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破 专家把脉加强学习 提升队伍
嘉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再现成效
随着嘉兴创建示范区进程的深入推进,各级领导继续展开实地调研和专项督查,并邀请专家对我市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进行会诊把脉,进一步促进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和目标任务的按计划实施。同时,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加大“两级联创”,积极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活动,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已见成效。
一、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
(一)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博物馆理事会成立
11月15日,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博物馆理事会成立大会举行。文化部、省文化厅及我市的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市文化局向24位新当选的理事颁发了聘书。
本次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推行理事会制度,有超过半数的理事通过社会招募的方式产生,这在我市尚属首次。他们中有来自社区、企业、机关等各个层面,有来自教育、医疗、法律、媒体等多个行业,充分体现各区域、各阶层的代表性,体现了多方利益共同协调管理的现代治理理念。理事会组成的广泛性和均等性,为文化事业单位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建立合理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提供了有效而便捷的渠道。同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方式产生理事,使我们在推行理事会制度的初期就与理事的个人意愿更好地结合,有利于理事会下一步的顺利运作。
成立大会的举行,标志着我市两大文化场馆的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试点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标志着我市文化事业发展迎来一次机制的创新,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二)我局召开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标准意见征求会
为加快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有力推动示范区创建重点突破项目的创新实践,11月27日,我局邀请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顾金孚教授、王显成副教授以及秀洲区区、镇两级文化行政与事业单位有关分管领导和负责人,就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标准及形象标识设计进行研究讨论。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及文艺处、市文化馆有关同志参加。
本次会议对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各个层级的服务标准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指标明确。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东部地区)创建标准、文化馆一级馆评定标准和浙江省正在制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等,重点突出了嘉兴市在文化馆总分馆机制框架下各层级应达到的服务指标。服务标准将进一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与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同步实施。
(三)海盐在嘉兴市率先建设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步伐,保证文化馆总分馆在海盐的顺利试点推行,11月5日,海盐县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张元济图书馆顺利召开。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莅临会议。
会上,海盐县文化局副局长刘支群就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前期所做工作、遇到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计划进行汇报,并详细解读了《海盐县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与会人员积极讨论,纷纷就总分馆体系的建设目标、预期效果、进一步完善以及具体工作落实等方面提出各自的意见。
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对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构想及做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认为海盐县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早谋划、高起点、重实效、便操作”。同时,他对海盐县寄予新的期望,希望接下来的工作能外出形象、内出效能,进一步加快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步伐,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12月4日上午,海盐县召开文化馆总分馆成立大会,全县9个镇(街道)文化站领到了文化馆分馆的牌匾,这标志着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已从制度设计层面转入落地实施阶段。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副局长陈云飞、海盐县副县长王临珅、海盐县文化局局长郁惠祥、副局长刘支群、海盐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各镇(街道)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各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经开社发局分管局长、文化科负责人,嘉兴港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以及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到会观摩。
会上,金琴龙局长作了讲话。他对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希望海盐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合力推进,把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人才、资源通过总分馆的形式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统筹协调、服务联动的作用,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城乡一体。他强调,全市要共同努力,把我市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一大亮点,创造出新的“嘉兴模式”。
