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47期
发布时间:2015-10-27 09:56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10-27
  

 

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     总第47期     2015年7月17日  

  

目   录

  

【创建动态】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调研公共文化场馆

【工作落实】

甘霖润民心渝水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县区动态

◆分宜县图书馆助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袁河街道办开展“渝水有爱·共享书香”捐书活动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7月14日,新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市会展中心政协厅召开,副市长史可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和市创建办全体人员共计70人参会。会议总结了前一阶段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部署了下阶段创建工作。

  首先,由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刘献忠通报了我市2015年上半年创建工作情况;随后,由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旅发委、市体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文联等单位汇报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部署;最后,副市长史可做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创建工作需要党委、政府部门推动,发挥部门合力、齐抓共建、资源共享,最终目的让群众享受公共文化的成果。一是各单位进一步整理工作思路,对下一步开展的工作和活动内容有序规划部署;二是打造特色、加大宣传,对自身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梳理,结合创建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大群众知晓度;三是对所开展的活动进行文字、图片、影像资料整理归档;四是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合力;五是协调组成员单位要对所开展活动的数量、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情况进行汇总。

  会议强调,在接下来的创建工作中,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积极自查自纠、认真整改,力争“全省领先,中部示范”,顺利通过文化部的最终验收。

  (市创建办 郭子维)

  

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调研公共文化场馆

  7月15日上午,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刘献忠深入到民间珍宝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图书馆、抱石印吧等下属单位进行调研,与各单位的干部职工亲切交谈,并听取了单位负责人关于本单位基本情况、近期工作、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汇报。

  书记指出,各文化单位要发挥职能,充分挖掘新余历史和人文内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新余特色文化品牌。要加强文物遗产保护,继续推进文化惠民的民生工程。充分强调要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为全市人民奉献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市文广新局 樊勇亮)

  

甘霖润民心——渝水区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现在咱们村里也建了文化广场,没事到广场上跳跳舞、锻炼身体;想学知识就到农家书屋看看书;还能在家门口看大戏,生活不晓得有多丰富呢。聊起现在的文化生活,渝水区罗坊镇罗家村委的村民们连连说好。

  近年来,该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提高文化队伍建设水平,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如沐甘霖,滋润着老百姓的心灵。

阵地建到家门口设施网络全覆盖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动16个乡镇(办)的一乡一站一戏台工程建设和21个市级创建示范村的一村一室一广场工程建设,全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良山、南安、罗坊、姚圩、水北、下村、城南办、城北办8个市级示范乡镇(办)的一乡一站一戏台工程已基本达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地区创建标准》的要求,其余8个乡镇(办)除珠珊镇文化服务中心正在紧张筹建之外,都已基本达到八个一创建标准。全区21个村级示范点均已建成面积达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3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广场。

  同时,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全区182个行政村(管理处)都建成了农家书屋,总藏书量达10万余册,累计建成30个数字农家书屋,丰富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地加油站

公益设施便群众服务供给多样化

  文化阵地网络的完善,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创造了条件。该区在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之余,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大大提高了公益文化服务效能,区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去年以来,区文化馆舞蹈室全年为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和社区居民免费提供排练2000余人次;开设了排舞与健身舞、新余花鼓戏、 中国画、油画、书法、声乐、器乐等艺术课程,全年免费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举办各类艺术展览 6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30余次。区图书馆每周定期放映2部文化共享工程电影;每周一下午定期开设老年人电脑知识培训班;每周六、周日下午举办知识讲座,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此外,还积极组织文艺表演团体和文艺工作者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全力打造流动文化服务阵地,为农民群众送上一场场文化大餐。去年全区共开展乡、村自办文体活动263场,送戏74场,送电影下乡2401场。

特色品牌影响大文化活动亮点多

  多年来,该区在打造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出激情渝水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苏区干部好作风巡演、抱石文化艺术节东风周家威风锣鼓辉江武术等一批群众熟知的区乡两级品牌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深入、遍布城乡,形成了连续化、品牌化、系列化的显著特点,为全区开展文化活动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在文艺创作方面,该区不断加大对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多项荣誉,如胡秉义的国画《邀得祥云伴家山》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四小的少儿舞蹈《滴滴吧吧我的梦》荣获第三届小白鹭少儿舞蹈大赛一等奖等等。

  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威风锣鼓》《姚圩民乐吹打》《界水舞狮》等七个项目已列入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区的《新余花鼓戏》和廖世剑收集整理的《新余民间谚语》已成功申报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渝水区宣传部  

  

分宜县图书馆助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暑期里,家长选书难、儿童读物良莠不齐等问题再度升温。为了让孩子们在暑期读一本好书,养成孩子阅读经典的良好习惯,7月上旬,分宜县图书馆投资6万余元购买了一批经典少儿读物供孩子们阅读,促进孩子在假期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涵养心灵、丰富生活,助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据悉,这次县图书馆购买的图书内容涵盖各个层面,针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阅读需求,包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和科幻故事、中国和世界十大名著、最新十万个为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国学今读现代德育故事、中华儿童启蒙经典、科普乐园、中国民间故事、儿童文学等经典少儿读物共2600余册,力求做到不仅让孩子有书读,还要让孩子们有好书可读,为孩子们开辟出了一块暑期阅读乐园,促使孩子们在图书馆度过快乐且有意义的休闲时光。

   (分宜县文广新局  袁建兵 张玉敏)

  

袁河街道办开展“渝水有爱·共享书香”捐书活动

  为充分利用街道群众现有的闲置图书资源,实现旧书循环利用、文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渝水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7月3日,袁河办综合文化站开展以“渝水有爱·共享书香”的主题捐书活动。

  活动当日,袁河办广大干部群众都积极参与,踊跃捐赠图书,目前已接受图书捐赠累计200余本,图书种类包括故事、科普、文艺、工具等各类读物,本次活动所有捐赠的图书将文化站统一调配至本地图书资源匮乏的农家书屋,供群众免费借阅。

  袁河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及各管理处、社区的农家书屋是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功能室,更是该街道传播文化知识和信息的平台,但由于图书室藏书长期未进行更新,藏书质量和数量上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此次通过向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倡导,积极发动宣传,本次捐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干部及群众纷纷将家中闲置的读物捐献出来,为该街道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据悉,本次主题捐书活动只是一个开始,今后街道综合文化站将长期接受群众捐赠各类图书。

  (袁河街道办事处 熊杰)

  

  

  

   

  

  

  

  

  

  

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张永新司长、陈彬斌副司长

省文化厅:郜海镭厅长、谌洪敏副巡视员

市领导:刘捷书记、董晓健市长、张荣生主任、廖兰芳主席、陈威副市长、郭力根部长、况秋浦副主任、史可副市长、刘超杰副主席

送: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监管处、省文化厅社文处、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文广新局班子成员

发:市直各文化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县(区)文广新局、高新区

    党政办、仙女湖区旅游文化局、县(区)各文化单位                            

电话(传真):0790-7091333           邮箱:xygwcjb@163.com

地址:新余市仙来中大道61号     邮政编码:3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