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 统战群工
统战群工
故宫博物院“永远的故宫•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讲座在清华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12-06-01 16:06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2-06-01

    2012年5月22日晚,由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团委和清华大学团委共同主办的“永远的故宫”系列讲座第38期暨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第133期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应邀作题为“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边兰春、清华大学团委书记赵博作为校方代表出席。赵博书记在欢迎辞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人居环境有着更高质量的企盼和更深层次的追求,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证明,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不应仅仅是专家学者的研究内容,而应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尊重、参与和传播。这场讲座的主题是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清华学子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国家文化政策、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提供了好的契机。 两个小时的演讲中,单霁翔院长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敏锐的剖析视角、规划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遗产守护者的立场,首先阐述了他对城市记忆、城市面貌、城市建设、城市形象、城市环境、城市精神、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理解。他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之“源”,城市化是城市发展之“流”。只有“源远流长”,才是我国城市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持续推进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这项议题,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指出,在“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中,文化的力量与价值日益突显,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城市的管理者需要与文化遗产的守护者联手,共同从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文化战略的眼光、以人为本,采取巧妙智慧的方略来协调解决构建文化城市中的种种矛盾。他同时呼吁,我们这一代应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文化思考空间,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历史的遗迹和遗存。一座文化城市的物质构成,不应冻结在某一时代,越多的历史叠加、越和谐共处的多样性,犹如岁月年轮的印记,才能让城市更加地有滋有味。 随即,单院长着重从博物馆融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层面出发,将故宫博物院定位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机构,强调其社会职能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鉴于自身的多重身份及在北京城市中的核心地位,故宫博物院的可谓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单院长从文化旅游、博物馆展览、文物清理、对外交流、馆藏文物、古建整体保护与规划、游客服务、文化展示和产品开发等多方面进行了诠释,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与故宫相关的知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规划远景。最后,单院长动情地说,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未来的。它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保护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而艰巨,建设故宫博物院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在整场讲座中,单霁翔院长贯穿始终地运用大量一手照片、规划图纸和统计数表,以直观易懂的方式、生动幽默的语言和亲身经历与感触的小故事,阐发了深刻的创见和高屋建瓴的思考。在场的观众无不深深感受到这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执着、热情、远思与务实。 在与听众交流的环节,单院长就正确认识风水的科学内涵、博物院工作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文化遗产所承载的集体记忆与公民文化鉴赏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进等问题回答了同学的提问。讲座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结束。其后,仍有许多同学并未立即离场,而是围绕在单院长的身边继续提问,单院长耐心地一一作了回答。(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