根据总分馆建设要求,海盐县各镇(街道)文化站增挂海盐县文化馆镇(街道)分馆牌子,实现形象标识、免费开放公示、服务规范等统一。计划至2015年底,海盐县在嘉兴市率先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以充分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树立起在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具有龙头示范作用的标杆。
在政策支持和保障方面,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现联动发展,海盐县制定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运行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分馆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分馆给予通报,工作奖励主要用于活动开展和设备购置支出;制定了《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专业技术人员带头人评比办法》和《海盐县村级文化管理能手评比办法》,激励文化管理人员不断进取;海盐县财政每年将保障总馆运行经费不少于50万元,各镇(街道)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将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重视多元投入,引导民间资金特别是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
在县文化馆总馆建设方面,海盐县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馆总馆的人员、经费、资源、设备投入。海盐县文化馆总馆在原有业务部室的基础上设立文化艺术培训中心、表演艺术指导中心、视觉艺术指导中心、文学理论信息中心四个中心,发挥总馆职能,编制城乡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服务标准,统筹城乡活动开展,下派文化专业干部、开展分馆队伍培训,支持分馆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数字文化馆、流动文化服务平台等建设,积极探索文化馆服务新载体。
在推进文化馆村(社区)支馆建设方面,各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担任村(社区)支馆干事,执行好分馆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群众需求组织培育村级业余文艺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村级文化活动,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的成立,有利于镇(街道)分馆与县总馆和所辖村级支馆形成文化资源共享互通,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基层群众在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进行公共文化鉴赏等方面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全市社会文化工作分管局长例会召开
12月4日,藉海盐文化馆总分馆成立大会之际,全市社会文化工作分管局长例会在海盐召开。根据会议的安排,大家听取了由上海零点指标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完成的调研成果汇报。汇报展示了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的群众对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为今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下午,与会人员参观了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村的“文化礼堂”和刚刚挂牌成立的海盐县文化馆澉浦镇分馆,并在分馆召开了嘉兴市社会文化工作分管局长第四季度例会。会上,市图书馆、文化馆、非遗中心负责人和各县(市、区)区局分管领导汇报了2014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和2015年的工作思路。文艺处处长刘靖、副处长秦怡分别对相关重点工作作了部署。最后,陈云飞副局长作了总结。他要求,各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四个“善”:一要善落实,对重点项目要攻坚克难、一抓到底;二要善总结,对创建成效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三要善谋划,对明年工作要早作打算、有的放矢;四要善宣传,对群众需求要知晓评估、有效对接。
二、国家级专家调研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我市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再次请专家会诊把脉
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科学推进文化馆理事会试点,有效开展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等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的创新实践,11月8日、9日两天,我市邀请有关国家级专家、部分高校教授和本地学者一起,就上述重点项目再次逐项梳理分析,研究探讨,会诊把脉,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确保我市创建重点项目在制度设计层面的科学规范。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及文艺处有关同志参加。
制定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地方标准,具有鲜明的“嘉兴特色”,也是我市国家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后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又一次探索创新。市图书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标准化、均等化的精神,结合嘉兴实际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形成了标准化初步方案,与会专家高度赞赏嘉兴市图书馆的积极主动、勇于担当,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
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市博物馆试点建立理事会,是今年浙江省文化厅在全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与会专家就《嘉兴市文化馆理事会章程》再次进行了讨论和修改,认为嘉兴市文化馆理事会试点工作站在国家立场、本地实践的高度,体现了“政事分开、简政放权,现代治理、确保公益,强化监督、阳光运行,需求导向、科学决策”的特点,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尚属创先的举措,也是我市示范区创建重点突破项目和制度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今年8月,《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研究》发表于《上海文化》,标志着嘉兴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这次,通过专家的梳理、把脉,使我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架构更加明晰,各层级的职能更加明确,服务标准初见端倪。
