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深度工作进展情况(第一季度)
发布时间:2014-04-26 16:51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4-26

嘉兴市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310月嘉兴市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下简称“示范区”)以来,嘉兴举全市之力,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完善保障机制、开展系列活动等多种途径,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

为推进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强领导和协调,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成立了以嘉兴市市长肖培生任组长的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明确市创建办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动员组、工作督导组、项目推进组、财政保障组、课题研究组等6个工作组,分别由牵头部门挂帅,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加强力量,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20131230日,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动员部署,营造氛围,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广泛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深入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签署了创建责任书,明确创建标准、要求、责任,努力形成市县联动、国家示范区、省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镇三级联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201436日,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交流讨论了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创建办所开展的工作情况,重点是做好课题研究基础性工作、引入第三方进行满意度与需求调查、排出重点项目进行经费测算、统筹推进文化场馆建设、完成相关政策意见起草、全力争取省厅支持等六大方面的工作,同时对前期拟定的17项重点项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向各成员单位、县(市、区)做了说明,藉此形成合力,以目标化、指标化、项目化的思路来推动工作、落实责任,以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机制来加强保障、提升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强化了责任、提供了路径,努力开创全市共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43月以来,市示范区创建办集中办公人员先后召开两次工作例会,部署创建办具体工作安排,明确人员责任分工及各项工作要求。并传达了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联络员培训班会议精神,以及市领导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示与要求,提出“向上、向外、向下、向内”的工作思路,对创建办工作进度进行过程管理。

二、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政策落实

为扎实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市出台了《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嘉委发〔201348号)、《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嘉委发〔201349号)、《关于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项目的通知》(嘉文创〔20141号)、《关于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的通知》(嘉文创办〔20141号)等一系列文件,健全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制度。

为确保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县(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员单位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嘉文创〔20142号),构建完善责任体系,将创建责任的落实、创建工作的力度、创建取得的成效、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重要依据,采取动态掌握、跟踪考核、工作督查和年底打分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评优,表彰激励。

根据文化部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几项规定》,结合嘉兴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嘉文创〔20143号),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联络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制度设计研究、宣传动员制度、考核制度等,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为加强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和信息报送,明确宣传重点和具体安排,制定出台《关于印发<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方案>的通知》(嘉文创办〔20142号)。市级文化系统各场馆利用广告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网络平台等,宣传示范区创建标语、公益广告等,营造氛围。市文化馆结合“文化大篷车”下乡演出,博物馆、美术馆结合流动展览,宣传创建知识,加强展示互动。创新载体平台,整合媒体和社会力量,不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同时,建立信息员制度,加强对上、对外的信息报送工作。

三、完善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为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整合、优化资源,进一步完善了资金、人员与技术等相关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方面,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了逐项梳理和安排,确定了17个重点项目,重点保障经费预算,县(市、区)落实配套资金,明确全市示范区创建资金不少于2亿元(不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增设1000万元创建专项资金。目前,已下拨专项资金500多万元,用以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的启动。

人员保障方面,建立了创建办集中办公制度,以加强各部门、各环节、各联络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实时有效地落实各阶段创建任务;为充分发挥专家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理论支撑、政策咨询和课题指导等作用,确保创建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成立了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创建工作重大事项的协商会商、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和有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创建实践;配齐配好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工作力量,并推动实施两年内县级文化馆向镇(街道)下派文化员和村级专职文化管理员全覆盖。目前,海盐县、海宁市在其原有的文化下派员制度、村级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水平,并向各县(市、区)全面推广。

技术保障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积极筹建示范区创建专题网页,实时发布政策文件、工作动态、理论调研等相关创建工作信息;进一步完善“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在原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基础上,整合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起以需求为导向、有效对接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2014年,“文化有约”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

四、开展系列活动,深化文化惠民

今年年初以来,全市开展了“迎新春”文艺演出、公益场馆“文化有约”、“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双百、双千、双万”服务基层、文化走亲、文化礼堂缤纷献礼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进一步深化、强化文化惠民效应,使示范区创建工作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公众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

“迎新春”送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期间,举办“中信杯”市区迎春广场文艺演出,为广大群众奉献精彩的演出,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南湖区政协组织书画家们开展“文化进社区,春联送上门”活动,共送出一百余副春联和“福”字;嘉善县举办了一场纯粹“群众文化”的春节文艺晚会,让“春晚”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节日;海宁市开展“文化惠民·千幅春联送下乡”活动和以“灯彩照亮梦想·潮乡绽放美丽”为主题的马年元宵硖石灯会,以文化增彩百姓生活。

“文化有约”项目:作为我市2014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继续秉持为民、惠民宗旨,市图书馆统筹协调市、区、镇三级联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流动图书车建设;促进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广播电视的融合;举办《“你荐书我买单”读者选书活动》、《翰林艺校师生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市文化馆举办《“舞动奇迹”五周年庆拉丁舞展演》、《“大美女红”首届嘉兴市妇女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禾城旧忆”嘉兴老照片展》、《“喜气洋洋过新年”摄影讲座》、少儿艺术培训班等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项目。市博物馆举办《走进大师——馆藏近现代作品展》、《父辈的旗帜》、《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等展览,开展免费预约制作风车风铃等活动。市美术馆与秀洲区文联联合举办《百幅剪纸迎新年剪出你的美丽梦想——秀洲区民间剪纸作品展》活动。更有民办琴艺馆免费试学古筝弹奏、青少年宫免费体验儿童乐园等项目陆续加盟“文化有约”服务平台,使“文化有约”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协作联盟,扩大文化惠民覆盖面。

市歌舞团“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活动:市歌舞团通过“文化大篷车”形式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先后将“嘉兴市最美新居民表彰暨新居民迎春联欢会”、“‘中国梦·万家乐’百场展演进基层”等活动送到基层。这是自嘉兴市歌舞团成立以来连续第六年送戏下乡。

“双百、双千、双万”文化惠民活动:今年第一季度,市文化馆已送百场广场文艺演出6场,现场观众共7200人次;送千场戏曲歌舞演出8场,观众共3000人次;送讲座展览5次;队伍培训282场次,共计5400人次。市图书馆已送图书下农村进社区32450册。秀洲区已部署2014年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三大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在送文化系列方面,将送演出下乡100场,送电影下乡1526场,送图书下乡2万册,培训民间文艺骨干1000名。

文化走亲活动:南湖区启动“365天天欢乐大舞台文化走亲月活动,全区范围计划开展68场文艺展演,给各镇、街道居民带去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文化礼堂活动:嘉兴市召开2014年度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研讨会,紧紧围绕以“精神家园”建设这一核心,做好文化礼堂的宣传和建设,指导帮助制定全年的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嘉兴市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秀洲区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以文化与文化相结合的形式,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流动工程,注重文化传承、礼仪引导和功能拓展,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提升农民素质、打造精神家园、繁荣农村文化、促进农村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平湖市新埭镇率先在嘉兴市范围内实现村级文化礼堂全覆盖,同时平湖市还成立了嘉兴市首家企业文化礼堂;桐乡27个村级文化礼堂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嘉善县先后在罗星街道合和村文化礼堂和干窑文化礼堂举行2014年春节文艺下乡系列演出,演出同时还举行了现场写春联、送窗花以及“大禹杯”水利摄影展览等活动;海宁市举行《农村文化礼堂文体活动策划》讲座。

此外,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举办“融入新家园·共创幸福城”嘉兴市新居民书画比赛助推示范区创建工作;南湖区打造歌城品牌、文化小广场、“365天天欢乐大舞台”等特色文化名片,构建“五化”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增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秀洲区出台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管理办法,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积极助力示范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