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8月31日
东城区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召开
8月20日上午,东城区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召开。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宋甘澍,副区长、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晨阳出席,区财政局、区信息办及区文化委负责同志参加。区文化委传达了文化部创建示范区中期督查工作方案,汇报了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整体方案和组织工作方案,各方就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迎检工作、年会筹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宋甘澍要求:一要明确定位,求真务实,以中期督查为契机,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水平。二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调动全区力量,办好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三要创新宣传动员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动员全员参与,提高百姓知晓率和满意度。
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制度设计工作推进会召开
8月22日,东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工作推进会召开,副区长、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晨阳出席会议。与参人员就创建工作思路、创新点、工作重点及工作难点进行讨论。王晨阳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制度设计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要把握方向,补实内容。在市文化局中期督查时完成总体框架的设计,既要体现国家级、市级的规范标准,更要立足于东城区的特色。三要掌握方法,注重过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要在思想层定位,执行层落实,确保制度设计工作扎实推进。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领导调研
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筹备情况
8月26日上午,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东城区副区长王晨阳,赴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政协会议中心实地考察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展览会、开闭幕活动场地及参会代表住宿接待情况。区文化委汇报了年会开闭幕活动方案,中图学会汇报了参会代表预报名情况,各方对年会工作进展、筹备情况等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座谈,对筹备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协商解决办法。刘小琴代表文化部对东城区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表示下一步要加强沟通,逐项落实,推进工作进程。王晨阳副区长要求:一要细化工作,明确时间表,加紧对接。二要实行每周例会制度,文化委要组织力量集中办公,扎实推进工作。三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高水平承办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
区委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8月29日,区委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专项小组全体会议召开,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宋甘澍出席。会议研讨2014年区委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及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宋甘澍强调:一要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要尽快制定本单位相关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加强沟通,分工负责,按时、按质、保量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三要提前谋划,研究提出2015年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的相关意见,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宋甘澍部长到文化委调研公共文化工作
8月29日上午,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宋甘澍到区文化委调研公共文化工作。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负责同志参加。区文化委汇报了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筹备工作情况,《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东城区基层公共文化设备配置标准》等文件的制定情况,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迎检工作进展情况等。宋甘澍要求:一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作。二要明确任务,各方通力合作。三要深入基层,加快制度设计研究工作进程。
东城区文化委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工作部署会召开
8月29日下午,东城区文化委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工作部署会召开。区文化委副主任魏瑞峰主持会议,文委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年会各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会议。
李承刚主任首先介绍了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工作方案和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王伟东书记对年会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本次年会工作集中与分散相叠加、头绪多与高规格相叠加、高标准与严要求相叠加,因此工作难度远大于往届。针对困难,王书记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二要攻坚克难、统筹兼顾;三要通力合作、奋发有为。
东城区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今年是北京对口支援拉萨20周年,按照2014年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援助力度,促进藏汉民族一家亲,东城区与西藏拉萨市城关区于2014年8月11日至14日,开展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
