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11期
发布时间:2015-02-03 10:39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2-03

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519

 

【要闻信息】

谢毓敏同志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论坛上发言.......1

2014上海首届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在浦东举行.....................3

●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启动试运营.....3

 

 

谢毓敏同志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论坛上发言

 

本月20日,2014中国文化馆年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论坛在宁波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示范区创建亮点、公共文化服务改革经验的主题展开研讨,我区副区长谢毓敏同志受邀参加并作“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交流发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戴珩作专家点评。

谢区长把浦东的实践经验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创设、完善“浦东宣传文化发展基金”。每年投入约8千万资金,突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资助奖励。二是为社会参与搭建一批展示平台。浦东坚持通过连续举办浦东文化艺术节、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等活动载体,依托《中国文化报》举办“美丽中国”全国文化新地标摄影大赛和展览,为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铺设展示平台。三是鼓励社会力量成立民非机构参与浦东文化建设。浦东积极培育和引导有意投身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力量成立民非组织,在前置审批、活动组织、宣传推介等环节加大服务力度,采用委托经营、购买服务、合作共管等模式鼓励发展,目前登记在册的区级文化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机构已达76家。

通过以上一系列努力,全区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当中来,极大地丰富了浦东公共文化活动的内涵,有力地提升了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戴珩点评浦东做法,“起步早、手段多、品味高、成效大、有机制”。他同时也对浦东下阶段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要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建设;要建立政府、社会和市场之间的适度平衡和良性的互动竞争关系。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张永新司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任务。

 

2014上海首届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在浦东举行

 

1212,首届上海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在浦东喜玛拉雅美术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大美术馆、艺术馆及大中小学的160余位学者,研究人员,教师及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了互动交流。

论坛围绕“馆校合作”、“创意公教”和“社区渗透”三个版块展开。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钱初熹教授以“艺术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及其愿景”为题做主题演讲;中华艺术宫、进才实验小学、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龙美术馆等机构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公共美术教育案例。他们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美术馆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角色和可行的路线方法进行了探讨。

论坛还另外设置了“馆校合作”和“美术馆公共教育中的问题及改进”两个主题讨论,多所学校在交流中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馆校合作方案;来自美术馆、艺术机构、艺术媒体的嘉宾则以从业者与参观者的双重身份,客观分析了美术馆公教中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此次论坛进一步推动了美术馆公共艺术教育各方的深入思考与广泛交流。

 

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金海文化艺术中心

启动试运营

 

本月28日,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曹路大居)正式启动试运营,开放当日即接待市民群众约3000人次。

作为浦东首个大居公共文化配套设施,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已配备影剧院、多功能厅、图书馆、综合排练厅、展厅、培训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及少儿活动室等功能场所,未来将面向周边近20万居民提供文化学习、文艺观赏和休闲娱乐等公益文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是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的一项实践探索,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形式委托民非机构实施运营管理,成立理事会作为决策和监督机构,建立起“政府委托、社会运营、理事会决策、社会监督”的大居文化中心运营模式。该项试点,是我区探索“公办民营”、促进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一次积极尝试,为未来浦东大居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工作简讯】

○本月,2014上海国际钢琴艺术节在证大喜玛拉雅中心大观舞台拉开帷幕,多位全球知名钢琴大师联合上海爱乐乐团献上6场高水准的演奏会。本届艺术节由上海证大集团联合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共同举办、浦东新区文化发展基金支持,设立大师音乐会、校长论坛、艺术教育工作坊等多个单元,并首次推出“中国原创钢琴作品国际推广计划”,是社会力量主导推动的又一项高水准、国际化公益艺术项目。

○近日,2014陆家嘴“梅园杯”国际藏书票邀请展在陆家嘴金融城文化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5个国家的110名作者共带来390幅精美的展出作品。作为陆家嘴街道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动,“梅园杯”已有十数年历史,并已成为陆家嘴地区国际文化交流的亮点项目。    

4日,“百姓戏台·走进临港——海上心声·书香临港”诗歌朗诵会在南汇新城举行,童自荣、梁波罗、殷之光等15位朗诵名家同台献声,演绎了众多临港人的诗歌创作。诗歌征文是临港地区的特色活动,连续举办七年共征集作品3000多篇,出版“街风海韵”诗集6本,带动成立了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申港社区等6大诗社。

○浦东民营公益艺术机构阵营增添新成员。本月,由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变身而来的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正式对外开放,推出开馆大展——“多重宇宙”。M21由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展厅面积近9万平米,可以支持户内外多种类型和规模的文化活动。M21将为市民体验艺术活动提供新的平台。

○浦东百场文艺巡演首度走出浦东。125日,“心桥艺相连——浦东·闵行六桥群众文化展演”在宣桥落幕。过去两周,分别在闵行的马桥、虹桥、颛桥,以及浦东的康桥、祝桥六地上演,搭建起群众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之桥。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以浦东传统文化传承为抓手,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多元化,连续三年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近日,艺术指导中心从我区49项非遗名录中挑选了多个适合进校园的项目,先后在多所中小学校园里与学生们进行了展示互动,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16日,东方艺术中心发布2015东方市民音乐会全新菜单,并公布音乐会周末版定价305080元,学生票15元。2006年以来,在新区文广局的支持下,东方市民音乐会坚持“高贵不贵,文化亲民”,把高雅艺术送进百姓生活,引进国内外名家名团演出以低价造福广大市民。经过近十年的实践,该项目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性、艺术性、普及型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本月,“渊于传统走出经典”倪大呆中国画画展、“海上写意——迎新年上海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先后在浦东图书馆与市民见面。浦东图书馆作为免费开放的公共服务空间,坚持每月引入高水平的公益文化展览,成为广大市民艺术欣赏和艺术学习的重要平台。

    ○近日,浦东三林文化中心举办以“十年春华 感恩回顾”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三林文化中心建成开放十年以来,已服务市民480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上海市特级文化中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