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一路悲痛,一路感动-----在文化部举办的“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告会”上的汇报
发布时间:2008-06-06 10:03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8-06-06

    作为中国文化报社首批派往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报道的两名记者之一,我于5月14日到达成都。今年4月报社正好和总政宣传部合作举办了“军营文化”专刊,我作为该刊的负责人,也因此受领了随部队到前线采访受灾、抗灾的任务。出发之前,我与总政宣传部协商,并请他们协调成都军区宣传部给予采访支持。很幸运,5月14日至23日,我在四川采访期间都得到了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的大力支持,采访车辆和物质均由他们协调解决。在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接待的众多记者中,我是除人民日报外,第二家来自地方的媒体记者。 5月14日至23日,10天的时间,我走进了除汶川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重灾区。最后放弃到汶川采访回京,主要是因为当时进入汶川的道路还不畅通,除搭乘陆航的直升机外,我无法前往。考虑到直升机往返需要运送物质和伤员,作为记者,我不愿意给灾区的抗震救灾带来负担,最终放弃了进入汶川的采访计划。能够到达四川灾区却进不了地震震中——汶川,这是一个记者的遗憾,但命大于天,我宁愿留下这个不是遗憾的遗憾。 10天的灾区采访,心情非常沉痛。我曾在大学时代作为当地村民站在了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也曾作为记者在2003年非典期间走进过被疫情感染的医院,那些事件中,目睹过生命的逝去也感受到了莫大的悲痛,但那两次大事件中,我还是非常坚强,至少在工作之中,没有悲痛流泪。但这一次,在天府大地满目疮痍的废墟中,我不止一次留下了自己的眼泪。我曾在前线发回的《一路悲痛,一路感动》一文中这样写到:“在一堆堆曾是一个个美好家园,而今已变成钢筋、水泥、乱砖、碎石、木料、电器堆砌的废墟里,多少生命顷刻玉陨,多少家庭一朝破碎。当一次次听到不断上升的伤亡人数时,当一次次看到绝望、忧伤、苦楚、无奈的面容时,我的眼泪不止一次流了下来。我坚信,这是近30岁的我此生看到的最悲惨的大灾难。很多时候,我甚至不想用任何方式记录这场灾难以及灾难给我的同胞们带来的伤痛;很多时候,我都不忍心把镜头对向那些满目疮痍的废墟和劫后余生的人们。我宁愿这只是一场梦,一场原本虚幻的梦,但无情的现实却时时撕裂着我滴血的心扉。失去的家园尚可以从头再建,但失去的亲人却再也无法回来。” 说真的,直到回京后的一周时间里,我的神情非常恍惚。我甚至在内心里还不敢接受“地震”的现实。能够站在今天的汇报台上,汇报我的采访情况,我很荣幸。我只有一个特别单纯的心愿,让更多的人记住这场带走了我数万同胞生命的大灾难,让更多的人了解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我的汇报分为3部分,分别为:地震现状、救援情况、感动的人和事。第一部分:《地震现状》。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本次地震的真正震中并不是汶川县城,而是汶川县的映秀镇,解放军报一位记者告诉我,映秀镇的所有房屋几乎全部倒塌,而汶川县城的受灾情况还是较轻的,约有1/3的房屋倒塌。但从我采访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本次地震应该叫“四川大地震”可能比较准确,因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称谓过于狭窄,实际上在汶川以外的很多县市受灾更为严重。如此纠正一个地震的称呼,是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地震现状。本次地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大致是东西走向。地震之处,很多人都曾经担心过成都的安危。由于成都在地震带的南边,虽然离地震中心很近,但还是相对安全的。都江堰、德阳、绵竹、什邡、彭州、北川等地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地震的伤亡情况,根据官方通报的情况显示,截至6月2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019人遇难,373573人受伤,失踪18627人。需要给大家解释的是,实际的伤亡人数肯定要大于上面的数字。据我了解的遇难人数统计手段,主要是以找到的遇难者遗体为据,有两个原因会导致这个数字离实际较小:一是受灾地区有很多旅游度假区,外来的遇难游客目前不好准确统计;二是在一些地方,遇难者的遗体还没有找到或者无法挖掘。