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三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45期
发布时间:2015-10-14 14:10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10-14
  

三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                    2015年618

 

  

三明市举办创建示范区文化惠民大型公益讲座之——

三明讲坛第13期《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

  

  2015年6月13日是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由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三明市图书馆承办的文化惠民百场讲座之一《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修养》在三明影剧院举行。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老师讲授,吸引了全市众多市民前来听讲,全场坐无虚席,鸦雀无声,精彩的讲座引起了听众深深共鸣。

  蒙曼老师从举止、谈吐、智慧、情感、道德谈了如何提高人的修养。修养的终极意义在于人和社会的统一,人身心的统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何提高修养蒙曼老师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二是,知行合一,不怕锤炼。三是,重其所重,有所坚守。也就是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男为谦谦君子,女则窈窕淑女。蒙曼老师的讲座为大家在如何提高修养上上了生动的一课,也让更多的人热爱历史学习,爱上传统文化。

  

三明市“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

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顺利开展

  

  2015年6月13日是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三明市开展以“保护成果 全民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此次系列宣传活动由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三明市艺术馆、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洋溪镇政府、梅列、三元、尤溪文化馆等单位进行承办、协办。

  6月12日下午,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重新开馆及非遗展演系列活动在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隆重举办,邀请了梅列区洋溪舞龙 、三元大旺鼓、尤溪稻草龙、尤溪小腔戏等进行一一展示,尤溪剪纸、尤溪非遗图片展等也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学习。

  6月13日上午,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三明市艺术馆门口举行。市人大副主任廖小华、市政协副主席陈欣、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丽珍等领导与广大市民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与此同时,非遗展演系列活动也同步进行。舞台上,三元龙船歌、三元民歌连唱、沙县肩膀戏等非遗展演项目轮番登场,期间穿插包粽子比赛、旗袍走秀、连笔空心字和茶道香道等表演。活动现场,不仅有非遗展演活动,还有本土特色产品展销:本土风味粽子、明溪客秋包、清流豆腐皮、建莲系列特产等,擂茶、米果、猜灯谜等互动活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接下来,丰富多彩的非遗系列活动将贯穿整个6月,期待大家共同分享、积极参与。

  

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6月13日是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各县(市、区)积极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保护文化遗产成果,推动普及全民共享

  将乐县举办“珍惜定格的历史、爱护不朽的文明”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展览文化遗产图片20多幅百余人扫描关注了文化遗产微信平台,发放文化遗产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宣传单2000多,吸引了1200名群众参与活动。宁化县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制作《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展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入明图片展》和《古籍保护宣传》等展板,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客家山歌传承人现场演唱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现场演示木活字印刷、客家擂茶等。文化志愿者发放《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等宣传资料1500余份。接下来还将走进宁化城东中学、三明工贸学校等校进行为期一周展示活动。建宁县组织文化技艺传承人群众展示打糯糍、包粽子、剪纸、竹编、编织香包等传统手工技艺,群众可亲自体验并免费品尝或购买现场制作的食品与手工艺品,现场还发放创建示范区宣传单1000多份接下来“传承与共享”为主题,开展非遗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系列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泰宁县:守望非遗,留住乡愁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力抢救、保护泰宁县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激发非遗守望者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热情,大力推进“独具魅力的文化县”建设,6月12日,泰宁县委宣传部、泰宁县文体广电出版局主办,泰宁县文化馆承办的寻找“最美非遗守望者”和“最受群众喜爱的非遗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在县状元文化广场举行。

  活动分为非遗节目演出区、非遗技艺展示区及文化遗产图片区。下午,在非遗技艺展示区,走马灯、蚯蚓灯、鱼子灯、桥灯、传统编织、传统打铁、雕版印刷等19个制作类项目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同时,游浆豆腐、擂茶、糍酥、青叶粽等12个饮食类项目,更是让群众既了解民俗小吃制作过程,又品尝了民俗小吃风味;在文化遗产图片区,展板上印有泰宁的非遗项目图片和项目简介,让群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县现有的非遗项目和保护情况,促进非遗保护。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非遗节目表演区,聚集了来自两镇七乡的村民和游客们,共同观看庆祝“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寻找“最美非遗守望者”和“最受群众喜爱的非遗项目”颁奖晚会。晚会一开场,上青桥灯、新桥大源赤膊龙灯、大田蚯蚓灯等在泰宁县具有代表性的花灯集体表演的灯舞联展《花灯闹杉城》,寓意泰宁人民的生活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上青乡表演的上清古乐《太阳正照》,乐声悠扬,钟鼓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让大家感受了具有千年历史道教音乐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杉城镇的山歌表演唱《茅担舞》,是根据砍柴刀花及对歌情景创作的民间歌舞,一边用柴刀敲打着茅担,一边唱着自编的山歌,再现农村孩童们的乐趣生活。梅口乡选送的弋口山歌《十看姐》和上青乡选送的北路山歌《十劝郎》,以琅琅上口、诙谐幽默的民间语言,通过泰宁锁歌的形式,反映了泰宁地方风土人情,让观众感到亲切又好笑;开善乡的民间灯舞《洋坑花灯》全部由女性表演,共有花灯12对,通过队形变化,分别表现出四季平安、金玉满堂等寓意。杉城镇表演的民间灯舞《鱼子灯》,遵循鲤鱼在水中的生活习惯和游水动作,按戏游、结伴、冲浪、出水和跳龙门五大排列动作,进行完整的表演,既形象又生动;开善乡池潭村的当地村民每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跳起文跳神,寓意着人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将妖魔鬼怪降服,祈祷着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大田乡民间灯舞《北斗花灯》,形状各异,有花篮样,有花钵样的,有五星样的,他们用喜庆的歌曲、欢快的表演方式,恭贺新春,为新春增添了不少年味。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林戏,发源于朱口镇梅林村,当地的村民表演了梅林戏《冯之秀哭监》和快板说唱《梅林十八坊》,优美地唱腔、齐全的行当、粗犷的表演,具有鲜明个性的唱做念打,让大家大饱眼福。最后,晚会在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动作古朴悍猛奔放、面具各异,舞姿粗犷风趣的新桥乡民间舞蹈《傩舞》中落下帷幕。晚会还穿插了颁奖环节。获奖名单是在到各个乡镇遴选的基础上,通过群众的公众微信投票和评委会评议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认,共评选出了10个泰宁县“最受群众喜爱的非遗项目”、10名泰宁县“最美非遗守望者”和20名泰宁县“最美非遗守望者”提名奖,以及泰宁非遗传承特别贡献奖一个。

  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泰宁县悠久的非遗文化,带给了大家视觉上的享受和浓浓的乡愁,同时也提升了泰宁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水平,激发了非遗守望者投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热情。

 

 

送:国家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省文化厅领导、社文处;

  委常委领导、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市政府领导、市政协领导

  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文广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

  各县(市、区)文体广电出版局领导

三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618日印

电话:0598-8217961                               Email:smwhsf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