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示范区创建工作步伐加快,服务升级
2015年1月,嘉兴市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考评总结上一年度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新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与目标任务,提档升级嘉兴各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加快我市示范区创建步伐。
一、我局赴京参加《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培训班并参与座谈交流
为迅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精神,文化部于1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学习贯彻培训班,我局陈云飞副局长代表浙江省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文化局参加培训。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深改组会议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意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新要求,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祁述裕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就《意见》及《指导标准》解读,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等,分别进行了专题教学。
在东部地区培训交流座谈会上,陈云飞副局长代表嘉兴市作了交流发言,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副司长陈彬斌等参加座谈,并对嘉兴的发言充分肯定。陈局长在发言中表示,嘉兴将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以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最新要求,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创新实践、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紧出台相关标准,二是要做大做强“文化有约”品牌,三是要全面推广文化馆总分馆制,四是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
二、我市示范区创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得到专家肯定
1月22—23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制度设计研究工作调度会,文化部公共司有关领导和文化部聘请的相关专家分东、中、西三组听取了情况汇报,并“一对一”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汇报了我市制度设计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初步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安排。专家组认为,嘉兴市自示范区创建以来,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扎实,既有面上的满意度和需求调查又有各地的创新点的普查,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二是重视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部分研究成果已形成制度性文件,成效明显。同时,专家组也对我市制度设计研究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市将按照专家组的建议加快推进,力争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验收评审。
我市高度重视制度设计研究工作,自申报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制定符合创建要求、具有嘉兴特色的制度设计研究方案。特别是2013年12月文化部召开制度设计评审会议以后,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我市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更加突出科学性、现实性和前瞻性,并落实人员和资金保障,加强过程管理,加快推进研究的进程。围绕《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总课题和《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嘉兴市镇、村文化员管理体制与统筹机制》两个子课题,组建了由本地公共文化专家和市、县、镇三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公共文化单位中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课题组,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嘉兴市对县市区文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考评
1月,嘉兴市文化局考评组分别对嘉兴市各县市区文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及相关文化工作进行考评。考评内容包括各地2014年度主要文化工作情况、推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各项创建指标开展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考评组还实地走访了文化礼堂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了解了相关设施的管理及运行情况。
考评组对各县市区创建工作均表示肯定,并希望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任务和时限,对照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考核目标要求,逐项逐条自查,明确工作计划。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在考评中指出,2015年的创建工作要分别以问题、项目、创新、需求为导向,做好查漏补缺、全力推进、提高效益、服务大众工作。
四、嘉兴“文化有约”平台推出3.0版本
近期,嘉兴“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3.0版本正式开放使用。这个全新的网络平台较此前版本,除在网页美观度上有了明显提升外,还新增了十大功能,将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加便捷的操作体验和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日均3000的访问量和130多万的总点击率,也充分说明了“文化有约”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和受追捧力度。登录“文化有约”网站,点击、预约喜欢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这已成为我市广大市民不约而同的选择。
从1.0到2.0到3.0
不断换“芯”的公共文化服务之路
