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北京市东城区创建工作动态(2014年5月)
发布时间:2014-06-16 18:1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6-16

1. 57日,区文化委党委书记王伟东、副主任魏瑞峰与区质监局局长张勇、副局长王琛就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问题进行工作交流。区文化委介绍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整体情况,区质监局介绍了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的相关情况,并从标准体系建立的程序、意义、特点、编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双方在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上达成共识,下一步要加强合作,成立专门工作组,深入调研,充分发挥和调动资源力量,形成有区域特色、层级明晰、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2.58日下午,东城区文委领导班子一行10余人赴朝阳区参观学习。文委领导一行人先后参观了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快板刘”文化大院、朝阳区文化馆。在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大家参观了今天图书馆、垡头青年创意、多媒体数字空间、绿皮火车咖啡厅、民众教育学堂、黑钻剧场、车库创造社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设施场所,学习了垡头地区文化居委会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快板刘”文化大院,观看了“农民曲艺家”刘世华老师的精彩表演。在朝阳区文化馆,参观了解了“9剧场”设施建设和运营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瓦舍博物馆)、老物件工作坊收藏趣闻及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办学发展等情况。参观结束后,在朝阳区文化馆凤誉堂进行了座谈交流。朝阳区文委主任黄晓伟、副主任徐伟分别介绍了朝阳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丰富经验、朝阳区文化馆在创新体制、提升效能方面的有益尝试。通过此次考察学习,东城区文委领导均表示深受启发、受益颇丰,希望今后两区文委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3. 516日,区文化委组织召开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实践工作组工作推进会,相关委办局和各街道主要负责人70余人参加。王晨阳副区长参会。区文化委向创新实践工作组成员单位详细解读了创新实践重点工作任务,区信息办、区新闻中心、区质监局、区教委、区残联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工作思路交流和进展情况的汇报。王晨阳副区长要求创新实践组成员单位要深刻认识创建示范区的重要意义,按照工作组的职责,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好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让百姓受益。针对下一步工作开展,一是要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务求实效开展工作。二是要分析和盘点原有的品牌活动,夯实基础。三是要用国际化的视野,突破传统,创新活动方式和内容。四是要因地制宜,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建。五是要以高标准规范工作过程,及时反馈并采纳群众建议。六是要狠抓落实,提升活动影响力。

4. 59日,第七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六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开幕式举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市政府副秘书长侯玉兰,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市科协副主席田文,区领导杨柳荫、张家明、宋甘澍、毛炯、颜华参加。开幕式上,6 名小学生代表讲述了对传统中医药的理解,藏族少年展示了《承仁——少年中国说》传统健身武术,与会领导向社区家庭代表赠送《生活中医跟我学》丛书,王国强同志向非洲朋友赠送中医保健套装。活动为期3 天,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健康服务”为主题,包括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服务三项核心内容。设有中医名家大讲堂、人参知识普及与鉴赏区、道地药材博览区、国医国学阅读区、京城百名老中医养生之道书法作品展示区等五个文化传播区和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老幼妇专题预防保健区、家庭式生活中医体验区、名院、名科、名医义诊咨询区等四个服务体验区,以及中医药科普知识长廊、中医养生保健体验、“三品一械”及图书展示展卖、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展示等多项主题活动区,通过专家义诊咨询、名家科普讲座、养生保健宣传、家庭式生活中医等多种体验形式,让百姓认识、了解中医药。

