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各地活動
各地活動
非遺助力文旅融合 百姓共享健康生活
北京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伴您“逛京城、游京郊”
發布時間:2020-06-12 11:2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6-12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助力非遺老字號企業復工復產,促進文旅融合,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非遺伴您“逛京城、游京郊”暨京城非遺老字號購物節活動,旨在用非遺講好北京故事,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同時打造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非遺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的“北京樣本”。

  京城老字號借力“非遺惠民消費季”
  每個非遺項目都有悠長的歷史,每個老字號都有著蕩氣回腸的故事,非遺瑰寶在滿足消費需求、豐富人民生活、倡導誠信經營、延伸服務內涵、傳承和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6月,北京市將依托“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及端午節等時間節點,以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為重點,進一步助力非遺老字號店鋪及傳承人經營發展。
  6月5日至13日,以“京城非遺扮靚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京城非遺老字號購物節活動接連展開。活動主會場舉辦的“非遺惠民消費季”邀請老字號負責人、傳承人等與網友進行網絡直播互動,並在京東、快手、阿裡巴巴、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開展線上非遺購物節,傳播非遺老字號文化,講述老字號背後的故事,帶動產品售賣。通過導入知名電商平台流量,把非遺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和振興傳統工藝、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的內生動力結合起來,加快探索非遺促消費、展形象、樹品牌、傳技藝、推新人、獻愛心、擔使命的市場化保護新途徑。
  6月12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北京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伴您“逛京城、游京郊”暨京城非遺老字號購物節活動啟動儀式在同仁堂零號店舉行,參與本次活動的22家非遺老字號、相關區代表在現場集中進行新品發布和特色展示。
  同時,在京東平台上線“京城非遺老字號新品發售專區”,參與活動的非遺老字號結合時令節氣及健康主題,集中發布新品,推出“名人同款”“時尚清單”“居家必備”“良心推薦”四大展銷亮點。如內聯升推出故宮步步錦手工千層底女布鞋,紅星推出更適宜年輕消費者飲用的蘇扁40度酒,月盛齋推出秘制鮮美、多種珍貴香料藥材融於一鍋的熏牛小腿,助力健康生活。
  過去有老北京叫賣,如今有網紅帶貨。6月13日,京城非遺老字號積極利用直播共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吳裕泰、張一元、紅星三家非遺老字號參與“爸爸的酒”“爺爺的茶”快手專場直播,知名主播同步線下探店、線上直播帶貨,流量支持將大大帶動非遺消費,推出越來越多時尚消費新品。端午節前後,還將有多家非遺項目結合節氣主題開展線上宣傳,如藥香制作技藝項目將進行網絡直播,細數端午節避瘟、品藥香文化。
  疫情為非遺傳承帶來了新思考,在當前形勢下,北京16個區積極探索非遺傳承新模式,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舉辦近40場線上直播宣傳活動,面向社會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邀請傳承人做客直播間,講述非遺精神,弘揚傳統文化,開展非遺項目線上展示、網上推廣、旅游線路和非遺知識線上參觀和學習活動。
  與此同時,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還聯合中國銀行北京分行,打通消費渠道,促進活動向線下延伸,推出辦理“北京非遺聯名借記卡”享優惠活動。辦理非遺聯名借記卡的消費者在老字號實體商鋪購買參與本次活動的產品,可享受專屬折扣優惠。
  非遺體驗線路助力文旅融合
  非遺與旅游的融合,為推動非遺傳承發展插上了高飛的翅膀,為非遺走向市場、走近大眾提供更多可能,也為熱愛旅游的人們提供了更多選擇。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至端午節期間,北京各區共推出百余項非遺體驗活動,涉及500余項非遺資源,結合“線上+線下”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場非遺盛宴。
  東城區“非遺浸染歲月,健康結伴生活”主題活動6月11日至14日以線下展示和線上直播形式,首次推介北京冬奧主題非遺展銷館“非遺遇上冰雪”作品,進行北京首個“非遺傳播孵化園”合作協議簽約,還推出前門非遺文博手繪打卡地圖,舉辦東來順、都一處、龍須面等傳統飲食類項目和毽子制作等傳統體育類項目的非遺大師課等。
  6月13日至15日,西城區將邀請電視節目主持人、非遺項目傳承人,利用直播等形式開展“非遺MARK西城”4小時漫游西城活動,沿街區裡的非遺傳統項目標識,帶游客和市民深度探尋4條線路、11家老字號,領略西城非遺的精髓。六必居、榮寶齋、內聯升、烤肉季等老字號將文化底蘊和現代傳播方式有機融合,大柵欄、琉璃廠、什剎海等傳統街區在此次活動中一展老北京韻味。
  海澱區非遺項目御膳制作技藝線上體驗活動在6月13日將帶網友線上參觀海澱區皇家菜博物館,隨非遺傳承人了解皇家菜歷史和有趣的皇家菜小故事,傳承人在線直播制作老百姓喜愛的皇家菜,一起品嘗海澱非遺飲食的歷史文化味道。
