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6月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5-10-14 15:11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10-14
  

    2015年以来,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州战略的重要工程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全州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创建工作及成效

  在创建工作中,楚雄州委、州政府坚持以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为己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结合第一批示范区验收指标、我州创建规划和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指标,制定了91个州级验收指标,通过自检自查,指标完成优秀率达90%以上。

  (一)抓保障促合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制定了示范区创建顺利实施的政策措施。成立了州长任组长,州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州政府与各县市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细化分解了创建责任,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牵头,县市配合,社会和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州、县加大投入力度,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等纳入了财政预算,形成了长效投入机制。截止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共投入创建经费12.87亿元,完成规划总投资73.4%

  (二)抓项目促发展。建成了州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新建或提升改造的6个县市图书馆、3个文化馆、4个文化站,目前各有1个图书馆、文化馆建成并投入使用,2个图书馆、2个文化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其余工程正有序推进之中,至国家评审验收时,除个别馆站正在施工之外,其余馆站都能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规范化建设,从建筑面积、设备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提出了文化站十个有、村(社区)文化室九个有标准充分整合协调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扶贫开发、党员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等资金资源,按照七个场所的目标建设占地亩以上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目前,楚雄州已实现了行政村文化室、文化活动广场和农家书屋全覆盖。

  (三)抓创新促服务。结合楚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州情特点,着力打造民族特色节庆文化、大家乐群众广场舞蹈活动等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示范建设经验。开展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全州三馆一站一室按标准配置完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馆网站全部建成开通,网站之间相互链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图书馆移动阅读工程全部开通,每个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达260TB;州、县图书馆和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已完成虚拟集群网络系统建设,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建设率达80%。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出资、群众参与的办节模式,探索总结举办民族节庆等各类民间文化活动经验。各县市也积极探索,涌现出了姚安县农村文艺演出队“3+1”扶持模式、元谋县七小文化工程、武定县八个一文化站管理等工作新亮点。

  (四)抓队伍促活力。深入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上半年,全州共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文化培训班872期,受训人员达24348人次;组建了143支、1641人的文化愿者队伍,选派121名文化服务人才赴基层开展工作,有1304支群众文化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三馆一站和村(社区)文化室专兼职人员队伍不断充实,实现了全州每个乡镇文化站在编人员3人以上,村委会(社区)配备了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辅导员非遗传承人等民间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活力有效激发。

  (五)抓活动促创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5%。组织开展大地情深” 中国煤矿文工团赴楚雄演出活动。与陕西省渭南市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文化交流活动,我州到渭南市开展霓彩彝裳——中国彝族传统服饰精品展,陕西省渭南市到我州开展了河风·黄土情渭南非遗精品进楚雄展演。配合省文化厅在全州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巡回演出50场,观众达55万人次。2015年上半年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926场,观众38340人次,开展文化下乡等基层文化服务2620多场次,全州公益文化场馆服务群众275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5%。举办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农村文艺汇演和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欢乐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业余文艺汇演、优秀出版物展销、各类读书和流动图书等群众文体等活动。彝族左脚舞文化节、赛装节等70多个民族节庆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促进了文化亮在基层、热在乡村、暖在民心。   

  (六)抓探索促实效。针对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实际,我们开展了《楚雄州文艺表演队伍培育及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研究》、《民族贫困地区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能力机制研究》等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探索培育发展民族地区文艺表演队伍的政策机制。目前,课题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本月底等待省上的评审验收。现已初步实现了制度设计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由州政府出台的关于培育文艺表演队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评价办法》、《专家咨询论证实施办法》《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意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州文化体育局及时出台《楚雄州表演艺术发展五年规划》、《民办文艺表演队伍认定、评级及扶持奖励办法》、《演艺场馆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管理暨资源整合利用办法》、《表演艺术团体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以上政策文件的出台实施,从制度上为表演艺术队伍的培育扶持提供了经费、设施、市场、人才等制度保障,并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及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探索。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创建工作始终,扎实做好全州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一是深入学习,组织开展了系列专题研讨、培训辅导、专题报告等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上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二是制定出台《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研究提出了深化全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三是为贯彻落实中办发〔20152号)精神,参照省的指导意见,结合楚雄实际,制定了《楚雄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四是探索建立文艺院团发展新机制,建立全州演艺联盟,目前已经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此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之中。五是制定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方案,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六是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体育活动融合发展,加快七彩云南·时空世界和元谋古人类两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集中力量打造彝绣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七是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结合示范区创建,在全州范围内选定26个乡镇、村(社区)开展试点工作,目前已探索总结出经验,制定完成了我州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待进一步修订完善后推广实施。八是完善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新机制,加强面向深圳、上海、陕西、宁夏、台湾等地区的文艺演出、巡回展览等活动,进行文化交流合作,扩大楚雄文化的影响力。

  二、下步工作重点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要求,在省文化厅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州市老大哥的鼎力支持配合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责任担当,着力夯基础、建机制,送服务、强管理,创特色、上水平,坚决完成好创建任务,在推进创建指标全面达标的同时,力争98%的创建指标达到优秀标准。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稳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改革工作,加快探索总结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 

  (二)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落实《创建规划》中的项目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三馆二中心一基地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转型。完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实施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数字提升工程。

   (四)进一步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试行8个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文艺表演队伍的政策机制,以群众需要为导向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按照节俭惠民的要求办好民族节庆等各类民间文化活动,提升农文网培学校10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人才、队伍保障机制。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村(社区)文化辅导员管理办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探索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人才培育、管理方式。 

  (六)总结经验,提供示范。通过两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级增效,并总结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7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