 5. 512日,2014年“相约北京”乌拉圭塔卡琳娜合唱团在风尚剧场绚丽呈现。来自乌拉圭大使馆的官员、工作人员、留学生代表以及区属部分街道社区居民近400人观看了演出。塔卡林娜合唱团于2001年在乌拉圭穆尔加组建,是乌拉圭最受青睐、最振奋人心、多次受到嘉奖的艺术团,曾作为文化大使出访阿根廷、巴西、墨西哥、西班牙、法国等国家。所到之处,无不展现乌拉圭的传统文化及其人民的幽默感,并作为旗帜搭接世界的桥梁。此次演出,塔卡林娜合唱团也悉心准备了一份丰富而美妙的歌单,艺术家们艳丽的服饰,粗犷的歌舞,奇特的化妆,带有野性的表演,杂糅了戏剧、马戏、歌舞、打击乐、幽默剧的演出形式深受观众们的喜爱与欢迎。夸张的演出和独特的幽默感,让观众仿佛身处拉丁美洲的狂欢节游行队伍中,为北京的春天注入一股来自南美的活力。“相约北京”艺术节自2000年创立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四届。该活动在历经十多年的沉淀中,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节品牌。十四年来,共有来自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艺术团体和30000多名艺术家先后在“相约北京”的舞台上亮相,为北京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6. 513日,“2014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启动,本次戏剧展演由“第五届南锣鼓巷戏剧节”、“东城区原创剧目展演”和“加盟演出单元”三个板块组成,将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的举办模式,让戏剧节回归市场。513日至812日期间,将有61部国内外优秀剧目、200余场演出,预计吸引观众50000余人次。

7. 我区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1)建立集文明办、民政局、团区委等部门与各街道为一体的志愿者工作联席会制度,初步形成区社区志愿者协会、各街道分会、社区志愿者之家三级志愿服务体系。(2)通过文明城区创建、大型活动保障、社区养老助残便民等活动,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动员居民参与,全区目前注册志愿者近12万人。(3)探索形成区、街、居三级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模式,结合居民需求,广泛开展助老助残、便民利民、困难帮扶、环保绿化、文明引导等服务。(4)培育、塑造志愿服务典型,打造“星星之火”志愿者协会、“580我帮您”志愿者队、“法苑民家”、“七彩虹”等东城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涌现京城活雷锋孙茂芳、指路大王谢亮、轮椅奥运使者关艳等志愿服务明星。(5)推进网格化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在网格中实现志愿者资源的整合共享以及志愿服务的供需匹配,在全市率先建成集志愿者注册登记、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和志愿者考核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

8. 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529日召开。东城区委副书记、东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金晖,副区长王晨阳出席。会议听取了6个创建工作组、各街道近期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质监局等相关单位分别就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汇报。王晨阳针对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解答。王区长要求各创建工作组加强协作,及时沟通,保证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金晖同志强调:一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进创建工作开展。二要注重自身建设,从内部管理上下工夫,推进体制机制转变。三要动员全区力量,发挥基础工作的作用,拓宽文化服务方式。

9. 522日,王晨阳副区长、区文委书记王伟东、群文科科长刘苏强、东城区第一文化馆馆长白昂、书记汪艺来到东四街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东四街道工委书记赵凌云、办事处主任王磊、副主任蒋召顺、主任助理傅钰、副调研员赵聚安、文教科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前,王晨阳副区长及东城区文委领导在王磊主任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办事处院内的六条社区文化活动室、六条社区图书室等。在随后的调研会上,街道领导分别对东四街道社区文化室达标工作推进情况、街道及社区文化团队建设情况、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大舞台、“忆家训谈家风 促和谐”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和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大讲堂等品牌活动的开展经验以及现今街道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和未来开展文化工作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汇报,同时就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更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与激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王晨阳副区长及文委领导对东四街道文化工作给予肯定,同时王晨阳副区长也对东四文化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立足居民,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同时,按照群众文化均等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为更广泛的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实现群众文化工作纵向横向同时发展;二是要改进工作模式,探索文化社区、文化网格的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带动作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水平;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满足地区居民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激励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10. 527日,区文化委和区质监局召开了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文化委党委书记王伟东、区质监局局长张勇、副局长王琛出席会议。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负责人参与研讨。会上,区文化委就我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示范区创建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区质监局就我区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说明,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就公共文化标准化建设研究课题的合作事宜提出了初步意见。三方最终达成共识,下一步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围绕课题展开调研,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1.516日,在全国第24个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东城文化志愿者服务分中心主办并精心策划组织的“让爱牵手共筑梦想——东城文化志愿者助残日送温暖暨迎六一慰问演出”在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举办。来自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及文化志愿者们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副主席、民进东城区委主委罗强及东城区文化委的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校长周晔和文委文化科科长刘苏强分别致词,并向全体同学和辛勤耕耘在特教一线的特教老师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参与演出的文化志愿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向同学们提前致以节日的祝福。文化志愿者们饱含深情的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表演了舞蹈、独唱、魔术、吉他弹唱、器乐合奏等文艺节目。参与演出的文化志愿者均来自我市不同的艺术院团、学校和文化机构,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9岁,他们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从排练到演出全部都是利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有费用均自行承担,全部为义务出演。有些演员甚至放弃了商演机会,自己驾车,自带设备特意赶来为师生们表演。演出现场,民进东城区委领导代表民进组织向师生捐赠了环保餐具和美术教具,并鼓励同学们发扬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出更多令人骄傲的奇迹。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们表演了打击乐、独唱、舞蹈等节目。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到处充满温馨和感动。