(二)国家级专家组至海盐调研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工作
11月16日下午,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中国文化报记者李晓林一行至海盐县调研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工作。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陪同调研。
会上,海盐县文化局局长郁惠祥就近两年海盐县的特色文化工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和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建设情况向专家们作了简要介绍。随后,副局长刘支群就海盐县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海盐县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运行情况和海盐县两员制度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
专家组一行在听取汇报后,对海盐县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希望海盐县的“两员”制度能进一步深化发展,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能进一步运行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系统进一步功能齐备,早日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海盐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获国家调研组肯定
11月,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化规范及多形态服务模式调研组来海盐,对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张元济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听取了关于《海盐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情况》的汇报。调研组对海盐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做法及成效表示满意,同时希望继续加大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促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海盐拥有县级公共电子阅览室1个,镇级公共电子阅览室7个,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10个。张元济图书馆总馆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为536平方米,有可供读者使用的PC机84台,每天开放时间达11.5小时,月均接待上网读者4000余人次。总馆配置服务器1台,管理平台终端电脑1台,形成了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镇村分馆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为充分发挥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功能,每年开展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数字资源推广等培训不少于10期。
三、我市加强学习交流示范区创建工作
(一)我市赴深圳福田、上海浦东学习示范区创建工作
为学习借签兄弟城市在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我市的创建工作,11月18日至20日,市政府副市长柴永强带队,赴深圳福田、上海浦东开展实地考察学习活动。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副局长陈云飞,市图书馆、文化馆主要负责人,南湖区、秀洲区教文体局局长,各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及市创建办的有关同志随同参加。
在深圳福田,实地参观了福田区图书馆、福田区文化馆·音乐书画主题馆、水围雅石博物馆、水围文化活动中心、福田中心书城广场、深圳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听取了福田区创建经验介绍。福田区以“现代化理念”,全方位开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十大文化功能区”为核心的创建规划,形成了与规划相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福田标准”;牢牢把握改革脉搏,推动创建过程的全社会参与,成立了文化议事会和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机构,着力打造福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升级版。
在上海浦东,实地参观了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龙美术馆和浦东图书馆,听取了浦东创建经验介绍。浦东以“国际化的视野”,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样本与创新典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均等化发展,尤其在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推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办民营”、建立健全“民办公助”扶助机制、“竞标+配送+监督+评估”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以“高地、高端、高雅”为代表的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文化氛围等方面彰显了浦东新区示范区创建的特色亮点。
通过学习考察,两地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创建理念、各具特色的创建风格、氛围浓厚的创建宣传、开放包容的社会参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接下来,嘉兴将结合已定的创建规划要求,吸纳新理念,制定新措施,争创新业绩。
(二)吉林延边考察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
11月18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来嘉兴市考察交流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文化局副局长陈建江陪同考察。
延边州文化局一行相继参观了嘉兴市图书馆大桥镇分馆、嘉兴市图书馆、嘉兴市文化馆,并举行了座谈。图书馆副馆长沈红梅就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创建、社会效益、示范价值等作了介绍,两地还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关情况作了交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作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代表,有着特殊的意义和示范价值。通过此次来访考察,更加增进中东部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推动各民族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四、各地深入调研和开展“两级联创”工作
