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探寻革命圣地学习沂蒙精神--2007年文化部系统团干部学习班临沂行
发布时间:2007-08-31 09:25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7-08-31

    2007年8月29日,文化部系统团干部学习班一行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学习考察了革命老区临沂市,在临沂市文化局局长王文元的陪同下,大家先后参观了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临沂规划展、沂蒙革命精神展、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以及王羲之故居等地。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达12年革命斗争中,华东、山东党政军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和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临沂市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和汉代帛画就出土于此,春秋时期孔子的高足曾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东汉时期珠算发明家刘洪、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都出生或曾经生活在这里。下午,文化部系统团干部赴华东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在庄严的共青团团旗下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华东地区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并三鞠躬,致以共青团干部的崇高的敬意。文化部系统团干部还一并参观了沂蒙精神展馆,沂蒙精神展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史料和复原场景,再现沂蒙精神产生、发展、升华的历史进程,讴歌了沂蒙人民为新中国建立作出的奉献和牺牲,展现了老区在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就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

    ■组图■130■ 在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大家参观了馆藏的典型地质矿物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现代生物标本,展品种类齐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绚丽多彩,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学术价值,大家仿佛被带入了神秘的远古时代,探索和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地球的神奇魅力,使全体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科普教育,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组图■131■ 考察了临沂市城市规划展,此展全面展示了临沂城市总体规划、临沂综合交通规划、临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临沂绿地系统规划等一批规划设计成果。高水平的规划展向世人展现了沂蒙老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城市新形象。 <-p-> 坐落在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西南麓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1972年4月在银雀山西汉一、二号墓发掘出土了以《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古籍,轰动国内外,是建国以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两座汉墓共出土竹简7500余枚。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对于我国军事史、文字学、古音训、古简册制度及古代历法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王羲之故居是古典的园林式建筑。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洗砚池,池畔垂柳依依,花香草绿蝶飞蜂舞,古朴典雅的亭台伫立在池中。走进古潭色的长廊,廊壁上镶嵌着50多块石碑,都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所题。继续前行便是晒书台、琅琊书院等等,故居内的亭台错落有致,粉红的花、绿色的草、白色的假山石、悠闲的白鹅在绿水间嬉戏玩耍,清幽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切身感受到今天的临沂人民,正以沂蒙精神为动力,与时俱进,干事创业,大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一个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正崛起在沂蒙大地上。 ■组图■137■ 2007年文化部系统团干部学习班临沂之行得到了山东省文化厅和临沂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