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齐抓共管。中期督查以来,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对示范区创建工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工作联动、规划衔接、资金保障、人事创新和项目落实方面为示范区创建设置了有力保障;新区人大先后开展了“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课题调研和“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的视察,并通过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浦东新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相关报告;区政协政协教文卫体专委会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认真开展年中专题视察活动,全面督查指导创建工作的推进。
(二)坚持对照标准,有序推进。今年年初,浦东新区已实现示范区创建规划67项指标任务中的43项。半年以来,我区严格对照规划任务,明确思路、落实举措,进一步完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试点、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等19项规划任务,规划完成率达91%。目前,最后6项规划任务已全部启动,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
(三)坚持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在今年1月文化部召开的调度会上,专家组对浦东的制度设计研究给予“组织领导有力,研究思路清晰,成果转化及时,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点评,并围绕提交的总报告及分报告提纲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浦东目前已完成制度设计研究总报告和4篇分报告的修改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拟定了《浦东新区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等文件,加快推进了课题研究成果的制度转化。
二、工作重点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浦东实际,今年上半年我们初步拟定了《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共包含47项内容,涉及公共文化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对新区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本管理单元的文化设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设施面积、服务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这将为新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依据和坚实基础。
(二)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
去年年底,浦东在曹路大居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公办民营”、委托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试点。运营半年以来,围绕“政府管、民非办、理事会决策监督”的运作模式,大居文化活动中心建立起理事会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动运营、联合开展活动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了中心的资源整合力度,为大居近20万居民打造更为丰富的公益文化菜单。
今年以来,新区塘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探索又有了新突破。在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基础上,塘桥文化活动中心于年中加入浦东新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并成立了浦东群艺馆塘桥分馆理事会,通过总分馆和理事会制进一步加快了吸纳专业机构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步伐。塘桥的实践经验已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推荐到中宣部、文化部作为创新文化管理机制的典型,并在7月初中宣部、文化部到沪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
(三)加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
今年3月,浦东图书馆开始实行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成立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首届图书馆理事会。浦东图书馆的理事会制,是将理事会定位为“决策机构”而非“议事咨询机构”:理事会通过《浦东图书馆章程》和理事会会议行使决策权,支持图书馆管理层工作;图书馆管理层由馆长和副馆长组成,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实行馆长负责制。浦东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开启了上海区县公共图书馆层面对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探索,对激发图书馆办馆活力、实现服务的最佳秩序和最佳效能做出了具有实践价值。
三、下阶段任务
(一)进一步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根据《浦东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5-2020年)》,明确具体的落实措施、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标准有序实施,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结合“十三五”文化规划编制工作,主动与市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推动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落户浦东,推进浦东美术馆、浦东群艺馆、浦东青少年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区级重大文化项目的规划建设,在张江科创中心规划建设区级文化设施,大力提升浦东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文化陆家嘴”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有关经验做法逐步推广复制到金桥、张江等区域,更好地满足白领文化需求。
(二)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以上海轻音乐团等市级文艺院团东迁为契机,撬动更多高水平专业文艺院团、优质文化资源集聚浦东,增强浦东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综合配套政策,推动“方所”、“马未都博物馆”等一些知名文化场馆落户浦东。
(三)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整合“浦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载体,加强全区文化场馆、文化资源等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形成覆盖浦东的“数字文化云”,逐步实现与“文化上海云”总平台有效对接,提升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
(四)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认真总结曹路大居文化活动中心“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互联互助、共建共享”的做法,不断完善“公办民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全面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