(一)秀洲区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专项督查
11月,秀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程恩光,区委常委、副区长金波率区有关部门,对各镇(街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重点是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
此次督查,内容包括各镇、街道创建国家和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具体原因和下一步措施等。督查采取自查和实地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各镇、街道自查的基础上,由区领导带队组成督查组赴各地实地督查。
督查中,区领导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当前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强推进;要突出工作重点,查找薄弱环节,按照示范区创建的时间节点,抓紧制定项目化的工作方案,并加快推进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桐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两级联创”工作调研
10月30日,桐乡市市长盛勇军、常务副市长吴炳泉一行调研文化工作,对桐乡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两级联创”工作进行指导。
座谈会上,桐乡市文化局局长吴利民向市领导汇报了前期创建工作的成效、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下阶段的打算。桐乡市领导带领财政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代表参与座谈,并为创建中存在困难出谋划策。
盛勇军市长作出明确指示:一是文化部门要对照“两级联创”标准,破难点、抓重点,努力做好创建工作;二是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为“两级联创”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五、各级部门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第二期嘉兴市(县、区)文化礼堂管理员培训班
10月21日-22日,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嘉兴市文化馆承办的2014年第二期嘉兴市(县、区)文化礼堂管理员培训班在嘉兴市委党校顺利举行。共有来自全市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的53位文化礼堂管理员参加了这次培训。
本次培训延续了上一次培训的特色,邀请了浙江省文化馆信息中心主任王全吉、浙江文化主编苏唯谦、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刘靖、嘉兴市文化馆研究馆员於佳四位专家讲课。培训内容有当代农村文化工作的新理念、新问题与新实践;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品牌打造;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策划;信息报导的写作技巧;群文舞蹈编创等等。通过几位专家仔细而又生动的讲课,学员们对文化礼堂管理员的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己的工作方向有了一定的规划认识,同时也在研讨中提升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2014年嘉善县群众文化干部和骨干培训班举办
11月10日-12日,嘉善县文化局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举办了2014年嘉善县群众文化干部和骨干培训班,继续教育学院谢青院长主持地开班仪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杭娟做了开班讲话,嘉善县文化局副局长谈萍莉出席并做培训动员讲话。嘉善县48名学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
培训课程特别邀请了杭州市文化馆张莉馆长主讲《杭州市群众文化“集约化、一体化”活动机制》,临安市文化局副局长吴晓武就“文化礼堂”内涵诠释《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内涵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郭艺主讲《文化礼堂与非遗保护》,浙江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包雪燕主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解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章轲为学员带来《文艺精品的策划、组织与创作》提出了文艺精品的几条标准。最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谢青院长主持了培训班结业仪式,鼓励大家勤思考、勤学习、勤写作。
通过本次理论知识学习,广大学员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深了对文艺精品的创作理念的认识。
(三)平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11月25日上午,平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情况报告。市政府副市长顾玉峰,市府办、宣传部、财政局、人力社保局、农经局、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会上,市文广新局局长郑忠勤代表主管部门从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前期的主要工作、存在问题、下一步打算三个方面,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了我市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情况。与会人员就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的招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发表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水良肯定了前一阶段我市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工作,并就下一步我市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一要树立正确的导向,使文化专职管理员扎根基层;二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使文化专职管理员发挥作用;三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文化专职管理员热情。同时,希望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要当好理论政策的宣传员、文体活动的传播员、乡风文明的劝导员、文化遗产的保护员。
平湖市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队伍自2013年10月份开始招聘,到2014年10月底已实现到岗到位全覆盖。
