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在自治区文化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3~2015)》和《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这一制度设计研究课题,通过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全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2015年第三季度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阶段总体概况
玉林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履行“示范区”创建工作主体责任,强化组织支撑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创建工作,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
1、出台制度性措施,构建政策扶持体系。
先后出台了《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引导鼓励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玉林市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玉林市人民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发挥导向作用,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2、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中央、自治区下拨1800万元创建“示范区”专项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2014年、2015年两年,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9354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177%。其中,2014年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67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例为1.7%;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2.9684亿元,同比增长94%,占财政预算支出比例为1.2%。2014和2015年,市、县财政安排“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近500万元,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420多万元。
3、强化文化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全面加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全市107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编制均达到3名或以上,1328个行政村和160个社区全部落实了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组织开展市、县、乡镇各级公共文化单位人员招聘和培训工作。先后邀请各级公共文化建设专家来我市举办培训讲座,举办市、县两级公共文化业务培训班50多期,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
(二)筑牢公共文化服务网底,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市、县两级筹资6.5亿元,同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基础版”和“升级版”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公共文化服务织网兜底。截至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128个,达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49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695个,农家书屋140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支中心和基层点1508个,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1、打造市、县公共文化设施“升级版”。
筹资4.65亿元新建5个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选址均在玉林城区的黄金地段。总投资2.63亿元的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于2015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玉林 “文化新地标”;玉林市博物馆正在进行陈列布展,将于2015年11月建成开放。玉林市图书馆新馆已开工,王力博物馆、玉林市群众艺术馆新馆、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项目前期筹建工作正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同时,筹资8900万元新建和改建10个县级公共文化设施。截至目前,玉州区图书馆已于2015年9月11日举行启用揭牌仪式,向社会开放;容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基本完成主体施工;福绵区图书馆和文化馆,陆川县图书馆和文化馆,兴业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将在年内建成开放。
2、筑牢网底,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建设。
以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和行政村为着力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广大城乡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1)打造“10分钟社区文化服务圈”。
2015年,我市启动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全市投入资金1.92多亿元 ,对160个社区进行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在全市160个社区中,共建成90个文体活动室、103个图书阅览室、10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66个“百姓大舞台”及其他设施,为30个社区配备了电子书借阅机,实现“有文体活动室、图书(电子)阅览室、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电子书借阅机、综合宣传栏、文艺队、志愿服务队”的“八有”标准。依托玉林城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广场、公园,玉州区、玉东新区举办了系列“百姓大舞台·想演你就来”、“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的群众文艺活动。玉林城区的群众在1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一处文化活动场所,享受就近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城区“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建成。
(2)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
印发了《玉林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规范化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出了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创建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陆川县、兴业县等共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有12个文化站清退了出租门面,7个文化站清偿了建设资金,6个文化站改建独立大门。目前,全市10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编制均达到了3名或以上,90%以上综合文化站面积达到350平方米,上等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有50个。容县县底镇获评为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镇之“公共文化服务名镇”。
