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楚雄州文化体育局关于开展2014年度工作考核的通知》安排,2015年1月5日至9日,州文化体育局组织五个考核组,对10县市和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以下简称州级三馆)进行“一督查两考核”,即督查2014年第三、四季度创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10县市人民政府2014年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代州绩效办考核),考核10县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州属三馆完成2014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工作。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座谈反馈等方式对三块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记录、考核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同时提出下步工作要求。
一、重点工作完成总体情况
(一)全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楚雄市:图书馆提升改造的设施图纸正在进行第二轮修改,正办理施工许可等相关证照;市文化馆提升改造工程已形成方案并完成了初步设计;鹿城镇文化站已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已完成人孔桩浇灌;紫溪镇文化站于2015年1月7日进场开工;东华镇文化站已完成提升改造,吕合文化站做收尾工作,市广电中心工程主楼已经封顶,现已进入了装修阶段。双柏县:新建图书馆、妥甸文化站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禄丰县:新建的中村乡文化站完成地勘,实现三通一平,正在制作规划。武定县:图书馆基础施工建设接近尾声。永仁县:公共体育场完成总工程量的88%,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内装修基本完成,进入室内外彩绘和展厅设计阶段。元谋县:新建图书馆和文化馆已完成项目选址,可研报告、环评登记、土地勘测定界,正在土地征地前期摸底工作;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元谋猿人遗址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项目区勘测定界及矿压、地灾、水保、土地复垦等项目支撑性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件等工作,项目规划文本已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南华县:图书馆建设项目一楼已建设完成。牟定县: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正进行装修。姚安县:适中乡文化站扩建工程完成三通一平。大姚县:核桃博物馆正在装修布展,预计将于2015年春节开馆。
(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
1.博物馆、文化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除南华县、牟定县外,其它县市均已按标准配置完成;州文化馆、禄丰恐龙博物馆已签订合同,正在采购之中。 .网站建设。禄丰恐龙博物馆已签订合同、正在政府采购,元谋、姚安博物馆已建成,正在开通试运行;其它州、县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均按创建要求,三馆网页互链,网页按设置栏目突出特色、丰富内容。
2
3.数字资源建设。全州1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国家图书馆移动阅读数字资源已经全部开通,每个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达260TB;特色数字博物馆、“梅葛”数字资源库、中国彝族文献特色数字资源库正在建设;“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集群”各县市已拟定方案并下发到各乡镇,正在积极争取落实经费购买软件。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11个公共图书馆已基本完成,建设率达80%。乡镇、村(社区)正在准备投入建设。
(三)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
全州进一步巩固2013年已建成18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成果;2014年全州建设8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实施项目的县市已制定方案,按“八个一”的要求组织实施,预计将于2015年5月前完成建设。
(四)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各县市的新建项目、提升改扩建项目、活动场所建设都加强了各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初步实现“六整合”,即整合规划设计、整合存量资源、整合建设项目、整合资金、整合人才资源、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形成合力,调动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和文体活动的开展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建共享和有效利用。
(五)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全州26个示范区文化站、58个村(社区)文化室均按照“十个有”和“九个有”的标准规范化建设,部分文化室正在加强和完善文化计算机数量不足和文体活动场地缺少等问题。
(六)加强过程管理
全州创建单位按照文化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联络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创建规划和制度设计监管机制、信息报送和社会宣传制度,对创建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细化;州、县市、乡(镇)三级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和办公室,全面统筹指导示范区创建和承担日常工作。各创建单位结合实际,利用读报栏、黑板报、宣传栏、户外广告、车身广告、LED电子显示屏、手机信息等载体,使创建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通过完善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培强信息员队伍等方式,集中打造了姚安县“3+1”模式、武定县“村村响”工程、元谋县“七小文化工程”等一系列特色亮点信息。
(七)文化志愿者队伍组建落实处
创建单位都加强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做到有队伍、有制度、有服务项目、有活动成效,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档案,下派了“三区”人才,并加强了培训和管理。
(八)开展基层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县市、州级三馆均完成了基层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的任务。
(九)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度考核
各创建单位对照示范区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对2014年创建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并撰写了自检自查报告。
(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各县市已按照《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上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并结合县市实际开展了公共文化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十一)总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10县市、州级三馆总结提升了节庆文化活动、农文网培学校建设、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资源转化、流动博物馆展览、中国彝族文献图书馆建设、 “大家乐”广场舞蹈活动、乡镇文化站“八个一”管理模式、扶持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3+1”模式、七小文化工程10大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二、创建工作特色亮点
楚雄市:一是工作经费、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市政府常务会于2014年11月讨论通过了关于给予每个村级示范性文化室5万元创建工作经费的决议;三是充分发挥示范性文化站、文化室的示范引领的作用,子午镇文化站、以夸口文化大院、东华镇文化站、吕合镇文化园、彝人古镇社区文化活动室已成为州内外文化建设的学习、交流、培训、调研基地;四是按标准建成文化馆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20台;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配置电脑15台以上、社区文化室5台以上、村文化室配齐3台以上;五是在文体广电旅游系统选派了18名具有专业特长和一定业务能力的同志做为“三区”人才工作队员充实到个乡镇18个村委会;六是筹集文化惠民资金5.6万元,公开招标采购了30套博卡BNS-2315、移动式有源舞台音响设备,配发给30支民族民间艺术团及业余文艺团队。
