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文化部即将开展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期督查,8月,嘉兴市通过开展区域文化联动、开展创建工作实地督查、召开县(市、区)联络员会议、多举措推进创建等,确保创建工作按规划要求、按时间进度有序推进,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创建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重点创建项目得到有效落地。
一、区域文化联动让两地携手共创
嘉兴、无锡同处长江三角洲,地域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习俗相似,在两地携手共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学习。7月份嘉兴“南湖讲坛”走进无锡市图书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展》、《嘉兴市美术书法作品展》在无锡开展,8月份《第二届无锡市“群芳奖”书法美术摄影获奖作品展》、《无锡市中小学生环保袋DIY设计比赛优秀作品展》及考察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活动在嘉兴精彩亮相。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了区域文化联动的新平台,扩大了示范区(项目)的影响力,也为两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文化部十分重视,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亲自参加嘉兴的活动,并组织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等9位专家来嘉兴调研座谈。嘉兴的工作得到文化部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文化报》以“文化有约:嘉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题,对嘉兴的创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认为嘉兴市“将明星品牌做得更完美,将优秀模式推广开来,让精彩活动跨省联动。”
二、启动示范区创建工作实地督查
8月27日,以市委、市政府专职督查员沈盛为组长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督查组一行6人赴海宁市开始实地督查,标志着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地督查工作。我市组织此次督查是为迎接文化部即将对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中期督查,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3~2015年)》(嘉委[2013]48号)和《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嘉委[2013]49号),确保创建工作按规划要求有序推进、创建责任得到有效落实、重点创建项目得到有效落地而开展的。
此次督查是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分为三个过程:首先对随机抽取的一个镇(街道)文化站和一个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进行现场查看,检查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然后对照自查材料查看有关创建工作的相关资料,并给创建工作打分;最后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会议,现场反馈督查情况。此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是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的情况、宣传动员情况、创建指标完成情况、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创新突破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
在赴海宁督查之后,创建工作督查组于8月28日至9月1日先后赴海盐、桐乡、嘉善、平湖、南湖和秀洲进行实地督查。督查组对各地当前的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运行及管理情况,“两级联创”开展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和深入了解,对各地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及达标差距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在听取了各地的工作情况反馈后,督查组首先对各地前期的创建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各地能够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和统筹意识,加强对前期创建工作的梳理,及时查漏补缺,抓实推进,在文化设施薄弱点上加大整改力度,在短板问题上下功夫,多管齐下,着力破解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真正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与项目。
三、召开县(市、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联络员会议
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的通知》(办公共函〔2014〕321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迎接文化部中期督查工作,8月8日,嘉兴市召开县(市、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联络员会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副处长秦怡、各县(市、区)文化局分管局长、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负责人以及创建办工作人员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上,陈云飞副局长首先传达了文化部、财政部7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创建示范项目联络员培训班的会议精神,要求以第二批示范区创建标准为依据,切实推动嘉兴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各项重点工作。并对各项工作的总体部署做了指导。同时指出,嘉兴目前重点创建的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理事会制度试点、文化礼堂建设、“文化有约”工程等项目均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国家示范区创建要求,符合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
随后,刘靖处长对照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期督查重点项目和指标,就《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中期督查暨第一批示范区后续建设督查工作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详尽的解释,详细部署了我市自查、中期督查等迎检工作的具体要求、时间安排及具体流程安排。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汇报了目前文化馆的创建工作情况,提出从文化馆联盟馆数字化建设、文化站流动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礼堂建设以及按照省文化馆要求进行的“8+1”文化馆综合考核与“6个1”业务干部考核等五个方面来推进县市两级文化馆联动建设。市图书馆副馆长沈红梅从图书馆购书经费达标情况、公共电子阅览室、流通车以及农家书屋覆盖率等方面汇报了图书馆的创建工作情况。
最后,陈云飞副局长就嘉兴当前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体系。要求各地争取领导重视,加大推动力度;在时间、经费、人员等各方面落实计划安排与实施步骤;以项目化管理方式来推进各个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制定并贯彻落实宣传实施方案。二是定期对照自查。定期自查各个创建项目的进度;排查重点项目的建设难度和存在的重点问题;加大整改、提升、完善力度。三是落实创建任务。按照创建的规划、标准和要求,让任务扎实落到实处。要求领导更加重视,积极推动创建工作;让问题充分暴露,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尤其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提高群众知晓率,提高群众满意度;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协同机制,提高效能、法治机制,对接、竞争机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等。