(四)海盐为“两员”队伍举办专题讲座
11月21日上午,海盐县文化下派员、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齐聚张元济图书馆,听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村级文化工作》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杭州市文化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林敏老师主讲。
林老师简要回顾了农村文化工作曲折的发展路程,有点有面地分析了当前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村级文化工作的几个着力点:工作通俗化、文化礼堂特色化、业余队伍多样化、文体活动常态化、阵地管理规范化、文化资源共享化、工作方法新颖化。整场讲座图文并茂,兼具理论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为我县基层文化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群众文化工作根基在农村,重心在农村,效果也体现在农村。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必须以村级文化工作为突破口。此次专题讲座使海盐县“两员”队伍对村级文化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两员”在新形势下对农村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动海盐县基层文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六、各地群文活动风生水起
(一)第十二届嘉兴市“社区之声”文艺调演在海宁举行
10月17日晚,海宁市文化馆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第十二届嘉兴市“社区之声”文艺调演正在隆重举行。
本届“社区之声”文艺调演由嘉兴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委社工办联合主办,市文化馆、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海宁市文化馆执行承办,全市共有15个节目参赛,涵盖了声乐、舞蹈、小品、地方特色小戏等多个节目类型。在现场,台上演员倾情演绎,台下观众兴致盎然,经过紧张角逐,舞蹈《醉美夕阳梦》,表演唱《回娘家》,滚灯舞蹈《茉香灯颖》等节目拔得头筹荣获金奖,另产生5个银奖和7个优秀奖。
近年来,我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社区之声”文艺调演,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了社区文艺活动,充分展示社区文艺创作和表演水平,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也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增添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二)第八届嘉兴市乡村文化艺术周举行
11月17日,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市非遗保护中心、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承办的第八届嘉兴市乡村文化艺术周在秀洲区新城街道木桥港村文化礼堂开幕。开幕式上,来自嘉兴市各县区农村文化礼堂的业余文艺团队参加了表演。
表演节目丰富多彩,既有现代气息浓厚的歌舞、小品、又有充满传统特色的曲艺、器乐演奏、民俗风情表演等,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是非遗元素的融入。平湖、海盐、桐乡等地,在传统非遗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编创,制作出令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平湖选送的《接亲》,将当地的传统婚俗呈现于舞台之上,气氛喜庆诙谐。桐乡带来的《澜溪船拳》,表演者是一群十来岁的儿童,他们一招一式,尽显传统武术底蕴,现场喝彩声不断。由海盐选送的舞蹈《滚灯一家亲》,融舞蹈与杂技于一体,滚灯的魅力展露无遗。另外,还有像表演唱《颂蚕花》这样的充满仪式感的节目。
本届乡村文化艺术周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除开幕式文艺表演外,还将进行“田园放歌”乡村歌曲演唱大赛、农村文化礼堂风采摄影展、乡村排舞大赛等活动。
(三)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展开展
11月,打破“篱笆墙”的图书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展在海盐张元济图书馆二楼走廊展出。
本次图片展共有21块展板,展出了80余幅照片,集中展示了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部分乡镇(街道)分馆及村(社区)图书分馆的建设成果和社会效益,勾勒了嘉兴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发展蓝图。
近年来,嘉兴市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机制,支持城镇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这一做法被誉为公共图书馆的“嘉兴模式”。“嘉兴模式”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仅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从狭义的文献服务转变为覆盖城乡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为乡镇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基本一致的阅读待遇,便于嘉兴市民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实现“读书就在家门口”的美好愿望。
(四)嘉兴市农民讲书大赛落幕
11月18日下午,“我在农家书屋读书”为主题嘉兴市农民讲书大赛在南湖区余新镇中学落下帷幕,来自全市五县两区经过初赛选拔出的14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平湖市的尤辉映《阅读,并快乐着》荣获大赛一等奖。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于2010年启动全民阅读活动,并作了五年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4年,我市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嘉兴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市全民阅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书香嘉兴”目标任务,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进农村是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营造学习型城市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嘉兴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是通过农民讲演这种表现形式,让农民讲述阅读农家书屋书籍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感悟以及读书用书的经历,展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体现农家书屋作为公益性惠民工程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地鼓励、引导农民走进农家书屋,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农民学习科学知识热情,促进广大农民以书为友、与技结伴,不断进步,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秀洲区开展文化示范区创建专题演出月活动
