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标准,吉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立足本省实际,精心部署,科学谋划,抓推进,抓落实,抓特色,抓亮点,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吉林省对示范区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列入省政府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推动。省文化厅积极组织创建申报,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定期检查指导,给予政策倾斜。长春市委、市政府将示范区创建作为推进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在规划指导、设施布局、硬件配备、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成立了市长书记亲自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召开全市创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市文化局日报告,周调度,月例会、季总结,确保了创建进度。市政府还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省、市、县(市、区)共同推动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采取有效措施,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投资兴建、整合资源、改建扩建等方式,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孔子文化园投资兴建、市图书馆维修改造进展顺利,宽城区图书馆、双阳区、农安县、榆树市文体活动中心相继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全面展开,初步形成了以市馆为主体、以县馆为枢纽、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为依托,以村(社区)文化室为网底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带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全部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提供,深受群众欢迎。以图书馆为例,群众到馆率较免费开放前增加两倍多,长春图书馆日均读者流通量增加到5190人次。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交相辉映;汽车文化、电影文化、雕塑文化、生态文化、萨满文化、黄龙文化异彩纷呈。长春文化艺术周、“情暖万家”公益演出、欢乐庄稼院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产生广泛影响。三是扩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投资3500万元建成东北最大的24小时电视直播平台。市图书馆购书经费每年增加到1500万。“书香长春学习网”电子图书超过200万种。四是人才资金保障体系初步形成。配备享受财政补贴的社区文化管理员308名、行政村文化管理员700多个,发展民间文体协会300多家,组建社区文艺团体1350个,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达5万余人。落实了城区每人每年1元、农村每人每年0.5元的群众文化活动经费,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专项资金”每年1000万元。
三、突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理念,让百姓共享创建成果
示范区创建,我们既重视过程,更重视效果,做到为百姓创建,使百姓受益。全面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戏戏下乡等六项重大文化服务民生工程。举办了社区艺术节、农村文化节、全民读书月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了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节庆展会等活动。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了“艺术点燃希望、行动关爱未来”大型公益培训活动,常年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今年,还投入800余万元为低保户、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赠送了购书卡,解决了他们看书难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与创建工作同步推进,统筹安排
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创建的重要内容,示范区创建是制度设计研究的实践基地。我省承担的制度设计课题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长春市虽有较好的基础,但社会力量参与尚处于自发的、松散的状态,缺乏政府组织支撑,发展后劲不足。我们借助专家的力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示范区创建与课题研究二者同步推进,统筹安排。通过民办公助、政府采购、公益赞助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如:一汽集团承办的汽车文化节,长春市会展活动中享有盛誉;欧亚集团、新天地购物中心等企业对吉林省“情暖万家”公益演出活动予以全程赞助,长春移动、电信、华润雪花啤酒、国泰消防器材等企业多次赞助吉林省各地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既推动了广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又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形成了文企联姻、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一些“文化能人”自主投资,自办文化服务、民办博物馆免费向群众开放、驻长高校积极培养社会文化志愿者、科研院所与公益性文化单位联合举办讲座等深受群众欢迎。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民乐团、艺术团等各种社会艺术团体每晚活跃于社区和乡村广场,成为吉林的一道路亮丽风景等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初步形成,目前正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五、创建效果初显,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
示范区不仅推动了创建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较好地带动了其他市州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第一批创建工作尚未结束,我省延边州已经提早准备第二批创建申报工作,并在公共文化服务硬件配置、软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力争提早建设、提早达标。全省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建设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一些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目前还有大批正在兴建。图书馆、文化馆达标率逐年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村文化室条件不断改善,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列入建设规划。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馆联盟、总分馆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社区设备购置定额补助、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全面展开,公益性职能得到有效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品牌活动日益增多,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上一篇: 黑龙江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汇报 |
下一篇: 辽宁省推进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