四、县(市、区)多举措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南湖区开展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项督查 为全面推进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8月1日-15日,南湖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4个专项督查组对11个镇、街道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重点围绕示范区创建配套政策出台、示范区创建宣传动员、创建指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推进等四个方面开展督查。从督查反馈来看,自5月9日区召开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以来,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领导重视,能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开展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督查中也暴露不少问题,主要有各镇(街道)工作推进程度不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未落实、极个别社区目前200平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场地还未落实、示范区创建宣传氛围营造工作不浓、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还显不足等问题。针对督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区督查组对下一步创建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南湖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的目标任务及时间节点要求,按创建标准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文化站3名工作人员、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配备工作。二是各镇、街道务必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的宣传工作,营造宣传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扩大对外宣传窗口和各公益性服务场所宣传工作的力度。三是认真做好台帐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务必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的过程管理,特别是日常台账资料的整理积累,确保国家(省级)考核验收组检查验收时能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下一步,区创建办将及时召开镇、街道分管领导和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工作例会,通报督查反馈情况。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各镇、街道务必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加快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创建周期内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秀洲区在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中开展“七个一”活动 为加强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提升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水平,秀洲区在全区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中开展“七个一”活动。一是树一个公告牌。在村(社区)合适位置通过公告牌做好电影下乡、活动开展等预告,也可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做好预告,让群众知道。二是给一份点播单。提供文化礼堂服务项目、电影下乡、文化演出等菜单,如各级文化部门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电影下乡影片名称菜单、本地文体团队及节目菜单等,让群众选择。三是填一张反馈表。在活动结束之后注重及时收集群众的反馈信息,让群众评价。四是设一个数字平台。结合“文化有约”,推进辖区文体团队和服务项目资源数字化建设,让群众互动。五是建一项调休制度。文化管理员作息与群众作息形成互补,周末必须有一天在岗,周一至周五其中两个晚上机动到岗,让群众方便。六是搭一个自主舞台。充分用好文化礼堂及其露天舞台,发挥群众自主性,开展好小而灵活的文体活动,让群众主导。七是创一个品牌。挖掘好各村(社区)资源与潜力,形成文化特色,让群众喜欢。
平湖市以督查助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是督查突出领导带队。平湖市委、市政府督考办根据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要求,加大督查力度,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督查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敏红和副市长顾玉峰分别带队,于8月底前,对全市8个镇街道进行实地督查。督查期间,分别抽查查看了镇街道、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二是督查注重内容针对性。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这次督查的内容赋有准对性。对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的招聘、管理和考核情况;村(社区)文化阵地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组建文化团队、农村活动“158”项目、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区域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三是督查力求问题为导向。这次督查,以发现问题为主。从督查的情况看,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镇街道、村社区领导对文化工作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问题;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招聘进度和管理、使用、考核力度不平衡;镇街道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四是督查结果强化整改落实。针对存在的问题,能够整改的及时整改。如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招聘和文化员下派问题,计划于10月底前实现全覆盖;公共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等问题,由市分管领导,协调解决;涉及编制、待遇等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予以统筹解决。
海盐县召开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研讨会 近日,由海盐县文化局组织的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局四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为研讨主题,聚焦总分馆体系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共同探讨总分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具体工作落实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会上,副局长刘支群重点阐述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目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所在,并就《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运行模式初探(讨论稿)》作了详细解读。随后,各镇(街道)文化站站长各抒己见,提出建议并反映困难,刘支群副局长对此逐一进行了点评和分析。
海宁市城市(镇)社区文化管理员招聘工作全面推开 8月8日,海宁市群众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开展海宁市城市(镇)社区文化管理员招聘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在前期硖石街道成功试点基础上,城市(镇)社区文化管理员招聘工作正式在全市推开。全市12个镇(街道)的42个城市(镇)社区纳入本次工作范围。招聘工作以镇(街道)招聘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本着“聘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目的,由镇(街道)采取统一报名、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方法开展,采用“面试和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一个社区招聘一名文化管理员,并由镇(街道)统一签订志愿服务协议。文化管理员报酬以“劳务补助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发放理念,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补助,各镇(街道)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发放。招聘工作预计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届时,海宁市将在农村文化阵地专职管理员全覆盖基础上,实现城市(镇)社区文化管理员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