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9月17日
方健宏厅长调研指导佛山文化工作,寄望佛山
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9月15日,广东省文化厅方健宏厅长带队调研佛山文化发展情况。当天,在佛山市文广新局局长俞进陪同下,方健宏厅长一行考察了市粤剧传习所、高明区西江新城文化中心、三水区云东海保利文化中心选址、三水区乐平镇文化活动中心以及禅城区莲塘村等地点,并召开了佛山市文化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上,俞进局长汇报了近两年佛山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考和实践,鲁毅市长介绍了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近年文化发展的一些亮点。方健宏厅长与鲁毅市长、邓灿荣副秘书长等进行了交流。
俞进局长在汇报中提到,目前佛山文化工作以“一个理念,一个计划,四大路径”进行总体布局推动。“一个理念”就是“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发展理念。2015年初,市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的总体要求。佛山建成的“文化导向型城市”将具有“创新创造活跃、岭南风韵突出、城乡服务均等、城市形象鲜明”四个特征。“一个计划”就是《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今年2月,市政府正式印发《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以政府工作部署和计划的形式,将提升文化软实力确立为全市重点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推进和参与的行动。“四大路径”是指基于“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四方面特征设计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助力城市建设提升”以及“塑造传播城市形象”四大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作为近两年全市文化工作的路线图。各区也分别制定了行动计划和制度保障,有效确保了市、区两级在文化发展上的统筹力度。接下来,佛山文化工作将更加注重“虚功实做,执行落地”。从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推进文化升级行动计划各项重点工作落地开工、落实健全项目化推进机制、编制“十三五”文化事业规划、活化市直文化系统干部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全力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地执行。
方健宏厅长充分肯定了佛山文化工作的发展,认为佛山文化建设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迈进了一大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已从“高度重视”上升为“文化自觉”,发展定位也从“文化强市”上升为“文化导向型城市”。认为鲁毅市长亲自担任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和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小组的组长体现了佛山抓文化建设的力度。肯定了高明区和三水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特别是三水乐平文化活动中心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方便群众、提升效益的运作机制,达到了“拓展功能、延伸阵地、提升服务”的效果,体现了镇街文化中心发展的方向。同时,还指出目前佛山的文化建设要“提质升级、示范引领”。希望佛山文化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展示、文化品牌走出去、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并寄语佛山在打响岭南品牌、广东品牌的同时,打造更多国家级、国际范的平台、载体,为全省文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目前佛山的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制定了《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和《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已经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即将由市政府正式印发。二是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鲁毅担任,副组长由副市长麦洁华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各区及宣传、文化、组织、财政、发改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三是召开了全市示范区创建动员大会,由鲁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市文广新局签署了责任书并作动员讲话,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形成市区联动的创建氛围。四是起草了《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及《佛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在国家和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示范区创建指标,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并要求各区制定方案,确保服务标准落地实施,有条件的区还要在全市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在未来两年创建期内,佛山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创建工作:保基本、全覆盖,确保全面达标;集中精力,解决难点和薄弱环节;创出特色,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之路;加强保障,将创建指标纳入市、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确保示范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以《佛山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及《佛山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为核心,大力推进“1+7”公共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工程、“佛山文化e网通”数字文化服务工程、枢纽型文化机构建设等重点项目,从而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和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