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鄞州区打造“五维”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5-04-17 15:09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4-17

为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便捷吸引更多百姓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近年来鄞州区不断拓展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时间、空间、功能、方式界限,以区图书馆为中心,以流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无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补充,探索建立起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阅读需求的“五维”图书馆立体服务新模式,在全区形成了1个中心馆、66个分馆、103家“天天读”公共电子阅览室、2个汽车图书馆和65个汽车图书馆服务点、1个数字图书网络平台、1家无门图书馆、224小时图书自助服务点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目前鄞州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达38万人,年均图书借阅量达300万册。主要做法如下:

一、“中心图书馆”资源丰富,服务多样化。

一是资源整合,馆藏丰富。鄞州区国内首创公共图书馆市、区合作共建模式,于2004年建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资源共享”的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该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各类馆藏纸本图书96万种、121万册,音像资料13554种、37168册,阅览座位3000个,公共计算机150台和网络信息接点1200个。图书馆每年平均新入藏纸本图书10余万册,音像资料近4万册。二是全年开馆,免费服务。中心图书馆365天无休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84小时以上,是国内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承诺“馆内所有服务项目一律免费”的公共图书馆,除图书借阅这一基本服务外连上网、复印、培训等衍生服务项目也全部免费。三是服务拓展,功能多元。除做好书刊借阅等公共图书馆常规服务,中心馆尤为重视服务功能衍生、内容拓展、形式创新。馆内除借阅区外还设有公众教学区、报告厅、影视厅、展览厅、小型音乐厅、文化沙龙及活动中心等公共区域,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信息查询、图书荐购、影视鉴赏、文化展览、报告讲座、少儿活动、文化休闲等多项公益服务。创办了“明州大讲堂”“明州展览”“明州阅读沙龙”“红牡丹国际书画交流社”、“漂流书库”、“未成年人读书节”等公益项目,仅2014年就举办公益讲座、沙龙、展览等文化活动112场,绘画、书法、英语、舞蹈等公益培训6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

二、“数字图书馆”使用便捷,超越多重界限。

一是数字资源库突破了容量界限。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的数字图书馆在容量扩增上有着实体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低成本、高效率、空间大”优势。鄞州数字图书馆除将近70万册的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经数字化处理后放到了该平台上,还整合了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及全大市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共有6个馆藏目录数据库、12个外文数据库、6个中文数据库、4个特色数字文献数据库,9953万篇中外文期刊、668万篇博硕士论文、1481万条中外文专利、54万条中外文标准,可供检索的元数据达1.47亿条。还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信息中心(NSTL)平台和谷歌(Google)学术搜索等国内外大型文献服务系统。二是数字资源使用突破了时空与人次界限。宁波全大市读者随时随地可便捷地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该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仅需输入借书证卡号密码后就可免费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进行搜索、查阅、阅读、下载等功能,而无需奔波于实体图书馆、站在书架前一本本检索查询纸本图书,也将图书的“共享性”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从“一本纸质图书一个读者”到“一本电子图书无数个读者”的转变。三是与新媒体实现无缝对接。2012年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以数字图书馆为依托开通了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读者通过在手机、平板电脑上安装鄞州数字图书馆客户端软件后就可便捷地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查阅、下载、续借、预约等各项图书馆服务,使数字图书馆成了读者的掌上资料库。

    三、“流动图书馆”覆盖面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一是服务点拓展快速高效。鄞州现有两辆“汽车图书馆”,每辆均可装载书籍2000册,配有电脑、打卡机、无线上网设备及空调、投影仪等,可提供咨询、办证、图书借还、预约和电影放映等多项服务。目前全区共建有“汽车图书馆”服务点65个,累计上门服务3320次,行程7.2万公里,借阅图书19万余册,接待读者16万余人次。二是服务方式灵活主动。“汽车图书馆”的“三选两定”服务模式即服务点选择、服务时间与地点、装载图书种类均可按需而定,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一月一次上门服务,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把服务点延伸至各个有需求的角落,而且变图书馆传统“守株待兔”的被动服务为“送书上门”主动服务,有效提高了中心馆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三是闲置书籍物尽其用。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推出“漂流书库”爱心计划,通过多渠道向市民征集爱心书籍、多途径架起书籍供需双方沟通桥梁、多形式服务不同漂流点受众群体,目前已建立漂流点59个,累计征集图书9万余册,漂流书刊6万余册,受惠人次10万余人,书籍漂流足迹遍布山区偏远学校、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军营、企业、新鄞州人聚居区,并远涉河南、贵州、云南等地,“物尽其用,让闲置的书籍流动起来,让甬城每一个爱书人有书读”的爱心漂流初衷正逐步实现。

    四、“无门图书馆”诚信为本,零门槛开放。

一是图书借阅不设门槛。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自2011年起全面实行“免押金办理借书证”新制度,广大市民只要持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簿、社保卡、驾驶证、军人证、护照等)就可不用缴纳押金免费办理图书馆“借书证”,每本借书证最多可借阅书刊5册、光盘6本。二是开办分馆不设门槛。区内各镇乡(街道)、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等基层地区及集体单位只要有阅读需求,均可向鄞州区(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提出申请,经审核具备了场地、人数等基本条件,中心馆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在申请地免费设立区图书馆分馆或汽车图书馆服务点。各分馆的图书种类与数量按其实际需求配置,所有图书由中心馆统一编目、调配、增补,每半年进行一次轮转更换,分馆管理员由中心馆统一培训管理,并与中心馆实现“通借通还”。目前已设立401家农家书屋,18家企事业分馆,12家机关单位分馆,3家部队分馆。三是对外开放不设门槛。鄞州高级中学图书馆以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为基础首个尝试“无门图书馆”做法,3000多平方米的校园图书馆馆舍内无门、无监控、无摄像头,每本供借阅的书籍中亦无任何防盗磁条,书籍借还全由学生自行自助完成,自由来去无任何障碍。开馆至今8年时间有50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自助借阅,8万余册书籍的缺损率还不到10%     

五、“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服务,延伸服务触角。

一是节省了借阅时间成本。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要布点在城市街区等人流量密集度高的地方,市民随时都可凭借书证便捷地在自动图书借阅机上自助进行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操作,既不受实体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又节省了奔波于实体图书馆的时间成本。二是定向优化了图书配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采用集数字化、人性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模式,它以公共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依托,不仅具备自助借书、还书、办证、预借、查询等多项传统服务功能,实现了所有图书均在全市的“通借通还”;而且有助于中心图书馆通过对自助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定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更新自助借阅机的图书品种、数量,以提高借阅率,实现“定向投送”。

 

      (鄞州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金慧君)

                      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