(3)推进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在自治区确定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五个一”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提高建设标准、丰富建设内涵。创建期间,全市1328个行政村均落实了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建成695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玉州区以硬件“十个一”和软件“六个一”为标准,深化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投入200万元建成了城北街道高山村、名山街道太阳村等10个示范村。容县容州镇厢南社区和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社区获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村之“公共文化服务名村”称号。
(三)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出多彩文化
我市发挥非公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积极性较高的优势,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创建路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激发了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1、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建管用”。
近年来,全市各级共筹集到企业、社团、群众等各方面资金3亿多元和设备物资一批,加上群众投工投劳,在城市和镇村建起了一批文化设施,包括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695个、剧场(舞台)300多个、文化(老年)活动中心475个、农民公园28个、文化广场81个。北流市新圩镇梧村黄恒荣老人筹资400多万元建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颍川山庄文化园、兴业县葵阳镇新荣村上泉自然村女企业家庞声球带头捐资110多万元兴建村文化娱乐中心等成为其中的典型。
2、引导非公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入资金近2亿元,建成开放的文化设施有30多个,企业赞助的各类文化活动达 200多场次。如广西南方黑芝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成南方黑五类食品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广西三环集团股份公司投入1200万元建成北流陶瓷文化馆并向社会开放;广西大业建设集团公司设立“大业杯·大善文学奖”,出资60多万元举办“铜石岭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等等。
3、引导文化类社团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发展。
玉林市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文化非营利组织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深化文化志愿服务,发挥好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创建期间,新成立玉林市戏剧曲艺协会、山歌协会等社团近30个,全市共有遍布城乡的各类文化社团近200家、群众性业余文艺团队1600多支。玉林市书法家协会全力推动“书法进万家”,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2013年度“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各类群众性文艺团队保持活跃。玉林爱乐乐团近年参与了新年和元宵音乐会、音乐季等演出活动70多场,还深入各镇村进行公益演出。玉州区城西街道80多岁的李恩阶资助成立玉豸村陂头艺术团,一直活跃于玉林市及周边地区,至今已有60多年。群众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管理的自觉性也进一步增强。如兴业县城隍村于2009年选举产生村庙理事会,发动群众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建管用一体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使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四)打造特色精品文化,丰富城乡群众活动
我市采取积极措施繁荣文艺创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各类特色文化品牌,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从档次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注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触角前伸,为城乡基层送去文化产品、播洒文化种子,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打造特色精品文化。
出台激励措施,繁荣文艺生产。2012年,我市出台《玉林市文艺创作奖评奖规程和管理办法》、实施签约文艺家制度,全市20多名签约文艺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并获得国际比赛奖项1个、国家级奖项11个、自治区级奖项27个,其中,啀戏《河长轶事》等5个作品获第十七届广西“八桂群星奖”“二金三银”的好成绩;朱山坡的小说《陪夜的女人》获“郁达夫小说奖”。
挖掘特色资源,推进文化创建。评选命名了首批玉林市特色岭南文化名镇名村,兴业县石南镇等3个镇,玉州区高山村等10个村分别获“公共文化服务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文化产业型”名镇名村称号。博白县入选2014 ~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杂技之乡”,容县和北流市分别被命名为“全国诗词之县”和“中华诗词之乡”,北流市还获得广西首个“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
举办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创建期间,我市组织开展“歌舞玉林、书画玉林、书香玉林、诗词玉林、文博玉林、戏曲玉林”文化活动,城乡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塑造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覆盖城乡、贯穿四季的“文化玉林”形象。举办了“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2014年“大地情深”广西玉林专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为群众带来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广场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和品牌化。玉林城区青年广场开展“周周演”广场文艺活动,打造了“南流欢歌” 广场活动品牌;北流市 “激情广场·大家唱”广场文化活动让群众唱主角,获得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项目奖;兴业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艺汇演”、陆川县“每月客家一戏”,获得十七届“八桂群星奖”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奖;北流市文化馆荣获第五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送”“种”并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机构发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会同文化志愿者队伍,多措并举为基层和群众“送文化”,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8个公共图书馆均开设数字资源移动阅读服务,建起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32个图书流动服务点;全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设立23个“文化活动基地”,与80多支镇、村业余文艺队建立帮扶关系。建立14个文化志愿者分支中心,有注册文化志愿者近3700名。组织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活动,送戏下乡年均300多场,送书下乡年均3.5万多册,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年均1.6多万场。派出签约文艺家、文化志愿者等文艺小分队深入城乡基层,开展文艺采风、文艺辅导和文艺演出800多场次,在城乡基层“种文化”。文化志愿机构还与玉林市志愿者联盟、蒲公英之家等民间公益组织联合举办公益演出活动,募集善款近200万元。
