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
▲江津区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以下简称“户户通”)于2009年启动,到2014年底,共安装直播卫星102456套,解决了全区至少30万人看电视难的问题。2015年江津区再次向重庆争取了3.74万套“户户通”工程任务。目前,由市文化委统一采购的第一批20720套直播卫星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第二批16680套设备待市文化委统一实施政府采购后,再及时发放安装。
▲12月7日,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及《江津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实施标准(2015-2020年)》。
▲12月11日,区委书记陶长海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及《江津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具体实施标准(2015-2020年)》。
▲近日,重庆市社科联公布了重庆市第三批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名单,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成功入选。江津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能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三批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除打造社科普及队伍,创新社科普及形式外,还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打造独具特色的“独秀”文化品牌。
▲12月21日,重庆日报公布了第八届重庆读书月“十佳读书人”、“十佳书香家庭”评选结果,江津区田家炳中学教师任正铭荣获“十佳读书人”称号,江津区白沙镇丁大光家庭荣获“十佳书香家庭”称号。
▲12月21日,江津区2016年“庆元旦·贺新春”群众文化活动周在白沙镇政府广场隆重启幕,首场演出“新年合唱音乐会”,让爱国爱家的洪亮宣言再次响彻“最爱国市镇”白沙镇的天空。群众文化活动周活动是江津品牌文化活动之一,从2012年开始以来,每年都在主城广场举行,受益群众均为城区百姓。今年江津区文化委创新形式,拓宽受益面,与镇街联合开展活动,把舞台搬到镇街广场,使城区外的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高品质、高水准的文艺演出。
▲12月22日,一本33万字的楹联文化专著《联圣钟云舫诗话联话》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不仅是巴蜀文化名人研究和中华联圣钟云舫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更是楹联文化研究所取得的又一新成果。《联圣钟云舫诗话联话》一书,不仅介绍了钟云舫部分重点楹联和诗文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故事,而且介绍了钟云舫诙谐幽默的生活故事、写作故事、教学故事以及爱情故事等。该书还收录有原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周魏峙、中国楹联学会前会长孟繁锦等十多位著名文化学者对钟云舫的题诗题词,具有文学性、故事性、史料性、可读性和收藏性。
▲12月24日,重庆市文化委公布了2015年度重庆市“十佳书香校园”名单,江津区和平小学以其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丰富的师生阅读活动、优异的阅读成果得到了市评审组的一致认可,成功入选。和平小学是全市打造“书香校园”的优秀典型,长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营造更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为共建书香津城作出贡献!
▲12月28日,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江津委发〔2015〕13号)。12月29日,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江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通知(江津委办〔2015〕92号);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津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江津委办发〔2015〕30号)。同日,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文化委《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5—2017)》的通知(江津府办发〔2015〕94号)。
▲12月30日,我区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区委书记陶长海在动员大会强调,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从全局高度认识和推进创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合清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他指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利于提升江津文化软实力、发展凝聚力、对外影响力,各镇街、部门在思想认识上,既要看到是机遇,又要看到是挑战,坚定信心,从严从实,对标对表,查漏补缺。要在设施网络建设上,管理使用上,价值追求上,保障机制上等几个方面下功夫,确保创建成功。动员会上,副区长熊伟分别与几江街道、鼎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