2011年7月,嘉兴“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诞生。该平台旨在移除公益性文化场馆门槛,培养群众主动走进文化场馆亲近文化、接纳文化的习惯,并提出了“文化休闲何处去,公益场馆零距离”的口号。展览、培训、演出等各类活动,全方位、多层面供城乡居民自由选择,着力将公益性文化场馆打造成人民群众文化休闲的首选基地、知识信息的获取基地、提升素养的专业基地、文艺团队的辅导基地及成果交流的展示基地。
2013年7月,“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改版升级,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引入团购式服务供给界面,将所有活动资源包装成文化产品统一上架,让市民通过预约方式参与相关活动。
2014年初,“文化有约”项目被列入2014嘉兴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各种完善和深化举措陆续推出,《嘉兴市全面推进“文化有约”项目实施意见》、《嘉兴市“文化有约”项目资金补助暂行办法》接连下发,前者着眼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基本职能作用及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方面,后者明确对市本级公益性文化场馆“文化有约”项目进行补助,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社会力量推出“文化有约”项目,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但伴随着平台的投入使用,不少问题随之出现——如部分用户无法收到预约验证信息;预约模式问题使所有活动只能先到先得,造成文化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网络性能问题让网站在用户流量骤增时出现访问速度缓慢、无法访问甚至系统崩溃等现象;后台操作问题让网站无法及时增加新的功能模块等。日渐落后的技术、较为繁琐的操作和难以更新的功能,要求我们必须提升和改进现有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以便让市民有更加舒适的操作体验。
全新操作平台、多种预约模式、积分管理模式……
增设全新功能多达10项
打开“文化有约”网站,崭新的页面让人眼前一亮。最新活动、亲子活动、艺术鉴赏、场馆推荐、文化资讯等各个板块将各种资源分门别类地排列出来。网站页面看起来更加漂亮,各项活动内容也一目了然,最为方便的是项目何时开始预约也有了提前通知,这样用户就可以踩着点上网来预约了。全新的3.0平台在活动资源稀缺项目上还推出了自动摇号这一功能,更让用户眼前一亮。
三网合一短信发送,确保移动、电信、联通用户都能收到预约验证短信;引入多种预约模式,提高参与的公平性并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可视化活动进展状况,开通活动签到、用户打分评价反馈等功能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用户积分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培养用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我要参与”和“我有话说”等互动模块,让市民可以自由表达个性化文化需求;网站平台迭代升级提供扩展式功能添加模块,可实现平台不断更新完善……此次新增的十大功能,除有针对旧版本局限而进行的突破外,更有不少创新之处。
全新的3.0平台不仅是对原平台不足之处的改进和完善,专为‘文化有约’定制,由专业程序员从底层开始设计和建模的新网站实现了管理的高效、服务的优质和资源的整合。新平台新建的全市接入和城市联盟功能还可以将文化资源扩展到全市上下和周边城市,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大共享和大参与。而下一步,“文化有约”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还将推出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手机APP软件,让每个市民都能将公共文化资源轻松揣进自己的“口袋”。
五、2015年度我市农村文化礼堂服务菜单“出炉”
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文化阵地的升级版、综合体,旨在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着力打造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农村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以及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为充实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按照省文化厅相关文件要求,2014年,我局开始推行文化文联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多达238项的服务内容为广大农村居民带去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2015年,为深入推进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内容建设,切实做好供需对接,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我们继续重视开展“菜单式”服务活动,把该项工作作为服务基层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制作需求“菜单”。1月初,《嘉兴市2015年度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出炉”,接受全市所有文化礼堂“点单”。此次推出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主要包括:表演艺术、讲座展览、辅导培训、手工技艺等四大类,服务内容涵盖音乐舞蹈、书画摄影、送书送戏、声乐器乐、曲艺戏剧、非遗保护等195项。这些服务“菜单”将面向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全年均可点单。我局将根据各地文化礼堂点单情况,安排相关工作,协调各县(市、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礼堂送服务活动。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精心策划“菜单式”服务活动,设计各种适合群众、针对性强的文化服务项目,创新活动形式,为广大群众送去更多、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菜单式”服务活动,不断增加供给能力,使文化资源配置更具科学化、高效化、便民化,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六、嘉兴市非遗中心积极开展第八个“服务传承人月”活动
1月23日,嘉兴市第八个“服务传承人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秀洲区非遗工作会议在新塍镇政府举行。
近30位嘉兴市非遗传承人实地参观了省级非遗产项目及省级传承教育基地,随后参加了第八个“服务传承人月”活动启动仪式暨秀洲区非遗工作会议。会议对2014年非遗工作作出总结并交流经验。宣读了秀洲区第一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及2014年补助名单,随后颁发了相关证书。享受省、市补助的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人),由市、区相关领导发放了慰问品和慰问金。
接下来,我市将严格按照省厅“服务传承人月”的文件具体要求,继续开展传承人体检、技艺展示等相关活动,全面做好服务传承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