百姓微舞台,百姓自己的舞台。11月18日下午,秀洲区油车港镇百花庄村举办了一场“百姓微舞台”专题演出,快板《支部是个火车头》、表演唱《回娘家》、打莲湘《庆丰年》等,一个个由村民表演、反映当地内容的节目,吸引附近村民前来观看。此次演出也拉开了秀洲区文化示范区创建“百姓微舞台”专题演出月活动的序幕。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沈晓珍参加了活动。
文化示范区创建“百姓微舞台”专题演出月活动,是秀洲区为加快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七个一”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专门举办的活动项目。此次专题演出月活动,时间统一在11月举行,具体操作是由1个村(社区)牵头,联合周边3—5个村(社区)共同举办,全区总共将举办22场演出。
据了解,此次专题演出月活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群众性,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自己来策划、自己来组织、自己来举办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六)2014’天凝镇第三届乡村文化体育节闭幕式举行
11月3日晚上,由中共天凝镇委员会、天凝镇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天凝镇第三届乡村文化体育节闭幕式暨天凝镇第三届排舞大赛在东顺村文化礼堂大舞台举行。天凝镇和嘉善县文广局、县文联的领导出席闭幕式,观看比赛并为获奖队伍颁奖。
当晚的闭幕活动首先进行排舞大赛,洪溪村辣妈宝贝表演的《盛世欢歌》拉开了天凝镇第三届排舞大赛序幕。来自行政村、社区的12支排舞队在舞台上各展身手,精致的服装,优美的舞姿,激情四射的音乐,让在场上千观众欢呼雀跃。比赛现场竞争激烈,亮点纷呈。尤其值得赞美的是,平均年龄已60多岁的天凝社区老妈妈排舞队,是当天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表演团队,她们矫健的身姿,轻快的步伐,成为赛场上“明星”。经过大赛评委评比,天凝社区等6支排舞队获得了本次大赛的金奖;三发村等6支老年排舞队获得比赛银奖。
最后,进行此次乡村文化体育节的颁奖仪式,出席的领导为文体节期间开展的乒乓球赛、卡拉OK赛、老年门球赛、灶头画大赛、排舞大赛等文体活动获奖者一一颁奖。至此,为期一个月的以“践行群众路线、欢动文化礼堂”为主题的2014’天凝镇第三届乡村文化体育节圆满闭幕。
(七)2014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圆满落幕
11月15日晚, 2014中国?海盐南北湖文化旅游节圆满落幕。当晚,一台由海盐本土演员担当主力的闭幕式文艺晚会在县大剧院完美演绎,展现了海盐人民蒸蒸日上的文化风貌和“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海盐精神。海盐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章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林华,县人大副主任马小平出席,与广大群众一起观看了整场演出。
本届文化旅游节以“优美、优质、优雅”为主题,坚持节俭办节理念,自9月21日开幕以来,共举办了中国·海盐旅友大会、金秋交响音乐会、舌尖上的南北湖、绮园菊花节、寻觅海盐“优雅人家”等12项精彩活动,充分挖掘了海盐独特的生态自然和地域文化元素,展现了市民的优雅生活,提升了海盐知名度。
(八)海宁“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展演”落下帷幕
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海宁市开展了“美丽海宁大舞台”2014年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展演活动。活动由海宁市群众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主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各镇(街道)党委联合承办,市文化馆执行承办。活动以镇(街道)为单位,组织2013年建成的首批31个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文艺展演,演出共12场。据统计,12场展演共有1500余名演员和群众参与,展演节目达160多个。展演活动从6月26日开始,历时四个多月,于10月30日圆满落下帷幕。
(九)海宁斜桥被授予首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称号
11月6日,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授牌仪式在建德新叶村举行,此次共评出第一批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22个,其中,传统戏剧特色市2个,传统戏剧特色县(市)5个,传统戏剧特色镇(街道)5个,传统戏剧特色村10个。海宁市斜桥镇凭借“海宁皮影戏”榜上有名,列入浙江省传统戏剧特色镇(街道)。省领导葛慧君、郑继伟等为传统戏剧特色市、县、镇、村授牌。
斜桥镇是海宁皮影戏的主要流传区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间婚嫁、寿庆、孩童满月、祈神等场合的常演节目。斜桥镇拥有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教学基地1个,年轻学徒十几名。近年来,斜桥镇还专门成立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对皮影戏保护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协调、组织和指导。目前,已收集图片、录音、录像、实物等皮影戏资料数百件,恢复成立了斜桥皮影戏剧团,设立海宁皮影戏传承教学基地,培训发展少儿皮影艺术人才300多名。接下来,斜桥镇将进一步加大投入,编创出更多既有海宁皮影戏地方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新意的皮影戏剧目,并进一步扶持老艺人、培养村级传统戏剧接班人和年轻传人,使斜桥传统戏剧之乡绽放光芒。
(十)浙江省文化礼堂乡村排舞大赛在桐乡举行
11月9日,“美丽浙江 幸福乡村——浙江省文化礼堂乡村排舞大赛”在桐乡市市政广场举办。本次排舞大赛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馆、浙江省舞蹈家协会、浙江网络电视台承办。
作为今年全省排舞系列活动之一,大赛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大赛于今年3月启动,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省各地文化礼堂的47支排舞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为提高参赛队伍素质,浙江省文化馆还于7月初举办了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排舞师资培训班。大赛分上午和下午两场进行角逐。组委会根据参赛者的仪容仪表、音乐节奏、舞步等综合表现评出金、银奖。当晚还举行了颁奖晚会。
嘉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报务体系示范区办公室
2014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