禄丰县:一是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公共读报栏、乡村学校少年宫、老年活动场所的科学规划和综合利用,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列入县政府实事;二是落实创建经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创建机制;三是县图书馆在火车南站建设流动书屋,为过往旅客、候车旅客、附近村庄群众、农民工、残疾人等提供便民文化阅读;四是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4年10月,代表我州接受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中期督查。
武定县: 一是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文联联合实施了武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投资20万元,组织州县专业人员,对全县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搜集整理,建立了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二是在全县行政村实施“村村响”工程126个,实施农村“小广场大喇叭”项目150个;三是建立乡镇文化站季度流动红旗制度,推动全县文化站规范化建设。
双柏县:一是县财政拨款15万元招录演职人员10名,每人每年补助18000元;二是部分撤并后的学校改建为文化活动室和传习所,学校与文化站、文化室有效互动,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三是采取“作品考核”制度,对非遗传承人实行“一年考核一聘用”;四是建立官方微信平台“秘境双柏”,全方位宣传民族文化和示范区创建工作,点击率已达10万人次;五是县图书馆开展赠书、春联、图书流动进校园、警营、企业、农村“四进”活动,开展读者征文、国学经典诵读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六是县“两馆”到农民工群众及看守所在押犯人中开展特殊人群文化服务活动;文化站在醒目位置悬挂“WIFI免费上网”提示牌吸引青少年到文化站读书学习。
永仁县:打造“站、室”地方特色。宜就镇文化站突出宜就器乐演奏传习所的传习活动,莲池乡文化站突出彝族民俗的展示;拉利坪村以“农文网培”为亮点、羊西道以彝族诺苏支系文化为亮点、老怀哨以彝族俚颇支系文化为亮点,羊旧乍以蚕桑产业为亮点,通过特色文化站、室的打造逐步向全县其他文化站、文化室辐射、推广。
元谋县:一是突出特色抓创建,立足“元谋人文化”、“花灯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地特色文化,使之融入到创建工作之中。二是“元谋花灯文化”服务品牌立足“七小文化”工程实施抓建设,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元谋花灯”特色课堂,组织引进省级专家30余人,分20批次到元谋开展花灯等文化基础知识培训。三是“元谋红色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注重“红军革命历史文化”打造,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了红军展陈馆布展工作,在9月上旬开馆服务群众。
大姚县:文化馆招聘了2名专职讲解员;石羊镇文化站充分依托红军长征过石羊的历史,收集展品,打造红色会馆,开展了乡镇文化站“十个有”规范化建设。
姚安县: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分解立项督查的重点工作、政府20项重点工作和乡镇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
南华县:图书馆“送书下乡”即图书流动服务工作开展扎实。特别是国家文化部、财政部配发的图书流动服务车接回后立即投入使用,半年时间开展流动服务30余次;对村文化室对开放时间、开放内容、村文化室指导员和管理员的职责进行了公示。
牟定县:为进一步打造“左脚舞”文化品牌,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每年支持“北漂”的非民荣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左脚舞推广,使得“左脚舞”文化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多方协作、合力推进村级文化室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广经验。
州博物馆:制定了《楚雄州流动博物馆管理办法》,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采用馆内兼职,一人多岗的管理模式,深入开展 “进农村、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进机关”的六进活动,把三个专题展览办到基层,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不能有力推进。新建的元谋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双柏县图书馆和妥甸文化站、禄丰县中村文化站未开工建设;楚雄市的“二馆”提升改造处在前期准备工作;姚安县适中乡文化站的扩建至今未动工。
(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南华县、牟定县文化馆未按标准配置完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二是各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虽然都建立了网站,但是内容还不够丰富,还有“天窗”栏目,亟待补充完,馆网站之间还没有完全相互链接,各类文化信息资源还不能共享;三是县、乡公共图书馆虚拟集群网络建设工作滞后,未能按建设方案要求推进。
(三)认识有差距,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一是部分县市未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县委、政府的督查内容和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未建立对乡镇文化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影响了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州图书馆对部分创建指标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进行分解落实,档案材料杂乱、不齐,未能按照要求完成创建指标。
(四)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规范化建设要求有待加强落实。农文网培学校建设和开展培训活动有待规范和加强。痕迹档案材料不齐全、不规范,档案台账有待完善。设施、设备存在闲置的情况,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内容单调,没有形成常态化。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不够,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村(社区)文化室“九个有”规范化建设末达标,没有档案,没有宣传栏,业余文艺队没有达到国家创建标准的2支。
(五)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文化志愿者建设有制度、有队伍,但没能正常开展服务活动,特别是志愿者活动痕迹档案少之又少,这支队伍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大姚县乡镇文化站人员未按要求配齐,编制、人数都不达标。大姚县、姚安县和州图书馆都存在人员培训时间不达标的问题。
(六)创建档案材料有待完善。一是县市、单位创建办未能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统计汇总。二是档案材料存在不齐全、不规范的情况,有待完善。三是上报材料、表册需要加强审核把关,提高质量和可信度、可用度。
(七)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突出。新建及改扩建的重点项目,在上级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县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八)机制不活、人才缺乏、后劲不足的问题突出。一方面,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化队伍,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乡镇文化站,编制少、无人员等现象较为严重,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变动快的问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文化人才培训的专项经费,人才培养和引进困难重重。
(九)统筹协调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缺少统计。各创建单位均不同程度的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初步实现共建共享,但都没有对共建部门、整合的项目、资金、场地、人才进行专项统计,缺少完整的数据统计表。
(十)沟通不足、业务指导不力。考核中反映出州级三馆对县市三馆、县市三馆对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的创建工作指导、协调、帮助不到位,导致部分创建工作指标完成滞后。
(十一)缺乏保障、运行困难的问题突出。村级和社区文化设施效能发挥不充分,部分村级文化室只是空挂一块牌子,缺少活动经费及活动内容。特别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边远山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
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