  今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非遺+旅游”線路的推出凸顯了“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主題。豐台區推薦的兩條非遺體驗路線分別為蓮花池—遼金城垣博物館—萬豐小吃城、盧溝橋—盧溝曉月—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園博園。盧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該線路有效融合了盧溝橋、宛平城、永定河沿岸水系的自然景觀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盧溝橋傳說”、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盧溝中秋節”,讓游客在參觀文物景觀、自然美景的同時,體驗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數獅子、聽傳說的樂趣。
  懷柔區“滿鄉風情”——傳統民俗文化之旅別具特色,自駕游客在游覽北京喇叭溝門原始森林後,入住滿族傳統民俗村落榆樹甸村,參觀滿族八旗文化廣場及喇叭溝門滿族民俗博物館,游覽滿族特色村落,觀看喇叭溝門滿族鄉文藝表演,不僅可以在“滿鄉小館”品嘗餑餑、驢打滾、年糕、攤米黃等滿族非遺傳統小吃,還可以觀賞滿族民俗實景舞台劇《二魁摔跤》。
  延慶區非遺體驗路線途經岔道古城、永寧古城、柳溝古城、石峽古堡、延慶博物館一線。值得一提的是,永寧古城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是河北、內蒙古、天津等地區的商貿集散地。城內酒肆、客棧、酒樓林立。置身其中,宛如穿越到了明清時期。永寧地區擁有旱船、竹馬、高蹺、秧歌、龍燈等豐富的民間傳統花會藝術形式。每逢重要的傳統節日,各類花會輪番上演,為游客奉上文化大餐。
  房山區推出了“北京敦煌”——雲居寺之旅、“紫禁城的基石”——大石窩之旅、“皇家寺院”——潭柘寺之旅、“京都第一奇山”——聖蓮山之旅、“北京之源”——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之旅等多條“非遺+旅游”線路。門頭溝區設計了3條非遺元素較多、易體驗的古村落、古道、古寺之旅。
  今年北京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除了深度游覽非遺體驗線路,還能在北京城區發現不一樣的精彩。由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工藝美術學會、北京設計學會主辦的“金台夕照凝匠心 CBD裡說非遺”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邀請了24位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參與,涉及20種技藝,共展出81件作品。作品中既有享譽中外的“燕京八絕”,也有遍布四九城的民間絕活。此外開設5場非遺大課堂,引領CBD企業員工深入了解非遺歷史和制作工藝。
  構建非遺傳承保護的“北京樣本”
  非遺傳承、保護和利用,要堅守人民立場,著力讓大眾參與其中,讓保護成果為百姓共享。這需要加強統籌協調,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的非遺保護體制機制。
  為此,《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於2019年正式實施,非遺立法工作圓滿完成﹔構建非遺保護傳承“北京樣本”已寫入《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2035)》﹔《北京市傳統工藝振興實施意見》印發,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傳統工藝振興、培育傳承人群梯隊、提升設計與制作水平、培育具有北京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傳統工藝品牌,推動實現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
  2019年底出台的《關於推進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率先在省級層面出台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總攬性規范性文件,進一步推動了北京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構建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滿足市民和旅游者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助力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與國際一流旅游城市建設。
  近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將與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財政局聯合出台《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該文件對北京市“十四五”期間非遺保護工作做出了專項規劃部署,從傳承人群梯隊培養、品牌活動打造、分類保護機制構建等方面,全方位、多層次助推非遺項目的傳承與保護,進一步提升北京市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北京市還將按照“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整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生態旅游資源,依托非遺體驗基地、特色街區、傳統村落等場所空間,推動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培育、認定一批老字號成為市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推進老字號和旅游企業在景點建設、線路開發、宣傳推廣方面的合作,鼓勵非遺老字號參與“北京禮物”旅游商品大賽。逐步拓展“非遺+金融”功能,深化央地共建,打造“北京最美麗的銀聯卡”,創新非遺文化惠民和文化消費新模式。開展北京市非遺傳統文化符號提煉與應用課題研究,將非遺經典形象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標識提煉並展示出來。
  一系列有力措施激發出北京非遺傳承發展的新活力,也使北京“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將非遺保護傳承“北京樣本”向全國推廣。(程曉剛)

懷柔區市級非遺項目帽山村滿族二魁摔跤

延慶永寧古城傳統花會表演

東城區前門非遺文博手繪打卡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