欢会拉开了帷幕。在紧张辛苦的军训间隙中,演员们还进行了简短的排练,为保证演出质量,还有工作人员专门从城里运来了音响。部队礼堂中,才艺展现是今晚的内容,军民一家亲是今晚的主题。《当兵就是那么帅》、相声《成长》、擒拿格斗表演,芭蕾舞《四小天鹅》、《常青指路》……战士们和中芭新一代艺术家们用精彩的演绎奉献给大家无尽的欢乐。热闹的互动环节竞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演员们邀请教官上台,向他们讲解教授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与以往不同的是,12名教官在舞台上得到了12名女演员一对一、手把手地示范,甚至做出了跳双人舞的高难度动作,台下的官兵不时发出雷鸣般地掌声。这堂别具一格的芭蕾课,让不知道芭蕾中“阿拉贝斯”为何物的战士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芭蕾舞的艺术魅力。最后,晚会在“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音乐声中落下了帷幕。

第三日  凯旋

5月4日,是青年节,也是中芭演职人员此次“下连当兵”体验部队生活的最后一天。今天的活动项目,除了有同前两日一样的早操、训练以外,最重要的是下午的军训闭营仪式。

经过紧张的反复演练,闭营仪式在下午4点准时进行。中芭近百名参训人员编成的方队接受了冯英团长、王才军书记和部队领导的检阅,展示了经过军训洗礼后中芭新一代艺术家们的精神风貌。

阳光是那样明亮,天空是那样湛蓝。铿锵脚步再一次燃起年轻艺术家们的青春之火,每一个脚印都铭刻着自信的荣光。闭营式上,嘹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奏响,参训人员以整齐的队列,威武的军姿,庄严的敬礼,响亮的口号和虎虎生威的军体拳,展示了三天来的训练成果,为军训画上圆满的句号。

闪光青春写下美丽诗行。部队,为中芭年轻艺术家们留下美好的印记。“其实,我一直觉得军人和舞蹈演员都有许多不言而喻的相似之处。”闭营式上,参训人员代表刘琪谈到在三天部队生活中产生的对军人和舞者这两个光荣群体的认识。“军人穿上军装,舞者穿上舞鞋,站在各自的训练场或者舞台的那一瞬间,都会被一股神秘而伟大的使命感所召唤。这股力量驱使着我们朝着各自的方向义无返顾地顽强地拼搏着,以无穷的智慧和精力奋勇向前,无畏艰险。这是外界很难感受的一种精神牵引。”

看到年轻艺术家们的表现,冯英团长感叹道,“看到你们有这样的成绩,我心中无限感慨。我分明还记得两天前大家刚刚来到部队下车时的情景。这次,在短短的三天训练当中,你们经历了风和雨的洗礼。对于年轻的第五代艺术家来讲,这应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特别是在对部队氛围的体验中,在教官的严格的指点下,你们内心深处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中芭参训人员的优异表现也得到了教官和部队领导的褒扬。“从第一天入营,参训人员对军训任务就非常重视。从三天的训练和磨合,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不管从精神风貌、个人形体上,还是从部队的正规化纪律上,都能感到他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飞跃性的提高。”负责训练的军训队袁教官这样评价。部队领导任队长在闭营式上慷慨激昂地讲到:“嘹亮的口号,严整的军容,挺拔的军姿和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说明你们在三天的军训生活中思想端正,训练标准高,取得的效果明显。你们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充分体现了中央芭蕾舞团的作风和平时你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三天的部队生活结束了。对于演员,尤其是新演员来说,这次下部队体验生活非常有收获。“我觉得这次军训对于年轻的80后、90后没有军训过的演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平时对待工作的态度,非常有帮助,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会起到一个较好的作用。”演员队队长、“琼花”的扮演者朱妍说。

第五代“洪常青”的代表周兆晖十年前就参加过团里组织的“学军”活动,这是他第二次来参加军训。在他看来,这次军训又让其对重新认识了该怎样扮演军人这个形象。“温习一遍,还是有较深体会的。要通过这次学习,把军人的形象、步伐、军姿融入到以后的舞台表演当中去。”

要把军人气质能融入到舞台表演是“下连当兵”的核心。正如冯英团长事前强调的“这次训练很有针对性,很多内容都是我们舞台上都要用的。这次到部队体验生活,目的就是为锻炼我们的意志力,锻炼我们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纪律性,为进一步塑造“娘子军”英姿飒爽的舞台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军营的环境和氛围下,就会学习到一种这样的体态和神态。”从几位演员的认识来看,这个目标的实现,无疑有了坚实的基础。年轻艺术家们的表现,正应如冯英团长所期望的那样:“在我们今后《红色娘子军》舞台形象的塑造,特别是对军人内在的英姿飒爽的气质的塑造中,你们应该有了特别大的变化。我相信,我们把今天的军队雷厉风行、团结一致、协调作战的精神,会融汇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当中。也希望我们第五代‘红色娘子军’的‘战士们’把今天我们所学的,体验到的在舞台当中完全表现出来。”

青春,是一朵艳丽的花,摇曳多姿,朝气蓬勃。

新一代中芭人用青春拥抱未来,拥抱明天的朝阳!

再见了,军队!再见了,教官!执着、拼搏、奉献的老一代艺术家们用她们的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铸就了《红色娘子军》的无限精彩。

今天,背负着梦想,承载着希望的“红色娘子军”的年轻一代,用响亮的口号传递出继承《红色娘子军》这份宝贵艺术财富的自信和坚定,用有力的步伐把实现芭蕾中国梦的激情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