本次活动由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组织东城区文化志愿者、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以及书画家共计20人,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开展“大讲堂”、“大展台”活动,举办了《东城区书画作品展》《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展》以及书画知识讲座,并与当地书画爱好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进行互动交流和座谈。活动中,大师们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纷纷使出看家绝活,现场气氛热烈,贴近生活的原创演绎不断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欢笑声。京藏两地书画家“以笔会友”共同创作,尽情挥毫泼墨,在活动现场为当地干部群众赠送了多幅书画作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饱含着京藏两地深情厚谊,用文化的方式拉近了北京和拉萨之间距离。活动结束后,大师们将创作的艺术作品100余件捐赠给了拉萨市城关区。
同时,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区文化委纪委还特意将富有东城特色的廉政书箱赠予城关区。东城区图书馆还将1万册图书捐赠给拉萨市城关区,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北京邮政也参与了此次活动,免费为城关区邮送了所有图书。西藏电视台8月11日晚,在新闻节目中报道了此次活动。
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是东城区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后,东城区将藉此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舞台 我的梦”上演黄梅戏专场
8月23日,东城区周末黄梅戏俱乐部登上“我的舞台 我的梦”群众大舞台。队员们精心排演了《鹊桥》、《满工》、《十八相送》等八段经典唱段,为黄梅戏迷们献上了一台精彩演出。
东城区周末黄梅戏俱乐部是东城区第一文化馆的一支群众性文艺团队,正式成立于2012年3月,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琼担任主席,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担任首席艺术顾问。俱乐部会员以“80后”为主,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高素质群众戏曲队伍。本次亮相“我的舞台 我的梦”是对团队的锻炼,更是表演成果的对外展示与宣传,不少戏迷在演出结束后表示对俱乐部、对黄梅艺术将给予更多的关注。
古雅清韵 文化东城——2014东城美术作品展开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8月15日上午,由东城区文联主办,东城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古雅清韵文化东城”——2014东城美术作品展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开幕。国家文化部离退休中心主任陆耀儒,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张光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亮京,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赵中原,东城区委社工委书记、区社会办主任赵小平,东城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王富国、党组书记周晓沪及相关协会领导和嘉宾出席。
开幕式上,东城区文联常务副主席王富国、东城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广志、东城书画研究会主席冯藏淑分别致辞,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张光一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60余幅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东城特色,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近300名社区居民和美术爱好者参观了当天上午的展览。
小院故事会“打捞”南城历史
400多年历史的小院儿,摆着满满当当的椅子,十几位年过半百的老街坊围坐在一起。老人们畅所欲言,工作人员奋笔疾书,旁边还架着录像机、录音笔……8月19日,区第二图书馆左安门分馆里,在南城居住了多年的老人们聊历史、谈民俗。这些故事经过整理,还将汇集成口述版的南城《日下旧闻考》。
“我记得我们家大概在1945年日本投降那会儿搬到的龙须沟。龙须沟打现在的618厂南门口那儿起,经过左安门,也就是咱们脚底下,从这往东流。”“不对!龙须沟分东龙须沟和西龙须沟。西龙须沟打前门过天桥,民国的时候给修了盖了盖儿了。” 这些老人年过半百,是图书馆的老读者,他们多数都是从小就住在左安门、金鱼池一带的南城居民。今天的主题是“龙须沟”,谈起它的起源,老人们能较半天真儿。《南城往事》每期都有一个主题,从建筑到教育,从风土人情到龙须沟改造,一次有一位主讲人,如今已经办了第四期。这期请来的是退休教师刘世鉴,他对龙须沟颇有研究。
老街坊们不仅嘴上说,还对着地图看,明代的、清代的、民国的、现代的……聊得有理有据,谈得引人入胜,旁边还有工作人员刷刷地记着笔记。
几番争论下来,老人们达成一致,确定了龙须沟“始于珠市口东南(原来叫沟尾巴胡同),沿后沟沿、精忠庙街东侧向南到天坛墙根向东”的流向。主讲人刘世鉴还在现代地图上标注出了龙须沟的大体沿线。
“都说修龙须沟,为什么要修?”旁边年轻的工作人员插嘴,一句话就引开了话茬。“看看这倒影,可不是水清澈,那都是多少年的淤泥。那泥跟打卤面似的。”在第一版话剧《龙须沟》里饰演二春的演员李滨老师指着老照片说。一旁还有人接话,“我那时候站在马路上看龙须沟旁边的房子,眼睛跟房顶一边齐。一下雨,里面的水比外面都深,能不修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来的人里没有专家、学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南城老百姓,但开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腔儿,说的是原汁原味的老故事。有的是小时候的传说,有的是经历过的真实往事,每期都录音录像,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事后精选整理。只要故事有意思,工作人员还会拿着录音笔到人家中去收集。这些老百姓口述的只言片语,串成了北京南城的风土人情。
“这些故事看似是拉家常,却对南城的地方志整理很有意义。”区第二图书馆馆长左堃告诉笔者,现在馆内可供读者阅览的地方志类书籍大概有6000册,但是关于南城的只有500册左右,数量并不多。图书馆将通过举办“南城往事”沙龙,将百姓口述的故事通过整理、精选汇集成册,制成一本口述版的南城《日下旧闻考》。
第一届“银发达人秀”评选活动海选火热举行
8月25日,北京市第一届“银发达人秀”评选海选比赛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火热举行。有近百组老年选手展示了他们的才艺、讲述他们不凡的经历。
此次北京市老年人精神风采的评选活动由北京电台爱家广播主办,北京市老龄协会指导,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北京北奥会展公司协办。
在海选过程中,老年朋友们活力充沛,演出精彩,大爷大妈比才艺、秀智慧,让现场的评委和观众领略老年朋友的“年轻的风采”。
“银发达人秀”评选活动意在传播老年人健康、自信、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老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体现才艺的平台,为老龄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