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6期
发布时间:2016-03-15 16:2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6-03-15
  

佛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18 

  

  

佛山市多措并举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 

    

  9-11月,随着佛山市本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启动与逐步推进,五区的创建工作也相继启动,多举措助推佛山全市示范区创建工作。 

  禅城区:通过“文化升级”、“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文化惠民”等一系列的行动,进一步充实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的内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渐见雏形,让市民享受到示范区创建和文化升级的成果。例如,结合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整合村居文化设施资源,开展“五室并建”,即:农家(社区)书屋、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社区)书屋、未成年人绿色上网场所合并建设,并探索全区统一平台管理,统一技术支持。 

  南海区于2011--2013年成功创建了全国首批公共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已基本建成城乡建设标准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突出“三个升级”:一是狠抓基层基础薄弱环节,在抓好省市重大项目的同时,推进镇街综合文化站、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二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更多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云服务;三是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区级、镇街级、社区级品牌活动创新开展,实现文化活动提质升档。 

  顺德区突出“三个注重”扎实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开放融合,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与广州市番禺区和南沙区签订文化交流合作协议;举办顺德首个国家级电影专业文化盛会——第四届中国两岸三地电影编剧(导演)交流会活动。二是突出规划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夯实公共文化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健全文化社会组织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设施网络,推进文化设施的标识标志标准化工作。三是整合资源,加强文化活动策划。开展“龙腾四海·凤舞水乡”2015年顺德区文化体育系列活动,分四个版块将全年各级各类的文体活动串珠成链。前三季度共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展览、培训活动共5300多场,放映公益电影2100多场。 

  高明区:成立了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工作方案。一是重点文化设施西江新城文化中心建设加速,区文化馆进驻方案已经获得区府批复,预计年底前搬迁。二是完成全区创建11个行政村(社区)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的具体工作方案,2015年将建成6家,第一批试点建设单位的选址已经落实。三是民俗及系列文化活动多彩多样,每月举办2场“粤韵高明”粤曲小剧场、每周开展3场魅力大舞台——“学舞堂”活动、“最美歌声”歌唱比赛,还举办了多场隆重的曲艺晚会,如粤韵悠扬,情系荷城——邓新华重阳敬老粤曲欣赏晚会、荷香飘送粤韵情-第三届穗港澳明粤剧曲艺晚会等。 

  三水区:成立了创建示范区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工作方案。一是区内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创建标准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针对村(社区)“五个有”建设、图书室(农家书屋)人均藏书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通过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硬件,结合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制定了村社区)“一村一册”(模板)和季度工作进度表,对各镇街和村(社区)的创建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督办形成倒逼机制,责任到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三是以活动促建设,通过举办文化五送”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如戏曲季、文化进校园、青少年书法培训班等,营造创建氛围,使市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