由于时间关系,在我前面汇报的黄小驹和卢毅然已经介绍了部分地区的受灾情况,我简要再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受灾情况。我在城乡了解的情况是,都江堰80%以上的城市房屋和95%以上的山区房屋成为危房。都江堰50余家医院几乎瘫痪,功能仅仅集中于门诊。在温总理曾经去过的聚源中学,我看到四周都是居民楼,一条马路把整个学校一分为二。地震后,四周的居民楼都依然完好,只是墙体有些劈裂,唯独这栋教学楼成了废墟,剩下中间的楼梯间孤零零地耸立着。聚源中学是都江堰市最好的农村中学,整体排名居都江堰全市第三名。在本次地震中,该校有278名师生遇难。在离都江堰25公里左右的一个玻璃厂,地震及引发的大火,把这个厂的固定资产几乎全部损毁。在离都江堰30公里的向峨中学以及附近的一个小学、幼儿园,都在地震中夷为平地。在去向峨中学的路上,我们恰好遇到了该校的一名幸存学生李雪,她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地震中被老师推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方,后被救援的解放军战士救出。这次是她出院后第一次回到曾经的母校。而今,这里只剩下一对挂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对联的门框,和一堆水泥废墟。在这里,小李雪神情凝重,数次望着那堆带去她老师和同学生命的废墟潸然泪下。彭州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龙门山镇、小鱼洞镇、磁峰镇和白鹿镇4个乡镇。我去过前两个乡镇。小鱼洞镇位于彭州市西北方向30多公里。在该镇中心,四处望去,几乎看不到完整的房屋,仅存的少数破损房屋也是歪歪斜斜地矗立在废墟中。在小鱼洞镇到龙门山镇1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90%左右的房屋倒塌。原来平坦的水泥路已经破碎不堪,路面最长的裂口达50多米,裂缝在3厘米左右。依山的公路多处被泥石流掩埋,其中一段1公里路面有4处目前仅能勉强通过一辆车。路面明显清理的痕迹表明这段公路曾经被完全掩埋过。

    公路左侧的多处山坡底处,从山顶上滚下的大石块随处可见,最大石块的直径接近5米。一辆20吨的货车侧翻在路旁的山沟里。龙门山镇上的房屋倒塌率超过了95%,其他遭受重创的房屋在微风中摇摇欲坠。车辆通过的气流不时引发尘土飞扬。该镇两个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回龙沟、银厂沟由于离本次地震震中汶川较近(其中,银厂沟的小龙潭仅与汶川相距10多公里),损失惨重。由于当时通往两个度假区的道路仍然被山上滑落的泥石流堵塞,我最终也未能到达。据前往两个地区救援的官兵介绍,回龙沟山庄已经支离破碎,混凝土块、乱砖碎石、木料电器杂乱堆叠在一起,附近的宝山水电站机房也被破坏。附近山坡因为巨大的滑坡,已经造成数十亩大的截面,并裸露出黄褐色的土石。银厂沟景区除接待区尚相对完好外,景区建筑和景点设施全部受损,有60%以上建筑被完全摧毁,停留在景区4个停车场的数十辆汽车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度假区的小龙潭景点更是被两侧山上的泥石流合围掩埋。由于该地区外地游客较多,具体遇难人员数量无法统计。也就在通往银厂沟度假区方向、离龙门山镇15公里处的一个坐落在山沟里的村庄——谢家店村,不幸被整体深埋20多米。在那里,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村庄的痕迹。据幸存的目击者说,地震当时,村庄背后的山坡突然抄后压了过来,随后村庄与泥石流在整体下沉中,又遭到了两侧山上滑下的泥石流的合围,而这一过程仅仅发生在10秒中之内。据我后来了解的情况得知,这个村庄约有200多人遇难。绵竹的受灾情况:受灾镇乡21个,受灾人数40多万,农作物受灾面积在20万亩以上,绝收面积超过5万亩。地震损毁耕地5万多亩,倒塌房屋42.52万间,损坏8.1万间。我们在乘车去绵竹的路上看到,靠近绵竹市区2公里以内的农村房屋,完全倒塌的约70%。在绵竹九龙镇中心,高达三四米的废墟一个接一个,九龙镇中心小学西边约600米道路两旁,所有房屋全部倒塌。在九龙镇中心小学门口,现在仅剩下一个学校的指示牌,标志尚在,但学校已经不存在了。在这所学校,160多名师生在地震中遇难。汉旺镇是绵竹的另一乡镇,从我采访到达的地方来看,这个地区应该是受灾最惨、损失最大的乡镇。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数字,大家就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受灾情况:在整个四川地震灾区救援的解放军及武警官兵总人数约在11万人,但在该镇参与抗震救灾的海陆空以及武警部队就超过了1万人,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汉旺是全国首批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全国500家小城镇试点镇。