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7月27日
● 曲靖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 文化部调研组赴曲靖调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 省文化厅领导到曲靖督促检查示范区创建工作
● 师宗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艺术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
● 第11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 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 板桥街道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况
曲靖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为扎实有序推进曲靖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7月25日,曲靖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向明出席会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和各县(市、区)文化体育局局长、各成员单位领导、市创建办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共计65余人参加了会议。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松主持会议。
市文化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及各县(市、区)领导要会上汇报了上半年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分析了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向明做了讲话。
张副市长充分肯定了上半年来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当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创建经费投入不足,创建推进工作还比较滞后;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知晓率不高;三是对照创建标准工作差距还比较大。
张副市长强调,要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曲靖市是在省文化厅、省政府的推荐下,积极争取,通过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申报、陈述、答辩,经委员会专家投票、评分,最终取得了第三批示范区创建资格,也是第三批32个全国地级市中云南省唯一的地级市,示范区承担着全国、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这是一次重大的考验,这项工作任务光荣,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曲靖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开展了7个月,距国家检查组中期督查只剩下2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深化认识,严格按照国家创建标准及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全面抓好落实。
针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张副市长要求下一步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将创建工作作为中心和重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具体做“五有”:一是有机构,要组建创建办公室;二是有人员,调整充实创建办工作人员;三是有经费,中央、省补助经费要拨付到位,各级配套必要的创建经费;四是有部署,创建工作要根据时间表倒排工作,有序推进;五是有考核办法,要出台相应的奖惩机制,坚决制止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发生。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创建宣传工作组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户外公益广告、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公益片、组织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我市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进展情况、先进典型、经验成果和社会效果,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制作发放统一的创建工作宣传标语,把创建工作深入宣传到乡(镇、街道)、村(社),扩大覆盖面和知晓率。市创建办要及时编发创建工作简报,通报各地、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要加大信息报送力度,将宣传信息工作列入创建工作考核内容,促进宣传信息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要把创建工作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参与度调动起来,重点做好3件事;一是做好经常性的宣传,前阶段要做到周周有报道,后阶段要日日有报道;二是做好专业性培训,进一步加大创建业务知识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思想认识;三是做好抓典型,找准突破口,以市“五馆一中心”建设、欢乐珠江源品牌活动等典型事例,引领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依托项目带动工作推进。一是抓好体系建设,摸清家底,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创新工作理念,对各块资源进行跨界整合,杜绝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共建共享,提高各类设施设备利用率;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上要有创新,服务要有突破,打通事业与产业的立交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以事业反哺产业,产业促进事业,相互融合发展;三是抓好品牌建设,要打造高品质、高层次的文化品牌活动,既要群众觉得耳目一新,也要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影响力。
五是强化督促检查。创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严格督查、严格问责,做到“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督查问责就跟进到哪里”,对创建工作分阶段进行督查,明确责任和目标,把基础工作再做扎实一点,进一步细化责任书、时间表、和各类台账指标。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要将迎接中期督导作为一份“责任书”和“军令状”,将分解安排的任务细化列表、责任到人,对照检查、跟踪问效。市创建工作督查组要针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困难多、任务重、差距大的薄弱环节,对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开展专项跟踪督查、限期整改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项工作按期完成;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全市中期督查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文化部调研组赴曲靖调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7月11日——7月13日,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李保宗、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文化部局长办公室副主任张俊峰和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监督管理处副处长朱春雷一行3人到我市调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调研组先后到了麒麟区沿江乡文化站、麒麟水乡、师宗县竹基乡文化站和彩云镇文化站实地查看、了解情况,然后召开了市文化体育局和部分县(市、区)文化体育局领导和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座谈会议。
省文化厅副厅长崔文介绍了参会人员,并对文化部一行表示欢迎;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李保宗介绍了本次调研意图,市文化体育局局长纪爱华汇报了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麒麟区、陆良县、师宗县、富源县文化体育局领导汇报了当地综合文化站建设中的典型案例、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设;麒麟区沿江乡和珠街乡文化站、富源县墨红镇文化站、陆良县板桥镇文化站、师宗县竹基乡文化站站长作了发言。
最后,李保宗小结了本次行程,充分肯定了曲靖市在乡镇文化站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汇总了曲靖市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建议,并对曲靖市在调研工作付出努力表示感谢。
省文化厅领导到曲靖督促检查示范区创建工作
7月13日——7月15日,省文化厅副厅长崔文、公共文化处处长李友仁到我市督促指导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创建办主任纪爱华汇报了曲靖市半年来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崔副厅长和李处长参观沾益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菱角乡文化站、市图书馆、文化馆和新馆建设情况。
