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得交杯酒喝起来,生生死死抱在怀,今年幺妹接回家,明年生一对龙凤胎……”10月18日晚,陕西西安东等幸福路新城项目部里400多位农民工笑开了怀,因为来自山西、天津、湖北、宁夏等地的10余个音乐、舞蹈类作品前一天刚刚在全国群星奖决赛的舞台上赛出风采,随即就呈现在建筑工地,并掀起惠民热潮。 “我们的节目虽然有着浓厚的湖北特色,但在唱词和编排方面都是通俗易懂的,陕西的观众欣赏起来毫无障碍。”作为由湖北省文化厅报送、湖北省宜昌市群众艺术馆与秭归县文化馆联合演出的表演唱《敲起琴鼓劲逮逮》的领队,秭归县文化馆馆长谭斌告诉记者,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还要回到民间去,来到一线,就是最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们16位表演者不但要把琴鼓这一非遗项目的魅力“劲逮逮”地展示而出,还要送来屈原故乡、屈原后裔的问候。 “穿着环卫工人橘黄色的工作服,拿着扫把清扫着路面,没有对话,只有动作,竟然也让人感动不已。”陕西诚远建设工程劳务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王前锋告诉记者,再普通的工作也有新老交替,需要年轻人对职业操守有坚持,对老一辈工人有尊重。这是王前锋对山西省文化厅报送、山西省绛县文化馆演出的群舞《扫街》的感受。在该舞蹈中,十几个年轻的环卫工人通过大扫把不时变换着舞蹈造型,却自始至终护卫着一位拿着簸箕、小笤帚执着工作的老环卫工人,精彩的表演及背后的意蕴感染着现场观众。 除掌声、喝彩声外,如果仔细听的话,还有那抽泣、抹泪的声音。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报送、天津市和平文化宫演出的情景组合表演唱《孝敬父母莫要等》,唱出了游子对父母的思念,而在座的农民工在西安东等幸福路新城项目部基本要呆到两年以上,目前进驻工地已经8个多月,他们绝大多数客居西安,舞台上下,不一样的情境,却涌动着相同的思念及感怀。 易婧是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的副馆长,当晚,她没有演出和带队任务,却对口向来自天津、贵州的群星奖参赛队伍提供包括上下场导引、协调、后勤等服务。据了解,在本场惠民演出中,共有9位来自西安市各文化馆的群文工作者被抽调而来提供该项服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用最佳的呈现效果惠及农民工以及涌入工地的周边群众。 实际上,除农民工专场演出外,当晚,在西安另外4个地方,群星奖参赛作品惠民演出同时展开。该活动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陕西省文化厅主办,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与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县文化体育局、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单位紧密合作协助,把来自全国近30个省区市的42件音乐、舞蹈类参赛作品送到群众身边,让西安市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大饱眼福。 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协调下,由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十几位学生表演的舞蹈《大老碗》最后一个出场,却赢得了最为持久的掌声。虽然该节目刚刚编排成功,并没有机会参加群星奖的层层选拔,他们却代表西安,尽地主之谊,用艺术的形式把极具陕西特色的“老碗面”热气腾腾地呈现在兄弟省市群文工作者的面前,为当晚的惠民演出画上了完美句号。 对于群星奖参赛队伍来说,惠民巡演才刚刚开始,他们还将走进陕西其他地市,在交流互动中,为更多的群众送上“十一艺节”的贴心大餐。 |
上一篇: 【媒体报道】群星奖决赛增设点评会 |
下一篇: 【媒体报道】场内比赛 场外巡演 百姓畅享文化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