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6月9日
编者按:
5月4日至9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督导处分四组对十一个县(市、区)、四个开发区(景区)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其中蒲城县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实践探索,以“五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一五’零距离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蒲城模式、“百村示范千组带动”工程、‘文化民生欢歌蒲城’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农家书屋管理员百颗星’评选)引领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全市创建工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与参考的经验做法,现予以编发,供学习参考。
“五项创新”引领蒲城县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全面开展
随着创建示范区工作的深入推进,蒲城县以“五项创新”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得到蓬勃开展,全民共建、共享、共乐的创建氛围正在蒲城大地快速升温。
创新一: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一五”零距离工程
“唱歌健身下象棋,看书跳舞听大戏。”在蒲城县,只要你愿意,总能在县文化馆、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随着城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城区人口的急剧增加,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迫切、更多样。蒲城县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着力在城区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五’零距离工程”,即城区居民无论居住何处,步行15分钟路程就能找到一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蒲城县在县建设银行综合营业室、工商银行正街支行、农业银行营业部和国税办税服务大厅、县体育场等设立了11个便民阅览服务点,配备了60个书柜、5800册图书、800本杂志和20多种报纸;各便民阅览服务点负责具体管理(借阅登记),县图书馆定期进行巡查、指导,并负责交流更换出版物。同时,在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县体育场设立了集演出、图书阅览和展览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免费服务中心,广大市民既可欣赏书画、读书看报,也可以观看演出。这一工程的开展,既弥补了现有两馆面积、容量的不足,又为公共文化服务便民、惠民作了补充。
创新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蒲城模式”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蒲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基层文化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走出了一条具有蒲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蒲城模式” (即:标准建设功能全,规范服务惠民生,示范项目作引领,监督有力见实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立足实际,不断提升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蒲城县先后全面修缮了文化馆、图书馆,添置了业务辅导培训、图书阅览、多媒体放映等设备,建立了摄影、书画、民俗作品文化走廊,极大地改善了馆容、馆貌,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并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两馆积极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四进”(进社区、进镇村、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和图书室四联建(机关联建、社区联建、村校联建、企业联建)活动,不断扩大和延伸县级两馆的功能和服务。
提高标准,积极建设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综合文化站。按照省市要求,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蒲城提出了“严格选址,标准明晰,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建设服务要求,建立了“先建阵地、再配设备、全面验收、项目挂钩、综合评比”等落实机制,全力推进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实行了镇(办)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县文体广电局负责设备配送和制度建设,先后为各文化站统一制作了标牌、制度牌、公示牌、宣传栏,配齐配全了办公桌椅和各种活动设备。
多措并举,确保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落到实处。一是为每个文化站选配了热爱文化事业、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文化志愿者一名,负责日常开放工作,并配合文化站干部开展区域内的文化工作。二是建立了公共文化信息管理平台,为每个文化站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每天安排专人查看监控,并对免费开放情况进行记录。三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各镇综合文化站长会议,总结安排工作,通报免费开放监控记录情况。并在每年末组织召开各镇(办事处)主要领导、文化站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综合文化站现场观摩会,学习经验,查找不足。
创新三:实施了“百村示范千组带动”工程
为了推进村级文化建设工作,蒲城县提出并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创建即“百村示范千组带动”工程,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建设、日常管理等五方面制定了“蒲城县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创建标准,在创建中面向全县,不下指标,村村享有,实行“村申报、镇初审、县审批”的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财政局、文广局联合对申报村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对符合建设标准的示范村,县委、县政府当年授予“蒲城县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并给予5000元的现金补助和5000元的音响设备奖励。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每两年进行复核,对复核符合标准的示范村,继续享有优先的文化项目奖补政策。目前,首批命名表彰示范村45个,第二批命名表彰示范村39个,已为84个示范村的700个小组配送音响设备700套;第三批示范村正在申报中。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村级文化建设,“村村抓创建,村村争示范”的氛围在蒲城县农村蔚然成风。
创新四:打造“文化民生 欢歌蒲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城南办祥乐自乐班演出的折子戏《打镇台》,铿锵有力,字正腔圆,让4月10日在蒲城县一元剧场举办的“我欢乐 我高兴”秦腔自乐班大赛决赛掀起了高潮,剧场内座无虚席,群众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这次自乐班比赛举办得很好,希望今后能举办更多更好这样的赛事,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兴镇文化自乐班负责人王丁旺高兴地说。这只是蒲城举办“文化民生欢歌蒲城”系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从2013年开始,蒲城积极打造“文化民生欢歌蒲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确定了“文化民生欢歌蒲城”系列十大主题文化活动:①“秦风秦韵新蒲城”群众秦腔个人才艺大赛,②“我欢乐 我高兴”群众秦腔自乐班技艺展示大赛,③“舞动蒲城”群众广场舞大赛,④“激情广场 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⑤“中国梦 我的梦”少儿歌舞器乐才艺大赛,⑥“中华情 民族魂”农民书画大赛,⑦“民俗 民风 民情”锣鼓秧歌大赛,⑧“百姓大舞台”民间绝技绝活展示大赛,⑨“爱祖国爱家乡”中华德育教育全民成语记忆大赛,⑩“幸福生活”光圈下的蒲城群众摄影展示活动。按照一个季度一个主题活动的思路,积极组织县、镇、村三级开展群众广泛参与、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和文艺赛事。
创新五:评选“农家书屋管理员百颗星”
农家书屋是为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而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蒲城县在2011年实施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家书屋功能作用的发挥,群众并未从中受益,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农家书屋平常冷冷清清,有的甚至经常“铁将军”把门。面对这一难点热点问题,蒲城县创新性地在全县开展了“农家书屋管理员百颗星”评选活动,从“规范管理、免费开放、活动开展”三个方面制定了评选标准,分“基层推荐、联合检查、命名表彰”三个阶段实施。对首批符合“农家书屋管理员百颗星”的优秀管理员颁发荣誉奖牌,并给予了每人1000元的现金奖励。被评为“农家书屋管理员百颗星”的东党办兴光村农家书屋管理员王忠玉同志,不仅把农家书屋办成了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而且办成了农民科技培训基地,被评为百颗星的城南办尧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白旭东同志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的“对口选书、因人选书、送书到家、还书到屋”工作经验,已在全县推广。
一批批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一个个创新文化课题的推进,一次次独具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了文化强县的建设步伐,丰富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