崔副厅长和李处长充分肯定了曲靖市半年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创建工作领导,树立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层层落实创建规划;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知晓率;三是补齐短板,重点工作在于乡、村,要通过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四是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师宗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艺术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
7月10日—28日,师宗县文化馆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此次公益培训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系列活动之一,培训分为文化类、舞蹈类、美术类、戏曲类共17个培训班,包括规范写字、小桔灯趣味日记、小桔灯作文、小桔灯阅读、幼小衔接、幼儿舞蹈启蒙、芭蕾舞、拉丁舞、幼儿美术启蒙、青少年美术、金话筒启蒙、演讲与口才等,来自全县600余名青少年参加培训。
通过此次的培训,丰富和活跃了全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馆免费开放带来的实惠,为青少年特长的发展、素质的提高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11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的第11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振兴传统工艺”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围绕这一主题, 在5月25日至6月25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各县(市、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是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6月8日下午,洞经音乐专场演出在曲靖师范学院举行, 1000多名师生观看了演出,对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洞经音乐他们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与曲靖爨氏历史相联系的古歌《万里归阙》特别喜欢,唤起了师生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6月17日晚,云南工业技师学院礼堂内座无虚席,滇剧花灯进校园普及演出开始,演员们为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精粹。6月25日下午,由曲靖市文化馆业余京剧团到曲靖师范学院举行“2016年京剧进校园”非遗普及展演活动。组织排演了传统京剧《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京剧花旦组合《桃花村·卖水》等七个节目,一千余师生观看演出。二是举行非遗进社区活动。6月14日、15日,组织阿诗玛社区、玄坛社区观众在曲靖市文化馆六楼小剧场观看由曲靖市滇剧花灯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进行的传统滇剧花灯戏普及展示演出。三是举办非遗进广场活动。“文化遗产日”当天,麒麟区委宣传部、曲靖市文化体育局主办,麒麟区文化体育局、曲靖市文化馆承办的“2016年曲靖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系列活动——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广场非遗普及展演”。由曲靖市洞经音乐团在珠江源广场进行洞经音乐普及展演。四是举办非遗知识图片展活动。在系列活动期间,演出的同时,在阿诗玛社区、珠江源广场、曲靖师范学院、曲靖职中、曲靖医专、曲靖能源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演出场地进行非遗知识图片普及展。五是与曲靖师范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揭牌暨曲靖师范学院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由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评审专家杨德鋆作题为《非遗保护在云南》等专题学术报告。
各县(市、区)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麒麟区在“文化遗产日”活动当天在曲靖珠江源广场,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台上,由京剧好爱者表演京剧和洞经音乐,将活动推向高潮,台下,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场展示刺绣、糖画、土陶、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让人拍手叫绝。宣传展板,环绕舞台两侧,使得整个活动层次分明,上下呼应相得益彰,有效提高了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陆良县博物馆举办了第一届小小讲解员暨志愿者培训活动。罗平县组织了“文化遗产无价宝需要你我呵护好”的专题宣传,县内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通过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布标、发放宣传单及现场解答等形式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截止6月27日,曲靖市第11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已圆满收官。通过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让市民更好地接触和感受到了本土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自觉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队伍行列中,真正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沾益区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根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沾益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以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着力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城乡统筹、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016年先后投入文体小广场建设经费48万元﹙龙华街道光华社区、菱角乡聂子洞村委会、扑嘎村委会、炎方刘麦地村委会,每家12万﹚;炎方村委会文体活动小广场建设经费10万元;轩家社区文体活动小广场建设经费10万元;农村文体活动健身设施经费尾款20.62万元;农村文体活动健身设施经费“七彩云南”(大坡14个村委会,花山湖滨社区,每家4.2万,)67.2万元,合计拨出155.82万元。着力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实惠,营造欢乐祥和、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氛围。
宣威市板桥街道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况
(编按)宣威市板桥街道在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工作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不断丰富辖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工作出发点,落实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全市创建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板桥街道地处宣威南部,距市区10公里,国土面积有252.48公里。全镇辖6个社区7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有69554人。
2015年至今,板桥街道文化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始终把组织和动员农民参加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资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文化工作一并纳入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目标,在狠抓组织领导、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文化活动、市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在服务三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到目前为止,全街道7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共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0个,其中;文化广场总面积为29876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面积为3958平方米,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建体育健身活动场所9家总面积为5400平方米,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各新建点都有管理人员及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常年实施免费开放,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日益活跃,现街道共有文化联合体30支573人,常年坚持文体活动,有书法、美术、音乐、摄影、文艺业余创作爱好者120余人,年创作各类作品共80余件,部分作品参展及参演并获奖,有文化市场各类经营户23户,经营秩序规范健康。街道每年都组织各类文体活动4次以上,并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其进行奖励,现街道各项文体事业正朝着良好的势头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街道仍然还有3个村正在规划新建文体活动场所,力争到2017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