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办公室 2014年12月31日
王凯书记、苏海棠市长向沈北海常委汇报
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情况
12月11日,市委书记王凯、市长苏海棠专程赶赴南宁向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汇报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并就我市需要自治区层面支持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凯、苏海棠说,当前,玉林正处于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玉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排在全区前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加快发展中仍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希望自治区一如既往地支持玉林发展,特别是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倾斜,共同推动玉林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沈北海在听取玉林市的情况汇报后指出,近年来,玉林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玉林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创建城市中广西唯一的创建城市,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好这一平台,全力做好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沈北海认为,玉林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狠抓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决心、力度、措施都较大较有力,体现了玉林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文化设施比如王力博物馆的建设一定要抓紧,对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中的问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认真研究,予以支持。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卢仲云、李海荣等领导也听取了玉林市的汇报,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满昌学,市委常委、秘书长李玉振以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主要领导也随同拜会汇报。
凤凰在这里起飞 博白县荣获“中国杂技之乡”称号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杂技事业,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杂技家协会推荐,中国杂技家协会实地考察和审议,并报中国文联备案,2014年8月17日,中国杂技家协会决定命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为“中国杂技之乡”,这是长江以南地区目前唯一的中国杂技之乡。12月5日,博白县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代表讲述了博白杂技的发展概况。
博白是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县,经过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融合了客家居民、本地先民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客家杂技艺术,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一支独树一帜、富含特色、广获赞誉的优秀文化品牌。
据悉,博白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杂技事业的发展,成立了博白县特色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强化了对博白杂技产业的领导,并把博白杂技列入《博白县文化产业发展2013—2025年规划》,使博白杂技在发展壮大上有了保障。如今的博白杂技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活动相互融合,重大节庆、晚会表演、店庆婚庆等都有杂技的助兴演出。同时,博白杂技跨出国门,先后赴新加坡、韩国、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西班牙、越南、沙特阿拉伯、美国、加拿大、瑞士、南非、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30多个国家(地区)演出,为中国杂技走向世界作出了可喜的贡献,成为国外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文化大使”。如今的博白杂技在国内外拥有很高的声誉,年均演出达3000多场以上,观众达上千万人次,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博白的杂技艺术获得很多的荣誉,2001年12月杂技节目《双扛竿》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2010年11月,杂技节目《荡杆》《台圈》和魔术《川剧三变》分别获得第一届广西杂技(魔术)比赛的一等奖和三等奖。2011年6月,杂技节目《力量的抗衡》获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和第三次全国杂技比赛最佳演员奖。
博白杂技艺术从创建至今,走过了58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及海外媒体纷纷报道博白杂技所取得的辉煌业绩。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客家足迹行》摄制组专程到博白拍摄杂技艺术,向全世界播放。博白杂技艺术作为客家大县的文化名片驰名中外,饮誉四海。(谢冬梅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