12. 523日,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与天津市文化局共同举办的天津市河西区2014年第一期公共文化服务专题培训班一行47人到东城区第一文化馆参观。馆长白昂、党支部书记汪艺陪同参观。学员们分别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风尚美术馆、风尚剧场、舞蹈排练厅、音乐排练厅以及书画、集邮等主要活动厅室。参观结束后,白昂向培训班学员介绍了文化馆自2009年大规模改造后的厅室设备使用情况;汪艺与培训班的学员们交流了东城区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情况和经验感受。副局长宋杨对一室多用的厅室安排表示值得学习和借鉴。双方对群文工作发展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13. 529日,东城区和平里街道文艺工作者联谊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和平里街道文联正式成立,这也是东城区第十一家街道级文联组织。中共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甘澍,东城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王富国到会祝贺。邀请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等13位文艺工作者作为和平里街道文联第一届主席团团员,并聘请刘兰芳等10位文艺工作者任文联主席团顾问。和平里街道辖区各文艺团队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三百余人参加会议。和平里街道文联的成立,标志着和平里地区文艺事业发展必将登上一个新台阶,必将为推动东城区乃至首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创出新的佳绩。区、街两级文联要共同努力,为东城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谱写东城区文艺发展的新篇章,再创东城区文艺事业新的辉煌。

14. 人大常务副主任赵中原21日调研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项目,副区长王晨阳陪同。王晨阳要求各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赵中原强调:1.活动中心既是惠民工程,又是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志性工程,要坚持质量第一。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落实防汛安全工作。3.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合同工期。4.文化委、重大办、住建委等部门要各负其责,落实监管责任;代建、施工、监理等部门要担当起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责任,确保按期完成。

15. 529日,许汇副区长主持召开东城区“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听取“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及17个街道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许汇强调:1、以人为本。立足百姓需求,充分听取民意,着眼全区建设大局,打造为民办实事精品工程。2、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手续,依法依规,科学管理。3、积极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职责,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保质、保量完成好建设目标。

    16.新闻宣传方面,截止目前,在外宣方面,东城区在中央及市属主流新闻媒体有关创建工作的报道共有65篇。其中,头条12篇、整版12个。较为突出的有: 4月16《中国文化报》在3版头条位置报道《北京东城改造升级文化活动空间》、515日在《北京日报》8版头条位置报道《蓬蒿剧场“兼职”社区文化室》、515日,在《中国文化报》整版报道《北京东城全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23日《北京晚报》整版报道《居民排戏》,取得了良好的新闻宣传效果。在内宣方面,在《都市阳光·魅力东城》栏目共制作播出相关新闻40条。在《新东城报》共刊登相关报道22篇,开设了“创建进行时”专栏。在《东城宣传》继续办好“示范区创建”栏目,分期刊登了创建标准和规划导读,广泛介绍其他省市和区县的创建经验。在网宣方面,东城区政务微博“北京市东城”在新浪微博上发布相关微博共计138条:开设专栏“文化东城”,发布微博37条;发布与文化生活相关的微博34条;“北京东城”微信发布相关微信共计34条。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数字东城”网、“东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等平台,开展创建工作网络宣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