(五)同步推进实践理论创新,开展课题制度设计研究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市同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在建立完善政府采购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制度、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制度和机制的同时,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经过与创建实践的互补共进,课题制度设计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玉林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初稿已完成。此外,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还会同玉林师范学院共同编撰《玉林画·话玉林:线条下的文化符号》一书。
二、第二季度“示范区”创建要点和亮点
(一)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1、国家文化部组织中央媒体新闻采访团到我市对创建工作成果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7月6日至8日,由文化部组织的中央媒体及自治区主流媒体深入玉林,对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集中采访。此次莅玉采访的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社广西分社、新华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南国早报等。在为期3天的采访中,采访团一行先后深入容县、北流、兴业、玉州、陆川、博白等县(市、区)的社区、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多角度宣传报道玉林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
2、粤桂琼三地区域创建城市来我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区域联动交流活动。
7月28日,来自粤桂琼三省区的公共文化相关负责人集聚玉林,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交流学习活动。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杭,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晓泉参加考察交流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满昌学介绍我市创建“示范区”情况。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主要内容有:实地观摩指导;创建成果展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
粤桂琼三省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交流学习活动,是以联动活动为契机,搭建联动区域内市际之间、县(市、区)之间相互交流平台,实现区域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并通过互动交流,利用第一批创建成果的示范性带动第二批城市的创建工作,第二批的创建新成果更好地提升第一批创建水平,为第三批创建城市提供学习和借鉴。
(二)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8月,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引导鼓励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进程步入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向社会力量全面敞开大门。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用三至五年时间,实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提供方式、文化产品多样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把我市建成具有岭南风格、玉林特色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促使我市早日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实施意见》,我市将全面开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涉及的各个领域,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五个方面的建设,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公共文化活动、文艺作品创作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等。今后,社会力量不但可以通过冠名、合作经营、股份制等灵活的形式参与建设,还能通过竞标等方式社会化运作管理政府投资的大型文体设施,如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剧场、公共电子阅览室、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实现文化设施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管理。
纵观《实施意见》,立足于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客观需求,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必将为我市营造更为积极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环境,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9月11日,位于城西开发区玉公公路玉豸村段(原玉州区委党校)的玉州区图书馆正式开馆。当天上午,玉州区图书馆举行了启用揭牌仪式,同时揭牌的还有玉州区文化艺术中心、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玉州支中心以及玉州画院,它们皆设在图书馆主体大楼内。玉州区图书馆主楼共五层,相关功能室设置在一至四楼,共3000平方米,分别包括总服务台、图书借阅室、多功能报告厅、报刊借阅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诗书画展厅、玉州诗词学会、地方文献室、玉州画院、艺术训练厅等功能室。
(四) 志愿活动展特色,文艺惠民显成效
2015年第三季度,为了配合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我市深入推进各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志愿活动:如玉林市爱乐乐团、南观艺术团、美旺乐团、交谊舞协会、海蓝艺术团、名山曲艺协会、音乐公益社团、梦堂乐队、老年大学音乐学员班等民间组织的文化志愿者们在社区、街头巷尾、公园、市场等地为民公益演出570场, 送戏下乡52场;2015年第三季度,志愿者活动合计惠及民众25.9万多人次。
(五)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惠民活动
