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工作信息第6期
发布时间:2014-07-10 10:13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7-10
信息类型:工作进度 2014年6月26日
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情况报告
国家创建办:
6月河西区组织召开了各街道、成员单位、区文联、区属文化场馆参加的创建工作中期推动会,对照创建标准、创建规划,总结上一阶段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对下一阶段做好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创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一、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百姓参与公共文化氛围
为推动各项创建工作任务顺利开展,我们继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营造浓厚创建工作氛围。6月“天津日报·新河西”以群众文化社团建设为主要内容进行了专版报道,详细介绍了群众文化社团在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时代旋律、助推西岸品牌做大做强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区有线电视台“西岸文苑”专栏也对当月各单位、各街道文化活动进行了持续报道。
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设计制作了宣传海报以及扇子、环保袋等宣传品共计7000余份,发放到全区各街道、社区学校、医院及文化场馆等点位,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调动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积极性。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搭建移动互联网宣传阵地,积极筹备搭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制定运营方案,对版块划分、内容设置、管理流程等内容进行了细化,预计将于7月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制作了创建工作简报11期、专刊4期。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全区百姓对创建工作的认知度和知晓率,进一步凝聚全区上下干部职工思想和力量,全面营造全民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加快文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三级设施网络
6月越秀路街港云里综合文化中心完成建设,配发了10台电脑、投影仪、音响及录像设备等,制定了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正式投入使用。东海街三水南里综合文化中心也完成布局规划,目前正在通过政府采购配备相应设备,预计7月上旬投入使用。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工作思路,其他10个街道在充分借鉴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内部功能布局,周密安排施工方案,认真完善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进度,预计2014年月底前,全部13个街道的综合文化中心都将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建设,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在网站页面设计、版块划分、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三、大力实施文化惠民,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发挥文化社团作用,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契机,以文化惠民活动为核心,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慰问环卫系统一线职工的专场演出,数字电影进社区,慰问盲童“六一”等活动。促进文化进社区、进基层,组织西岸艺术团、各街道文化社团开展文化走进社区系列活动。各街道结合各自特色,广泛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其中陈塘庄街“博迪杯”风筝文化节,挂甲寺街社区百姓舞蹈大赛,马场街 “读书节”等活动深受广大社区百姓欢迎。各社区也在“七一”前夕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进一步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与注重借助市级文化资源,邀请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园、天津曲艺团、天津青年京剧团等6个专业院团参与群众文化广场演出季,把更为优秀的文化产品送到社区,为百姓提供更加精彩、丰富的文化活动。本期“西岸文化讲坛”邀请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摄影家姜平老师,以“与国内顶级摄影名家面对面”为主题从多角度对摄影知识进行辅导讲解,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广大摄影爱好者的专业知识和水平。本月我区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70余项,其中区级重点活动76项,街道社区特色品牌活动57项。一般性群众文化活动41项,参与群众达到3万余人次。
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健全由区文化部门牵头,各街道和创建工作成员单位共同参与,以区文化馆、图书馆、少儿馆等为重点的三馆免费开放制度、公共文化公众参与制度、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文化场馆内部岗位职责等各项工作制度规范130项,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制度体系,为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制定严格的创建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多次召开档案工作培训会,建立沟通顺畅的管理队伍,及时收集整理全区各层次创建工作档案。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制度,制定面向文化馆、图书馆、少儿馆职工的《河西区文化系统在职人员脱产培训计划》、面向街道、社区文化设施管理员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和街道、社区文化干部的《远程网络培训计划》,规范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周期以及考核内容,为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人才队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