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集粹》新书发布会
发布时间:2015-01-04 08:40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5-01-04

2014年12月25日上午,国家博物馆举行新书发布会,隆重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集粹》两部图著。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安徽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智润,中国国家画院画家、著名设计家申少君,著名摄影家、设计家王书灵,雅昌文化集团副董事长何曼玲,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图著责任编辑秦金根以及新闻媒体出席发布会。吕章申、朱智润以及雅昌公司项目代表讲话。国家博物馆黄振春书记主持发布会。

吕章申在讲话中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集粹》这两部大型图著,集结了馆藏文物精华,凝结了我馆众多专家辛勤汗水,设计匠心独运、印制品质精良,《中国古代书法》朴素大方,《百年收藏集粹》雍容华贵,出版编辑精审编校。书法理论家对图著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图著填补了以文物作为书法艺术研究实体的空白。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图著出版相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将于12月28日开幕,作为一个长期书法专题陈列,展示国家博物馆丰富和具有特色的书法藏品,让观众在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书法名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历史与文化。过去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时期,定位为历史类的博物馆,对书画艺术的研究不够。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后,根据“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和“人才立馆、藏品立馆、学术立馆、服务立馆”的办馆方针,国家博物馆加强了对书画等艺术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对馆藏文物各门类全方位的挖掘和研究,不仅形成了以馆藏文物为核心的具有国博特色的展陈体系,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术出版工作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和广泛好评。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示了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在公示的5756种学术期刊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名列第一位,可见国家博物馆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图书出版是系统工程,内容撰写、装帧设计、编辑出版、印刷等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优良,才能出精品书。近年来,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美术出版社、雅昌文化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编辑出版了一批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的图书精品,《中国古代书法》、《百年收藏集粹》的编撰出版就是其中最具份量的两部巨著。装帧设计家申少君、严钟义是当今顶尖书籍设计大师,他们的精心设计和雅昌高品质的印制质量保证了这两部图著的卓越品质,对他们的辛苦努力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对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扩大国博的社会影响、塑造国博的大馆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通过你们宣传这两本厚重的图著,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国家博物馆珍贵的藏品。

朱智润说,安徽时代传媒坚持以大力出版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优秀读物为己任,近年来得到包括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多家国家级文化单位的垂青,相继推出了许多品质出众的出版物。《中国古代书法》和《百年收藏集粹》图著正是这些优秀图书的突出代表,是安徽时代传媒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和友谊的象征。希望将来在国家博物馆助力下出版更多更好的优秀图书,在带给读者精美绝伦的阅读享受的同时,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雅昌文化集团代表说,雅昌公司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两部图著编辑出版项目实施的成员之一,更加幸运的是在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雅昌公司体会了到国家博物馆专家团队及设计师申少君、严钟义对艺术、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为了感谢媒体长期以来对国家博物馆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吕章申馆长、朱智润副总经理、申少君先生、何曼玲副董事长向媒体签名赠书。

《中国古代书法》是在国家博物馆藏3万余件古代书法作品中精选出近400件精品,以文物类型和材质为经,以不同时代汉字书法发展为纬,内容涵盖了从甲骨文、金文、陶文、砖瓦文、钱币文,唐人写经、宋拓碑刻及明清墨迹,这些藏品时代序列完整,书法载体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这既是一部书法史的艺术资料研究汇编,也是一部汉字发展史的文物资料研究汇编。本书的编纂重点在聚焦文物本身,发掘其历史艺术双重价值,这也是国家博物馆“历史与艺术并重”办馆理念的体现。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一部分有概述,每件藏品有图版和文字著录等内容,包括名称、时代、材质、规格、出土或流传状况、字体书体、题跋钤印、艺术特征、历史价值、释文等诸多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每件藏品的多重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同时也便于读者观览、检索。

《百年收藏集粹》遴选馆藏文物精品400余件套,集中展示了国家博物馆百年收藏成果,着重突出了近十余年新征集的文物精品。国家博物馆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文物征集调拨,分别是1959年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1990年代初通史陈列改陈,以及2010年国家文物局划拨40余万件文物,它们奠定了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基础;百余年间,国家博物馆也接受了海内外社会各界约5000多人大量的无私捐赠,是馆藏文物体系的重要补充。同时,国家博物馆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征集文物,不断探索新的收藏模式,不断为馆藏补充重要藏品。本书内容上分为青铜器、佛造像、书画碑帖、陶瓷、家具漆器、玉器及杂项等七部分。

丰富的文物收藏是国家博物馆立馆之本,作为全世界唯一能够利用文物本体系统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通史的博物馆,作为我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家博物馆坚持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文物收藏、展览、考古、研究、文化交流于一身,是我国文明的窗口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为落实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我馆面对120余万件丰厚藏品,将不断努力,加大充分利用力度,通过这些国之瑰宝,给广大公众带来艺术享受和智慧启迪,同时发挥这些珍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