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4月27日
再动员 再部署 再安排
——西宁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为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4月23日,西宁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海红,副市长、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彤出席会议。四区三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代表及媒体记者,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海红主持会议。
王彤在会上通报了前一阶段创建工作,分析了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我市下一阶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王彤指出,今年是我市全面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任务的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严。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严格按照国家考核验收的30项创建指标和去年10月国家督导组中期督导的意见,对照梳理、对照检查、对号入座,全面抓好落实。一要积极作为,突破瓶颈,完成市和区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建设任务;二要实事求是,对照标准,完成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建设任务;三要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要应地制宜,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和培育示范典型;五要强化设计,出台政策,努力形成系统保障体系;六要加强领导,定期督查,强化过程管理。
王予波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把示范区创建工作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对照标准、找出差距、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创建各项任务。一要整合资源,完善体系。要本着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共享共用的原则,建成以省、市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共用为引领,以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基本文化设施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市民文化艺术服务中心等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和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文化组织、流动文化设施建设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一体化,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实现服务、设施、队伍等公共文化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优化配置。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对已探索形成的“百姓大舞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联盟”研究思考、总结提升,凸显西宁特色。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等部门也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三要抓好硬件,提升软件。要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加大文化馆、图书馆等各级公共文化设施阵地免费开放力度。未建项目要抓紧开工、在建项目要加快进度,加大协调力度。要加快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手段,实现文化服务进村入户。四要完善机制,创新管理。要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要,扩大政府采购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保障基层群众公平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生活。要突出群众的文化参与性,将文化活动与学校教育、日常生活、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为文化发展注入鲜活生命力。要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推进文化“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五要拓宽渠道,多元融资。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创建资金落到实处。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事业产业项目,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非营利性领域,鼓励企业和个人兴办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
王予波强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涵盖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一是进一步夯实创建责任。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创建工作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推进。要有一盘棋思想,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各区县、各部门都要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严格按照各自责任分工、时限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达到创建要求和标准。要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三是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各区县、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制作专题、开设专栏、设置标语等形式提高群众知晓率,让更多群众了解创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市属新闻媒体要组织策划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我市在创建示范区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我市的文化品牌、文化形象。
本期发至: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王予波市长,王彤副市长,靳生华副秘书
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市委办公厅信息处、市政府办公厅信息督查处、秘书四处,市创建
办各成员单位,本局各领导,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