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河北省文化厅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前做表率 ——河北省文化厅开展“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4-07-25 02:42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4-07-25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河北省文化厅2014年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了“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河北省文化厅精心谋划、大力推进,采取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加大人力财力支持保障等措施,努力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一批文化精品、一批亮点活动、一批政策制度,积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助推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出贡献。

一、立足全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审视和推动文化生态建设

河北省文化厅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找好文化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发挥好文化工作作用进行了深入研判。一是找好文化建设切入点。文化作为精神、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政治、经济等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发挥着“稳压器”、“制动器”的重要职能,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审视当前社会信仰缺失、道德失范,西方文化冲击加剧、城镇化运动破坏文化遗存严重,文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河北省文化厅深刻意识到迫切需要对文化生态进行培育和涵养。厅党组经深入研究,明确提出在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以优化文化生态切入点加强文化建设,做到切中时弊,有补于世。二是把握好主题实践活动的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集中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达16次,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系列重要论述基础上,河北省文化厅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提出把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作为主体活动的总目标,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贡献。三是明确工作重点,找好突破口。围绕主题任务结合部门特点,省文化厅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明确了六项工作重点,保证活动不空不虚: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化生态调查摸底和理论研究、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开展文艺创作、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文化新生态。

二、明确基本遵循,着力践行“五个中”传承发展观,推动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河北省文化厅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特别是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注重解放思想,把“市场思维、开放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熔铸入活动中,提出了“五个中”推进思路,作为活动基本遵循,确保活动“不跑偏”。一是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生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入挖掘、科学利用河北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用项目带动发展,用项目传承生态,不断提升河北文化生态传承水平。二是在开放中保护文化生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对外文化交流、深入吸纳融合国外优秀文化,放宽文化市场准入门槛,打破部门、地区、行业、体制封锁,盘活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在开放中培育涵养文化新生态。三是在创新中培育文化生态。深入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和时代内涵,对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地开掘和利用,提高创意含量和竞争优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把创新贯穿于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四是在包容中涵养文化生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前提下,以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待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五是在传播中弘扬文化生态。进一步增强主动传播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活动平台,传播文化之声。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公众思想的共鸣点、利益的交汇点创新文艺创作。适应新媒体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媒介,用更对象化、接地气的传播方式扩大优秀文化传播的力度和广度。

三、实施三项机制,保障主题实践活动收到实效

文化系统线长面宽,河北省文化厅注重加强分类指导,强化调度协调,推动文化系统立足部门实际开展好优化文化生态工作。一是以特色党建活动为“抓手”引领活动开展。开展“走在前、做表率,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的岗位特点,开展至少1项主题活动,明确党建活动应该抓什么、怎么抓,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表率作用。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开展“走在前、做表率,在传承中创排优秀新剧目”特色党建活动,广大演职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涨的创作热情投入到优秀传统剧目巡演和新编历史剧《赵佗》创排中。省群众艺术馆开展了“大力发展繁荣群众文化,积极培育涵养文化生态”特色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在基层培训、群众题材文艺创作、文化志愿服务、非遗保护培训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创先争优,传播正能量。省文物局开展了“为了流逝的文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特色党建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密切结合,通过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二是实施检查督导机制。采取实地检查、会议调度等形式,对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省文化厅多次深入到有关地市、有关单位督导检查,与有关单位就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进行座谈讨论听取汇报,坚持分类指导,要求部门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正确活动方向。三是实施群众参与机制,推动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成为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放宽民办文化组织成立门槛,把“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先后核准成立书画、收藏等类别社会文化组织7个。省群众艺术馆依托分布全省11个地市的文艺辅导基地,培训民间文艺骨干,推动社会文艺群星发光发热。在省直文化系统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与石家庄市22个社区结对开展文化志愿活动,优化社区文化生态环境。

四、坚持知行合一,在落实上下功夫,履行好文化工作在优化文化生态建设的职责

省文化厅坚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作,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文化生态调查和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河北省文化厅将“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作为今年调查研究工作的总纲,确定了“如何充分利用河北文化资源”等14个研究大项,并对相关课题进行了任务分解,在全省文化系统兴起大调研活动,力争做到调研范围广、内容细、视角新、思考深,盘清、梳理河北传统文化资源家底,厘清文化生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省文化厅调研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马不停蹄,对全省11个地市34个县(市)进行了实地调研,梳理文化资源,听取意见建议。河北省文物局开展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着力改善河北文化生态环境”主题调研,详细梳理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探索提出积极拓展文物保护传承和展示利用的模式与途径。河北省艺术研究所集全所之力开展所承担的两项文化生态调研课题,通过细致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单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课题组分别已走访省内40余个相关机关事业单位,还深入到平山县乡镇等基层,初步采集和汇总了包括文化产业、演出市场、公共文化、文物博览等文化生态内生环境各类相关信息和具体数据。

