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工作信息第13期
发布时间:2015-02-13 15:2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2-13
信息类型:工作进度 2015年1月30日
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工作情况报告
国家创建办:
2015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将进入冲刺阶段,天津市河西区紧扣标准、找准差距、加快进度,突出制度创新,努力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月份各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浓厚创建工作氛围
河西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创建示范区的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拓展媒体宣传渠道,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不断浓厚创建工作氛围。1月,河西区与中国文化报社签署合作协议,河西区将从2015年1月起,每月在《中国文化报》刊登1期创建工作新闻,对河西区创建的各项内容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强与市级媒体、区级媒体合作,《天津日报》、《今晚报》、《渤海早报》、北方网等多家市级媒体对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报道,《天津日报·新河西》、河西有线电视台等区内媒体持续以专版、专栏形式报道河西创建工作。不断扩大社会宣传覆盖面,设计印制创建示范区宣传手册、宣传海报等各类宣传品,发动街道、社区力量,积极利用社区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组织开展入户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百姓的认知率和参与度,为推动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宣传氛围。
二、强化制度设计研究为创建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河西区在参加国家文化部组织的“制度设计调度会”后,结合专家点评,对照本区的制度设计工作中的问题,邀请专家对河西区的“制度设计研究”及示范区创建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以确保我区创建在后续的工作中按照预计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相关工作。1月28日,河西区邀请了来自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召开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会,河西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区政协及区文化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工作会。会上河西区首先介绍了创建制度设计研究进展情况,对河西区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以及数字化建设与创建工作的融合情况进行了汇报,由在场专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会后,河西区将根据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我区的制度设计研究内容,使之成为创建成果的一大亮点,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坚强的支撑保障。
三、全面加快设施建设速度 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不断加快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项目建设,由政府办、国资委、国投公司、信息办、文化局等单位联合推进,目前已完成了装修设计方案,正在由国资委进行招投标工作,同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正同步推进中心内设施设备的采购工作。二是落实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使用情况。全区13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均已完成并陆续对外开放,目前正在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功能标识等内容。三是加快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进度。根据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功能设置要求,对面积已达标的社区文体活动室93个进行不断完善,加快面积和功能未达标的社区文体活动室的建设进度,争取早日规划完成。四是落实好共享工程设备配置。配合市文广局完成了文图少三馆和13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享工程电脑的配发、网络布线工作,完成了对13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享工程情况的实际走访。
四、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我区自2014年实施了以“文化365,快乐在河西”为主题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以来,调动了基层文化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活跃的文化氛围。今年重点推出2015年“文化365,快乐在河西”文化惠民系列活动超过1000场,较之2014年更加突出重点,注重条理。与山西晋中的文化干部联手组织津晋文化交流专场演出,使天津的观众在本土领略晋中文化的精华和津晋文化融合后的佳作,同时将山西晋中的80多幅优秀书法作品在天津群艺馆展出;在区文化馆组织开展了大型摄影公益讲座,邀请了著名摄影家常津生为广大摄影爱好者进行讲解。区少儿图书馆组织开展了“我参与我奉献 我快乐 我成长”——2015年河西区红领巾公益岗志愿者招募大会、“同在蓝天下 做文明新城市人”外来务工子弟及贫困学子读书冬令营等特色青少年阅读活动。加大对特殊群体文化惠民力度,组织区文艺骨干及天津文艺广播的文化志愿者到养老院开展专场文化演出,为老人们送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