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林)尽管已经是春天,但是北疆的春天还是白雪皑皑的一片,晚上温度达到了零下25度晚上,但是在第八师一四八团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暖意浓浓,灯火通明,来自各小区的跳舞爱好者,开始在文化中心聚会,不一会儿,五彩缤纷的灯光里,人头攒动,近百人排列整齐的队伍在优美动听的舞曲声中欢快的舞动起来。这是笔者2月17日晚上九点在该团文化中心看到的场景。
在跳舞的人群中,带头跳舞的人格外的吸引人的眼球,她就是该团11连的职工于金华,3年前,在团部买上了楼房,丈夫还在单位种地,为了照顾孩子上学,她在团部开了一家水果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每天晚上,于金华就积极参与到社区组织的广场舞表演队,“团场为我们职工提供了活动的场所,这里是全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位置,只要你想跳,就可以参与进来,一起跳起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真的很不错的”。像这样以广场舞为代表的文体活动,已成为一四八团职工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群众文化精彩纷呈
多年以来,一四八团党委坚持开展各类文化广场活动,由团场政工办、工会、社区等部门牵头,联合开展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今年已是第十三届了。
“团场这几年来,一直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目的就是让文化活动贯穿于职工群众生活中,积极开展具有团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掀起团场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凝聚正能量”。这是一四八团工会副主席王新忠说的话。
去年以来,该团开展了以“唱响中国之梦,建设美丽西营”为主题各类文化活动,活动以节庆文化、民族风情,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为主,开展集宣传、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广场文化活动,形成“美丽西营、和谐西营”的西营镇文化格局,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愿望。每天晚饭后,镇区居民扶老携幼相约到文化广场,学健身操、跳集体舞、强身健体、其乐融融。
在2013年举办的广场舞健身操比赛中,该团三社区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三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徐秀兰告诉笔者,这样的活动每年团场都要举办,开展这样的活动,让镇区居民过得很开心,也很充实,不但丰富了镇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还凝聚了人心,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氛围,为团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了解,为确保广场文化节办得有特色、有声势、有效果,该团出资200余万元,用于文化节各类各项费用,基层单位还结合实际,组织排练行业特色鲜明的专场文艺节目,在2013年的5月到9月的4个月的时间里,举办广场文化活动40多场,演职人员达到2000多人,观众将达2万多人。文艺演出次数和参加人数逐年增加,创作和演出质量逐年提高,观看演出的职工群众越来越多。节目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团场“三化”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同时也提高了职工的才艺,使的这里向一块磁石一样的吸引人。
刚跳完一曲健身舞的一社区居民张兵兴奋地告诉笔者:“团场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很快,文化活动也是一场接一场,尤其是团场建立了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为我们职工的文化娱乐搭建好了平台,每天傍晚来这里唱歌,跳舞、聊天,既锻炼连身体又缓解了一天的疲劳。”
文化队伍蓬勃发展
“团场党委高度重视团场文化建设,近两年用于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和文艺活动的专项支出资金都在200 万元以上。团场还全力加大对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培训工作,这两年培养的文艺骨干达到了380多人”。这是闹元宵节社火比赛晚会上,该团主管文化工作的副政委、工会主席刘新红讲的一段话。
腰鼓队在团文化中心排练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团已经建立秧歌队、腰鼓队、文艺演出队、舞龙队、体育活动队、爱乐音乐艺术学校等业余文体团队18支,器乐协会,书法协会、篮球协会等11个,文艺骨干1850人,直接从事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员120余人,参与公益文化活动人数达到3700多人。
文化阵地日臻完善
该团政工办主任马峰宝介绍说,近三年来,团场先后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达到38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12个连队文化活动室,总建筑面积2258.4平方米,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广播电视连连通工程、文化进连入户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文化工程实施。惠及了全团3万多职工群众。
新建的团场文化中心
|
目前,该场有职工俱乐部、文化广场、屯垦展览馆、广播电视站等文化活动和教育场所。基层有文化活动室12个,健身器材35套,篮球场15个,农家书屋25个,藏书3.2万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0个,文化产品经营点18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6000户,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达100%。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职工群众的精神需要达到了满足,职工群众感觉到了生活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工程,才能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谈及文化工作的开展,一四八团政委向炬光感慨地说。
侯兵曾经在一四八团7连担任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工作作风一向雷厉风行的侯斌,也时常为抓好职工文艺活动大伤脑筋。“组织文艺活动大家都愿意参加,可活动场地到哪里找呢?” 侯兵说,“但是,如今的团场,职工培训有场所、文体活动有场地,真好”。
该团在全团连队文化设施建设到位之后,以团部为中心的文化主阵地建设也在提速,西营文化广场就是代表。该广场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健身区、文化娱乐区、休闲观赏区、人工湖、植物园、文化雕塑、文化长廊等。在建筑材质的选取和建筑方案的设计上,立足团场特色,彰显西营文化,融入高标准、大绿化、人文景观等设计理念。近两年来,该团自筹6000多万元,加大文体设施建设。目前,该团已建成了露天文化广场、音乐健身广场、职工文化娱乐中心。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2月15日,春节刚过完,该团7连的农家书屋就热闹起来,来看书的职工络绎不绝,职工白香花乐呵呵的告诉笔者“现在团场的条件越来越好,我们职工冬闲暇之余就去连队的农家书屋看看书,书屋图书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还有小说、文学类的,我们职工都喜欢到这里来看看书,充充电,增加一些知识。”
为给读书升温,该团以职工培训和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文化引领.书香团场.书香连队”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的典型宣传活动,在全团形成爱书、读书、用书的好风气,尤其是内容丰富的各类图书让职工大开眼界,前来借阅的人络绎不绝。
如今,该团职工已把农家书屋当做“致富参谋”,在种植养殖中遇到弄不明白的问题,往往习惯到农家书屋去寻找答案。“现在我们活动有‘中心’,学习有‘书屋’,看电视用‘有线’,这日子越过越滋润。”一四八团2连的职工葛萌说了职工的心里话。
当笔者问及文化惠民情况时,该团9连的党支部书记张哲乐呵呵地说道。以前,不少职工求乐无门,靠打麻将、喝酒消遣娱乐。通过近年来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一股文明的力量让我们的职工的生产生活、思想思维悄然发生着变化。陆续建起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让该团职工远离了牌场,去“文化粮仓”寻找致富“金钥匙”。
据了解,该团在全团19个农业连队单位和6个社区建立了农家书屋。为农家书屋配齐了阅览桌、椅和图书柜,并建立健全了书屋开放和书籍借阅制度。目前,该团25农家书屋的拥有各类图书1496种,4万多册,影像资料80多套,图书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文艺、励志、经管、少儿百科等,满足了不同层次职工的多样化需求,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开展全民读书月活动,一四八团基层单位5000多名职工读书、读报率达到8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