汉旺镇还分布着大中型企业6家,镇村两级工业企业45家。这个镇与与汶川仅一山之隔、相距30余公里。进入镇区,几乎看不到没有毁损的房屋。据粗略统计,该镇60%左右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其他房屋已经全部变成危房。汉旺镇约有60余座高层建筑,没有一座建筑完好。街上到处都上被砸烂的汽车,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地震发生时,汉旺镇政府的领导正在开会,一名副镇长由于迟到了5分钟,侥幸活了下来,其他班子成员全都被掩埋在镇政府大楼的废墟里。该镇的支柱企业东方汽轮机厂,也是我国三大汽轮机厂之一,是央企,也是上市公司。他们的损失最为惨重,大量人员伤亡,大批厂房倒塌。该厂固定资产全部报废,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地震发生时,该厂2万多职工中有1/3正在上班,死亡人数已超过千人。而它的子弟学校——东汽中学,一栋5层的教学楼前半部分完全坍塌。学校每个班上只有1/3左右的学生安全撤离。

    什邡的受灾情况。我到达了湔氐、洛水、八角、蓥华4个乡镇。这里的受灾情况特别惨重。前面我的两位同事都分别介绍了一些情况,我只说一下蓥华中学的情况。胡主席曾在地震后来过这个学校。学校的教学楼完全倒塌,而在一旁的办公楼却只是受损。在这里,我想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这几天听到了很多在地震中老师营救和保护学生的感人事迹。在这个学校,地震发生时,一个女学生班长英勇地把她的老师推了一把,自己却被埋在废墟中,很抱歉,我最终没有打听到这个学生的名字。我下面汇报一下北川县城的情况。准确地说,北川是这次地震中受灾最惨的县城。整个县的伤亡人数应该在数万人。我去过的其他重灾区,房屋最惨是夷为平地,而这里,很多房屋都在地震中下陷了,一些房屋的二楼、三楼变成了一楼。在这个县城中,没有一栋房屋幸免,马路上开裂的口子达到10多厘米。很多路面被拱了起来。老城区已经完全被摧毁,在那里只能看到几栋孤零零的被震得快散架的房子。连接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大桥被拦腰震断。最惨烈的是北川中学新校区,我到达时候,那里剩下一根国旗和一个校牌,校牌明显是后来有人放在那里的。整个学校在地震中被整体推出5米后被掩埋。据我的了解,在这所学校里当时只有3个班(其中两个班在上体育课,一个班在上实验课)的部分师生脱离危险,其他1000多名师生遇难。救援人员到达时,看到学校上面被一层层掩埋的泥石流,最终无奈地放弃了。北川的金库,这应该是相当坚固的场所也被地震变成了断壁残垣。一座楼房整体后倒。我们文化系统的北川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只剩下三块牌子。我曾两次去过北川,在那里见到了艰难的救援,也感受到了整个县城令人心痛的悲寂。第二部分:救援情况。准确地说,是艰难的救援。我们的救援人员还是相当及时的,但由于很多道路都被山体滑坡带来的泥石流掩埋,道路不畅,重型挖掘机、起重机等重型设备进入不了现场,多数时候,都是靠战士们的双手在救援。他们的工具仅仅是铁锹、十字镐等简单的工具。这些工具很多时候都无法搬离大块的石板和水泥柱,也造成了救援的进展缓慢。即使在有重型机械的救援现场,操作的程序是这样的:先用机械吊起和支撑住石块、水泥柱等,然后再用双手和十字镐慢慢挖掘。这里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生命的尊重。有救援战士告诉我,无论是遇难者遗体、还是受困者,他们都要小心翼翼,保证受困人员不再受伤害,保证遇难者遗体的完整。好多地方,由于伤员比较多,前期医护跟不上,担架都是少之又少。在北川县城,我就看到了由两个门牌绑在一起的临时担架,也见到了由铁栅栏改成的担架,还有的,干脆直接用床做了担架。地面起伏不平,路完全不通……每营救一个伤员都需要大量的兵力。在一个下坡的地方,我就看到了20多个战士在保障一个伤员。他们救援所走的道路也非常难走,有一个地方的山路,坡度近似直角,战士们几乎是用手举着运送伤员的。直升机的运输也非常有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的一架直升机一次只能运送用担架的伤员五六人,没有担架的,也只能运输10人左右。救援相当艰苦。解放军战士也非常艰苦。我有幸有一次在某特种部队吃晚饭,那是我一辈子都难忘的一顿饭,两个菜,用大脸盆装着,一个是炒方便面,一个是圆白菜炒土豆。米饭是烂糊糊的。对于被挖掘出来的现金、财物,战士们都在小心抢救、耐心登记造册。第三部分:感动的人和事。在灾区我见过这样的可爱的人:22岁的都江堰籍小伙子王力从上海飞回成都,得知家里的房屋倒塌、姨夫遇难、多位亲人受伤后,毅然在都江堰捐助中心当起了志愿者;河南鲁山县赵乡30多岁的农民赵怀见在地震一小时后离家赶赴灾区,在都江堰捐助中心当起了搬运工;绵竹市九龙镇20多岁的姑娘岳超在爷爷遇难、奶奶骨折的伤痛中,从废墟里刨出自己药店的药品免费送给了抗震军民…… 在都江堰、绵竹、北川、崇州等灾区里四处可见的免费送餐车上,送餐人都是当地的居民,他们中许多人家里或刚刚失去亲人,或房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更让我感动是驻渝某红军师参谋白杨民,详情可见我的专门报道《救不出乡亲,我睡不安稳——记成都军区驻渝某装甲团作训股参谋白杨民》。