1、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系列活动。
⑴红旗颂——广西交响乐团玉林专场演出。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7月1日晚,由玉林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红旗颂——广西交响乐团玉林专场公益性惠民演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盛大举行。市领导苏海棠、李常官、满昌学、陈玲、蔡文与市民一同观看了演出。演出深情回顾了党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了党的光辉业绩,同时,引导了观众的文化审美情趣、提高了观众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水平。
⑵“七一”庆党诞书画展。
今年“七一”,是中国共产党94岁生日。7月1日-7日,我市在市图书馆举办“庆党诞书画展”,展出的70多幅作品,全是本地一批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的力作,书画家用艺术颂党恩,抒发了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2、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⑴《我们万众一心》抗战歌曲音乐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2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我们万众一心》抗战歌曲音乐会在玉林万花剧场上演。音乐会有合唱、二重唱、独唱、小组唱等12个节目,参加演出的全部是群众业余演员,精彩的演出展现出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磅礴大气,现场呈现一个又一个高潮,让现场观众倍感激动和感慨。
⑵“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抗战爱国经典诗词诵读活动。
9月11日,由中共玉林市委宣传部、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玉林市“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抗战爱国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暨全区“我邀明月颂中华”抗战爱国经典诗词配乐诵读大赛初赛在玉林市万花剧场举行。诵读大赛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形式有朗诵、器乐伴奏、伴舞等多种形式。参赛选手们抑扬顿挫的声音,饱满的情感,真挚地朗诵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爱国经典诗词,表达了对英烈的哀思和祖国的热爱,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⑶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作品展。
9月2日,兴业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作品展在该县文化馆展出。此次书画作品展紧紧围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创作导向,着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宣传兴业县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夯实“千年古邑?文化兴业”的文化品牌。此次展览共征集到书画作品100多幅,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4名,优秀奖30名。
3、举办贺中秋庆国庆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⑴军民贺中秋庆国庆联欢文艺晚会。
9月28日晚,由玉林市武警支队、玉林高中校友会艺术团、玉林市群艺馆夕阳红艺术团、玉林市群艺馆姐妹艺术团、关注玉林民间文艺团队联合出演的军民贺中秋庆国庆联欢文艺晚会在玉州倾情上演。晚会通过激扬澎湃的主旋律,表现出玉林浓浓的“双拥”氛围,传达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周文昌美术作品展。
9月29日至10月10日,由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玉林市文学艺术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周文昌美术作品展”,在玉林市图书馆隆重展出。据了解,周文昌是兴业县城隍镇竹山塘人,玉林市政府签约文艺家、玉林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其代表作油画《炊烟又起》获广西第17届“八桂群星奖”优秀奖,国画《兴归图》入选中央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这次美术作品展,将展出周文昌近年创作的油画、水粉画、国画等美术作品80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⑶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音乐会。
9月30日晚,由玉林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玉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祝福祖国》音乐会在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隆重举行,音乐会邀请了广西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玉林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玉林师范学院等优秀文化单位参演,用民歌民乐演绎热爱伟大祖国、歌颂美好新生活的情怀。玉林市委书记王凯、市长苏海棠等市党政军领导,与来自全市各界1000多名群众观看了演出。
⑷“迎中秋.庆国庆”群众文艺汇演。
为喜迎中秋佳节,热烈庆祝伟大祖国66岁华诞,9月23日晚,由玉州区文体局、玉州区文联主办的“百姓大舞台·想演你就来”玉州区“迎中秋·庆国庆”群众文艺汇演在玉州区图书馆隆重上演,吸引了600多名群众驻足观看。玉州区各镇(街道)共选送出17个优秀节目参与演出,230多名演员都是来自村(社区)的居民群众,晚会有舞蹈、曲艺、小品、歌唱等多种形式,透过朴实而真诚的表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4、玉林市首届青少年文化节。
由玉林市委宣传部、共青团玉林市委员会、玉林市教育局和玉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的2015年首届青少年文化节接近尾声。7月17日晚,以“舞动激情青春·唱响五彩玉林”为主题的闭幕式晚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本次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历时两个多月,期间举办了舞台演出、座谈会、读书月活动、青少年足球比赛、钢琴大赛等10项系列活动,展示玉林市青少年文化的成果,丰富了市民的生活。
5、“唱响八桂,艺术精品到基层”2015文化惠民全区巡演活动。
7月16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院彩调团“唱响八桂,艺术精品到基层”2015文化惠民全区巡演活动走进兴业的首场演出在兴业县政府广场隆重举行。“唱响八桂,艺术精品到基层”2015文化惠民全区巡演活动,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精心打造的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活动,旨在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繁荣的新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速推进各项“示范区”创建任务的落实
一是加快重点指标达标进度;二是对课题组形成的《玉林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制度设计研究报告材料进行审核;三是挖掘培育具有玉林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经验和模式;四是规范档案资料收集整理,提升创建工作台账质量。
(二)打造“美丽南方”主题文艺精品
以“岭南都会”、“五彩田园”、真武阁、绿珠女等为主题,打造一批具有玉林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