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催人奮進、求真務實的大會,意義深遠、指導性強。報告既總結了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了部署。”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報告中多次提到文化,這讓我們倍感振奮!我們要努力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結晶,為文化建設提供支撐。”
報告中關於“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內容也引發方勤深入思考。作為一名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30余年的“老文博人”,他致力於當好中華文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
作為我國重要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機構,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4萬余件,曾侯乙編鐘及青銅尊盤、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等文物享譽海內外。20世紀70年代,“國寶”曾侯乙編鐘的出土發現引發了業界對於“曾國之謎”的探尋。10余年來,方勤組織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等系列考古,在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接續“挖”出一個曾國。
如何進一步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在方勤看來,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堅持“兩個結合”,堅持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下承擔好工作任務。方勤表示,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基礎在挖掘和研究、做好內容闡釋,把科學、權威、正確的觀點傳導給觀眾。“不論是對考古研究工作者還是對普通民眾而言,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所帶來的吸引力和魅力就體現在文化自信上。”方勤說。
現如今,打卡博物館成為了新風尚。方勤發現,近年來走進博物館的觀眾也越來越年輕化。有數據顯示,現在走進博物館的觀眾約有70%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年輕人把 “逛博物館”作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這也令方勤這樣的博物館從業人員非常欣慰。
究其原因,方勤分析:“一方面是博物館服務能力的提升,博物館越來越漂亮了,展覽越來越好看,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這代年輕觀眾更多地被吸引過來。另一方面,則是互動的增加及展陳方式的改進與完善,讓文物‘說話’,讓博物館更有沉浸感、體驗感。”比如,“觀眾雖然不能敲真正的曾侯乙編鐘,但我們用數字化方式讓觀眾在小程序演奏編鐘,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吸引力,讓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先秦時期恢弘的禮樂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用了專章講‘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這令我對從事的考古及文物保護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干勁。”方勤表示,將繼續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做好文物推廣傳播工作,讓更多人在了解中華文明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還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近10年來,在方勤帶領下,湖北省博物館在俄羅斯、印度和意大利等國舉辦展覽,讓文物走出國門,介紹中國禮樂文明,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歡迎。他多次去海外講學,介紹中國的國寶文物和考古新發現。“令我意外的是,許多觀眾坐火車趕來聽我的講座,我想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要更加努力講好中國故事,讓越來越多的人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精神魅力,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文博人的力量,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方勤說。(薛帥 瞿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