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9月以来,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创建过程中,楚雄州踏着稳健的步伐,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战略的有利契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以民族文化强州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满足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发展模式。通过全州上下的通力合作,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夯实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州级财政投入3.8亿多元,完成了彝州大剧院、州文化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具有楚雄特色的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对州博物馆进行了提升改造。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列入州政府民生实事,提前实现了中央要求的“一乡一站、一村一室”的目标,全州103个文化站,达标83个,达标率80.5%。2014年,州级财政又投入260万元打造26个州级文化特色示范站,投入300多万元打造5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实现了数字资源共享
稳步推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和公共图书馆文献建设。州图书馆及10县市图书馆网站已建成开通,并按示范区验收标准,网页平台与博物馆、文化馆网址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州图书馆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移动阅读平台已开通运行,实现了虚拟网络互联;10县市图书馆数字化推广工程、国家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正在建设。州博物馆网站已建成开通,数字博物馆建设已完成了招标工作,正在组织实施。州、县文化馆网站、楚雄州非遗网已建成开通。州文化馆“梅葛数字资源库”已经建成。
推动了相关政策的落实
先后出台了《楚雄州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楚雄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楚雄州民族文化强州建设规划》、《楚雄州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州、县市加大对公共文化配套经费的投入,按要求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等纳入了公共财政预算。州级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400万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州级配套资金300万元、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200万元、抢救性文物保护资金132万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补助经费63.36万元、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经费50万元等文化专项经费。各县市都根据财力状况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落实了县级非遗传承人传承补贴和村(社区)文化辅导员财政补贴,相关政策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得到逐步落实。
探索了一批创新机制
禄丰县把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依托扶贫开发整村(乡)推进、“一事一议”普(特)惠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中,充分整合涉农建设和民生项目资金,“捆绑式”集中投入;武定县加强对乡镇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对创建工作实行“一季度一调研一检查一评比,一年一考核一表彰一示范”,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姚安县采用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个村委会(社区)结对扶持一支农村文艺演出队的“3+1”模式,在全县城乡广泛开展“冠名挂钩,结对联姻,舞台共建”活动,扶持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激活了农村文化发展活力;永仁县将创建工作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范围,推进了工作落实。州创建办将各县市的工作亮点及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并在全州推广,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提升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按照《云南省楚雄州2014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文化联动活动方案》,楚雄州分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到第一批创建城市保山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州级分三期开展了大规模的创建工作业务培训,并邀请国家文化部专家学者授课辅导。各县市也开展相应的创建指标分析、文学创作、舞蹈、书画、文博、图书管理等业务培训。
拓展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制定了《楚雄州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问题,实现政府主导下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一是通过招标组建了52支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队。2013年,全州1037个行政村放映电影13001场,观众221万多人次;二是采取合同化管理方式采购“送戏下乡”演出任务。2013年,州、县市专业文艺团队送戏到乡村1051场次,观众84.98万人次;三是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等文化惠民活动,全州户户通群众总体满意度为92%;四是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节模式,楚雄火把节、牟定“三月会”暨左脚舞文化节、禄丰恐龙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得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深受群众喜爱;五是抓好全州新剧(节)目调演、农村文艺调演、行业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大家乐”广场舞蹈比赛等活动,许多作品经过精心打磨、反复锤炼,成为了雅俗共赏、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具备立得起、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化特质;六是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丰富。
打造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2013年,楚雄州实施的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通过了文化部验收,在“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示范推广。民族特色节庆文化、“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大家乐”群众广场舞蹈、流动博物馆展览、中国彝族文献图书馆、民族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资源转化、乡镇文化站“十个有”和村级文化室“九个有”规范建设模式、“3+1”模式扶持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这8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初见成果
楚雄州在示范区创建活动中,着眼于解决文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实际困难,深入开展“文艺表演队伍是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课题研究。成立了由行政领导、专家学者和一线文化工作者共同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小组,并组建符合“三三制”要求的研究团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制定了《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方案》,从创建经费中安排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工作;确定了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建立楚雄州民族文艺表演队伍保障机制的可行性、必要性与内容体系开展相关的基础性研究;课题组分三次到各县市进行调研,并组织了楚雄州表演艺术情况大调查,形成了《楚雄州文艺表演队伍状况调查报告》,《制度设计研究》文本初稿基本形成;预计下半年出台3个研究成果,结合研究成果,将出台一系列文艺队伍保障机制。州文体局与州社科联、州政府研究室合作开展了《民族贫困地区提升
现代公共文化治理能力研究》,课题研究正在推进之中。
(禄丰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邓文富)
*******************************************************
简讯2则
▲截止到8月30日,全州共有7个县市的79个乡镇、870个行政村落实了村级文化辅导员编制和经费问题,配备率79.1%,已超过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70%配备率的指标。(州创建办张婕)
▲9月13日,武定县文化馆举办首期文化志愿者培训班,30多名文艺骨干参加了培训。 (武定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钱虹羽)
上一篇: 重庆市北碚区创建创建工作简报第21期 |
下一篇: 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