二是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大力各界关注的正定古城保护工作,目前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在抓紧编制中,隆兴寺毗卢殿等众多古迹维修工程方案得到批复同意,招标施工等正在有序推进。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本体维修工程进展顺利,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加快。非遗保护工作也创新思路。非遗生态保护实验区和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设等非遗保护举措进一步加强,涵盖廊坊、保定、沧州、定州四市的冀中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在有序推进。积极建设全省非遗实物资料库;推进非遗数字化工程,建立电子数据库平台,将出版《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全》等基础性典籍。与廊坊市政府成功举办了第七节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扩大了非遗保护社会影响力。

三是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一批突出燕赵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亮相。河北各艺术院团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带领广大演职员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克服经费紧张条件较差等困难,善思善为、辛勤耕耘,为保护涵育文化生态做出了不懈努力。由京剧艺术家裴艳玲主演,反映秦汉南越王赵佗发展百越、坚持“和为贵,尚统一”风骨的新剧目《赵佗》,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排练,将于8月初公映。脱胎于古典名著《西游记》,河北梆子剧院创排的新编神话剧《天竺传奇》经过长期打磨,5月5日至9日正式公演,该剧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起社会良好反响。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河北梆子剧院对高唱中华民族大团结强音的民族宗教题材史诗剧《六世班禅》进行重新琢磨,力争冲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歌舞剧院努力探索精品传统文化的市场化营销,该院编创的时尚民族风音乐会《弦之舞》5月初隆重公演,该院倾力打造的旅游晚会《烟雨张家界》在湖南张家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商演并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传递了优秀河北文化的流光溢彩。

四是公共文化阵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揭牌,《曲阳石雕》等展现河北历史最璀璨华章的8个主题展览近5000件文物全部向公众开放,省博新馆正式开放奏响了文化生态建设的强音。河北省艺术中心将启动为期一年的设备改造维修工程,这一河北最大的公益文化设施将以崭新面面貌面向公众,对文化生态优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河北省群艺馆新馆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河北博物院、省图书馆等省直文化窗口单位采取组织党员佩戴党徽上岗、设立党员示范岗等做法让党员亮牌示范,提升服务水平;两单位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潮流,博物院配置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省图安装了电子触摸屏报纸阅读系统,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6月河北省图书馆开展了“民族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宣传推广月活动,举办了河北省珍贵古籍书影展、古籍保护和非遗技艺展示及体验活动、古籍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普及了古籍保护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

五是利用志愿服务等平台弘扬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河北省文化系统立足实际,利用群众文化、惠民演出、志愿服务活动等平台,营建文化新生态。6月30日,全国首个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省级文化志愿者协会——河北省文化志愿者协会在石家庄成立,发起单位成立了首批“河北省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协会将逐步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志愿者组织架构的全省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服务活动,积极传播、普及和发展先进文化。省图书馆坚持开展“传递书香见证成长”志愿服务活动,以搭建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为中心,组织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深入企业、军队、学校、社区,探索服务特殊群体、建立流动图书站等多种有效形式,将文化服务由单一的馆内服务向馆内外多方位延伸。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圆满完成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对全国9个省少数民族自治州文化馆舞蹈编创人员进行了培训。河北博物院、省民俗博物馆均举办“跟我临摹北朝壁画”、“跟我学做武强年画”等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优秀传统艺术的精妙技艺。河北演艺集团从4月起在省会和全省各地举办了“中国梦·赶考行——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动,坚持惠民票价,活跃百姓文化生活。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坚持送戏下乡,先后到安国、永年等广大农村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好评。省心连心艺术团“中国梦·赶考行—走进美丽乡村”巡演活动四月上旬在沧州黄骅启动以来,广大演职员克服山高、路远、酷暑,已在沧州、秦皇岛、保定等基层农村演出80余场,所到之处受到了群众高度欢迎。省话剧院“百场儿童剧进校园”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等基层中小学演出50余场。省群艺馆、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也开展了基层巡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