   他的家就在北川县城。地震中,他父亲重伤,舅舅等7位亲人遇难,42位亲人至今杳无音讯。他却强忍悲痛与战友们一道从废墟中救出了7名幸存者,抢运伤员43名,疏散群众520余人,运送物资20余吨。他的父亲遭遇重伤后,他始终没有见上父亲一面;在北川中学老校区7个小时的抢救中,他的堂妹就被埋在那里,他一声不吭,这个地点离他母亲工作单位仅50米,而他却一步又都没有离开。我还想讲述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又一个小女孩被救出来时,嘴里溃烂,满嘴泥灰,但她一直喊口渴。救护人员没有办法,只好拿出一瓶矿泉水,用瓶盖给她喂水。小女孩拉了拉护士的衣角说,阿姨,我的口袋里有两块钱,你能帮我买瓶水吗?当然,更多的是平凡人们给我的感动:5月15日,我准备去成都电脑城配置一个无线上网卡。等了快二十分钟,没见到一辆出租车。好不容易等来一辆,但司机告诉我说,他刚才在电台听到都江堰急需运送伤员的车辆,他要赶往都江堰。最后一次去北川,在新城区的一条河对岸看到一群衣着防护服的战士在宣誓: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抛弃任何一名伤员和任何一具遇难者遗体,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救人希望。我大声问他们的单位,他们却挥了挥手上的红旗,在上面我只看到了5个字:党员突击队。有两位大学生志愿者沿着都江堰徒步30多个小时走到了汶川的映秀镇。据驻守在汶川的战士说,那条山路连部队都未曾走过,危险得很:不仅随时可能出现泥石流和塌方,还有险峻陡峭的山崖。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两个大学生一路上走村入户,告诉那些被围困的乡亲们不要惊慌,解放军会来救他们的。而且每到一处,他们还特别提醒乡亲们不要私自突围下山,山上的泥石流可能随时夺去他们的生命,留在原地,找一个开阔的地方呆着才是“最安全的”。他们建议老乡们把手上的手机集合起来,轮流开机,节省电量,只要有信号,就和外面联系。临走前,他们还留下了他们抄来的红十会、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单位的应急和值班电话,并记下了被困群众所处的方位和受困情况。 5月21日,地震后的第10天,北川县城几乎成为一座空城,除了救援的战士和防疫人员,很少能够看到居民的影子。当天,在北川新城区北川大酒店门口的斜坡上,我遇到了6位身在雨衣、表情严肃的中年人。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北川县公安局的民警。他们说,在地震中,公安局里有同事遇难了,办公楼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毁。公安局的正常工作已经完全中断,但为了这座县城的安危,特别是保护群众遗留下来的财物,他们这些幸免于难的民警自发组织了巡逻队,不间断地守卫在县城中。他们中每个人家里都有亲人不幸遇难,最少的遇难亲人也有3位。最后,说两点个人感受:(1)我们学会了面对灾难。在本次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及时的信息批露、开放的新闻采访、迅速的生死救援以及顽强的灾区自救。(2)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媒体大量报道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间,这一点,有媒体的失误。先不说72小时的说法是否科学,就说72小时给遇难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从某种程度上懈怠了救援人员的救援。再说,救灾物资的调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缺水缺粮的情况,但有些地方却在浪费,这里面有救灾物质运输的客观难题,但也有调配不力的原因。关于安全知识的教育,我们这么多年做得并不好,别说地震这样的罕见大灾难,连火灾这些常见的灾难,我们都缺乏起码的应对常识,这是教育的失败,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失败。感谢文化部党组和机关党委给我这样的机会,能够向大家汇报灾区的一些情况。感谢大家,感谢所有献出爱心的人们!让我们为逝者哀悼,为生者祈福!(注:此文根据6月3日下午的汇报整理,部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