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發布時間:2023-03-08 17:1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從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國文旅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弘揚非遺的時代價值、展現非遺的時代風採,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鋪展開新時代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畫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非遺提出多項建言獻策,引發廣泛關注。
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非常重視非遺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國各地有很多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傳承多年的非遺資源,引導和激發當地民眾對本地區、本民族非遺產生認同感、自豪感,從而形成自發保護當地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力和長效機制,是非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今非遺已經成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解決鄉村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非遺保護傳承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與時代同頻共振,與人民共情共鳴,將有力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參加兩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非常重視在新時代如何更好地傳承發展非遺。非遺活態傳承非常重要,在信息時代更需要運用數字化創新手段,讓非遺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非遺源於生活,也需要融入時代,不應隨時間遠去,而應融入生活、步入市場,“活”起來是非遺保護傳承的根基所在。年輕人是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力量,鼓勵年輕人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保護傳承非遺項目,有利於非遺的創新發展。當非遺以具有時代特色的表達擁抱年輕人,會讓人們驚嘆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讓已經掀起的非遺熱持續下去。令人欣慰的是,各地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等活動,有效推動非遺項目越來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目前,我國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已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認定非遺代表性項目10萬余項。《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關於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等文件,為做好新時代非遺保護工作明確了目標方向和主要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具有天然的契合點,是文旅融合的應有之義和重要內容。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關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進一步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落到實處,同時拓展非遺實踐方式,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豐富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文化內涵,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在豐富游客體驗的同時,也激發了非遺傳承人的創新熱情。
近年來,非遺一直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2018年至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辦理非遺保護工作相關人大代表建議近40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300余件。這些建議、提案反映了民眾的心聲。文化和旅游部把建議、提案辦理工作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相結合,與促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積極研究和採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提案,並將重點內容有效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讓新時代的非遺保護工作煥發新光彩。(本報評論員)